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日元升值对国内基建借款的影响》(1/2)
第245章《日元升值对国内基建借款的影响》日元为啥会升值?
这是个说来很复杂的事情作为当时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其汇率升值几乎是必然的。
日本负责制定经济产业政策的大藏省,甚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根据后世解密的资料显示,广场协议之前,日本高层已经知道自己的日元会升值,他们对外贷款当然会选择日元借日元还,于是,大陆就成为那个倒霉蛋:原先借走的超长期无息贷款,最后因日元升值,变成了实质上的高利贷。
这是个坑爹事儿啊,因为还不起日元,只能卖资源,卖股份无所不用其极,代价是几代人来支付的。
余切骑车去京城最大的百货商店看日本家电,发现他去年购买的松下大彩电,如今已经涨价到近两千块钱。
而他当时购买花了一千四百,约二百四十二美金。
靠,真涨价了!
他又问岩波出版社在沪市的办事员,同类型的电视在国际上什么价格,结果得到回复,还是两百四十二美金。
这就代表这一部分的涨价,完全是由于人民币的贬值所导致,他恰好处在日元升值的前夜。
那这篇文章,就更有价值写上去了。
早发一天,就早避免一点损失。
余切在家蹲了两三天,写出一篇论文草稿《日元升值对国内基建借款的影响》,拿去交给系主任胡岱光。
胡岱光眯着眼:“日元升值?”
“嗯”
胡岱光接着又道:“国内基建是这样,日本借款是有个前提条件的比如,必须要你用在某某行业,甚至你用的钢和水泥,你用的处理污水的设备,都有指定的厂家。
从79年开始,我们从日本借来的贷款,绝大部分用在基建行业。”
“余切,你还是真有些了解的。
我知道你写了个《落叶归根》,涉及到水坝建设,没想到,你还能把这用到你的专业上来。”
当时,国内京城到qhd的铁路建设,qhd的港口建设,以及湘省五强溪水电站等项目,用的都是日本的贷款。
但是,胡岱光把这论文看来看去,随后又表达了不满:“你这个论文,有结论但是没过程。
你看,你当时数学学不好,考试也不及格,现在终于知道痛苦了,在你论文的过程部分,并不足以取信于人。”
余切无奈道:“我数学水平是不好,这个对我来说也有点超纲了,我现在既没有专业数据,也没有足够的外文资料,几天之内我怎么弄出来?
我申请个常做科研的外援。”
“你不能把数学学好,你再写论文吗?
反正你将来要深造下去,不学好数学怎么行?”
“我还没答应深造呢?
胡老师。”
余切傻眼了。
哥们还没答应呢!
胡岱光笑道:“你不读下去还能做什么?
各国都有一些小说家的副业,比如拉美就很喜欢把小说家任命为外交官,他们既能说多种外语,又代表了这个国家的门面我们就喜欢把小说家安排去做官,做顾问,你老师马识途也做过住建厅厅长呢!
要是他有一番计量的本事,说不定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了。”
“你能走好仕途吗?”
胡岱光问。
也许我能,但是在网文中,我是不能的。
有种神秘力量,让我根本不用考虑这条路子。
余切道:“我没那心思,我一心只想要当日子人。”
“你之前在文学院教书,那你之后转个燕系的文凭,你换中文系去教书,你愿意吗?”
“我也不愿意。”
余切说。
写小说根本是不需要教的。
凡是他真心教的,比如管谟业,可以看到管谟业还是走了老路,这都是自己生出来的本事,不需要他怎么干预。
好了。
胡岱光有话说了:“我们燕大不是大师凋零的文学系,我们燕大经济学的人才济济,人都快装不下就连你那个师兄林一夫,人家是从宝岛抱着篮球游过来的,师从诺奖学者,也没有立刻安排个教职。
他如今还在美国的某研究院学习呢。”
“所以,你要做个教师,做个余教授,最起码得读个硕博吧。”
这岂不是回到了我上一辈子的情况了?
我特么都快读成斗战胜佛了。
“但是,我这篇文章得尽快发啊,数学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您得给我找一个数学厉害的。”
胡岱光见余切答应了深造下去,心里就很高兴了。
“你只要愿意留在我们燕大,好处大大的有,功课你自然也不必担心。
宝岛来的林一夫虽然没安排教职,却可以一年就拿到硕士学位,你的同学也有两年就毕业的,然后批准去美国的常青藤读书你也可以特事特办,到时候还发个文学系的学位,季线林那边肯定是很高兴的。”
“我们燕大这些年,还没有出过特别大的文学家。
你的水平只要过关,将来你就是两个学院的客座教授了。”
您还给我画饼呢!
余切暗自摇头:唉,今后岂不是要成余博士了,既然这个燕大经济院院长,全国《资本论》研究副会长,全国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他这么要求我,其实咱燕大也还是不错的。
“读吧。”
余切说,“我先把这论文写完。”
“善莫大焉。”
胡岱光循循善诱道,“你原先是83年入学,因为复读耽搁了两年,你本该81年就加入到我们燕大的怀抱中来,现在你只是按时毕业了。
至于复读那两年,就当做是你打下的基本功吧。”
“那么,谁来给我做导师呢?”
余切问。
“我勉为其难,带你一下。
我们亦师亦友,至于学术水平上我已经不如许多人,但你可以问我的朋友历一宁他是真的有水平的。”
好赖胡岱光没给余切正事儿耽误了!
他安排的外援就是平新桥,余切的班长,这人后来成了经济学的大教授。
平新桥确实是个科研圣体,真正的牛马,猛干一个星期,余切那论文的过程部分,给他从无到有弄出来了。
《日元升值对国内基建借款的影响》,成了一个正儿八经的论文,远超过毕业论文的层次了。
尤其是里面的论文实证部分,各种数学工具,运用的十分玄妙余切猛地想起来,平新桥后来是燕大考研的知名讲师,教科书的编撰者。
虽然学术成就不算巨大,但是基本功那是相当顶。
余切惊讶了:老班,原来你也是个牛人啊。
我以为你只会听《甜蜜蜜》呢。
“班长,咱弄个并列作者吧,我俩的功劳一半一半。”
余切说。
平新桥是个老实人,拼命摇头:“我就起到个工具性质的作用,只会算数,套模型。
论文的想法和数据,我需要的资源都是你帮我提供的我怎么能和你并列放在一块儿?”
余切摸着自己下巴,很不好意思:“这不好吧。”
平新桥道:“我们班又组织了一次活动,去小西天看电影,分别是《追捕》和《华丽家族》。
之前我请你来参加班级聚会,你很少来大家都觉得我做的很失职,因为大家都很想见到你这次你再不来的话,我们将来没办法聚这么齐了。”
“你不用说,我肯定来。”
余切这次没推辞了。
小西天是知名的观影圣地,学生们在这谈个恋爱,组织个聚会啥的,挺有面。
这地方活到了后来,还是个博物馆一样的地方。
得知余切要参加聚会,燕大83级的英雄人物们都来了。
因这一时期国内在经济人才上的奇缺现状,班里面已经有部分人和余切一样,申请了毕业,或是去留学,或是进入部委开始练级刷副本。
有些个干部子弟写回忆录“我大二的时候已经在研究去美国留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