77.第77章 猫耳洞(一)(1/2)
第77章猫耳洞(一)第二天,众人在指挥部集合,由几辆吉普车运往前线。
在那里,有这一次将要参加作战的某七连,也是他们此次慰问演出被挑选出来的对象。
冯拱、朱世茂等人猜对了,好吃好喝好表演供着,正是要让人去勇猛作战的。
他们慰问过的战士们,一个月之后怕是不知道要失去多少。
除余切和古玥之外的几个男人,聚在同一辆吉普上聊天,途中小休,大家都下去解手。
和众多慰问人员一齐上山的,还有卫生员、女护士之类的非作战人员。
虽然规定男的女的各有不同的解手方向,比如男的去左边解手,女的去右边。
但是车队右边靠山的时候,女人离车太近,车队左边靠山的时候,右边又往往是一片宽阔地域。
搞得女人解手成为一个大难题,她们不得不尽可能找一个树木稍微密一点的地方,然后扎堆去解手。
吉普车在河谷间的小路穿行,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丛林和高矮不一的丘陵,再远一些是老山和它的山脊线,绵延起伏一路到对面的越南,使这个地区被分为两面。
李双桨一晚上不睡觉,竟然还精神抖擞。
他掏出报纸,给大家看这一期的第二版头条:“边疆各族人民强烈要求边防部队严惩越南侵略者,保卫祖国领土和边疆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他说:“这基本是‘勿谓言之不预也’,一定要打仗了,要大打特打!”
冯拱表达了担忧:“要死多少人哟!
如果现在打仗,我们不是从下往上打吗?
直到翻越整个山头?
这在军事里面可不容易啊。”
朱世茂立刻摇头:“诶!
总不能不打了?
一寸山河一寸金,这个地方夺不回来,我们寝食难安”
朱世茂夺过李双桨手上的报纸,指着那上面的小字:“它的炮弹打到了我们的学校,让学生不能上课,打到了我们的橡胶地,让我们的农民无法收割,让我们中国人离开我们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一点也不能让!”
是的,任何人一来到老山前的河谷,都会产生担忧,但任何人一知道了边疆军民的遭遇,又都会转而支持作战。
他们的吉普车上还有位开车的年轻指导员,这个指导员忍不住说:“老山这个地方太重要,不论是我们还是越南人,都不能容忍这个地方被人占据,拿来当作战的前沿阵地,因为大家都看得出来,这里易守难攻,是天然的防御要塞和进攻阵地!”
吉普车队在河谷不断颠簸,兜圈,围绕着山脉向老山前行。
指导员指着那些山坡上,大小不一、深浅不一又被树叶和草丛遮住的坡:“你们看出来那是什么了吗?”
“那是什么?”
朱世茂问。
“那是猫耳洞的洞口。”
“啥是猫耳洞?”
“老山这个地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卡斯特地貌,山里面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溶洞,因为洞口看上去很像猫的耳朵,我们就把这种洞穴叫‘猫耳洞’。
把住在里面的人,不论是我们的人还是越南人,都叫‘猫耳洞人’。”
朱世茂惊讶道:“这里面还能住人?
我眼神不太好使但是这么远远看着,只能瞧见一小个口,洞口随时要坍塌,洞穴也浅,怎么住得了人?”
“怎么住不了?”
指导员道,“猫耳洞就遍布前线和后方阵地,越南人和我们的人,好多人都住在这里。
但他们住猫耳洞的是最苦的”
冯拱虽然长得瘦弱,但身高达到了一米八多,他说:“这种地方要是住下去了,不知道得吃多少苦头啊!
如果是余切那种大高个,就更受不了了,战士们总不能全是个矮的,总有个高的,那怎么办呢?”
指导员笑道:“能怎么办呢?
努力挤进去之后,蹲着或者坐着,这里面大的话几平方米,小的话一平方米左右,猫耳洞虽然苦,却是绝佳的掩体,我们和越南的阵地最前沿犬牙交错,相距不过几百米,大家都住在洞里面!”
李双桨说:“我要汇报部队的首长,在这样的猫耳洞里待上一年,就是不打仗,也应该立功,应该给他们记一等功!”
众人激动起来,纷纷表示自己回去要把战士们的境况,尽可能的反映出去,让大家都来关注到。
但是指导员却说:“不,不,住猫耳洞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收到了诀别信我们有个姓许的老战士,主动争当敢死队,冒着炮火冒着子弹,几天几夜守住阵地,从来没有怕过,没有退缩一步,他抬下来后,部队授予他‘钢铁’的慰问信!
他只是摆摆手,我在保家卫国!”
冯拱激动道:“这么传奇的战士,还在前线吗?
我也想接触他,我把他的事迹,改编成快板儿拿去给观众们听,相声也不光是说学逗唱,还有其他的”
指导员道:“我也不认识这个人,但是我别人说他被人抬下来,在后方治疗时收到了未婚妻和岳母的信,信上面说不结婚了,因为他这么拼命,凶多吉少,也没个固定归期,要放弃两人的婚事”
“他的心脏,简直是被人抵着开了一枪子弹!
他忽然不知道自己在保护什么?
几天几夜也没让他流泪,那一下嚎啕大哭”
冯拱气急了:“这算什么样的感情?
人还活着呢,没死没残,只是作战勇敢,凭什么要和他分手,这种女的,这种女的”
冯拱越说越气,竟然咳嗽起来,他气到了极致,有种想吐的生理反应!
众人都吓到了,一起来安慰他。
“老冯,老冯”
指导员说:“你不要生气,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所以我们很感谢余切,他写了我们忘不了的话,我们在一起,在这之前几乎没有人写过,但是他写了。”
“我们在一起,是的,无论如何,和我们的战友,和支持我们的同胞在一起,我们在一起”
“是的,同志们,我们在一起这是一封寄送自首都的某位军嫂的亲笔信,他的丈夫失去了自己的眼睛和部分肢体,军嫂千里迢迢来到边境,见到了她朝思暮想的爱人,哭着说”
在另一辆车上,余切刚说完这句旁白,宫雪立刻接话道:“我们在一起!
我的好丈夫,我怎么会离开你?
只要你还说活着,还活着,你就是我的英雄!”
宫雪十分动情道:“别的我都不要,只要你在我跟前!
我们要好好的,我们在一起!”
余切和宫雪两个人正在朗读这封军嫂寄来的家书。
在这辆车上的还有于淑清和古玥,一个开车的小战士。
古玥昨晚休息不好,眯着眼睛很疲惫。
于淑清瞪大眼睛,不时给他俩加油。
余切模仿受伤的战士道:“我不相信,他们都说你不会再和我一起了,因为我已经有了残疾”
宫雪立刻打断他,“不!
我将永远的爱你”
然后她望向吉普车外,好像那外边儿是一群群站着、坐着聆听的七连战士们,宫雪红着眼睛:“我写这一封信,正是要告诉你,以及和你一样的人们,不要灰心,不要害怕人民不会忘记你们,我不会忘记你们!”
余切当即道:“宫雪同志,你这改词了,人家军嫂信上面不是这么说的没有最后那句话,这加的太硬了。”
宫雪说:“演员是可以根据现场的反应,临时改变台词的,‘我’那一刻愿意讲这句话!”
“那我认为,你非要加的话,也不是这么一句话,而是其他的?”
宫雪似乎对余切有很大意见,“余切,你要加什么?
我是演员呢,我觉得军嫂会这么想!”
余切说:“我不信她看到自己丈夫那一刻,心里还装着广大人民,这简直是不符合人性了,她的心里只有她的丈夫!
她的话,也只会很直白。”
宫雪呆住了,然后道:“那你要加什么呢?
我们这是朗诵,是给其他战士们听的,又要录上节目又直白,又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余切:“你不如直接说,‘你苦了吧,这些日子,我没有一刻没有想你,现在你回家了,有你有我的地方就是家’”
宫雪不愿意:“这话太长了,而且不够有诗意。”
“啊!”
于淑清撇了撇嘴:“雪姐姐,你可真够吹毛求疵的,我也觉得余切说的对,一个女人不会想那些东西,你那话把这变成了表演了,而这封信却起码是真的”
宫雪还是不愿意:“你不知道我的苦衷这封信是要给战士们听的,他老婆爱他又不爱其他人,别人越听越难受,所以要告诉他们,全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而且”
“万家灯火,有人会给你留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