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37章 大人物眼中的大人物(这章涉及许多(1/2)

第237章大人物眼中的大人物(这章涉及许多情节,较为关键)之后,《小鞋子》影片的主角团全部补齐。

小男孩阿里找了疆省一个小男孩,之前从来没演过戏,余切也不认识。

阿里的父亲找了阿尔斯郎,这个男演员是疆省表演班的班长,有天余切发现阿尔斯郎在看武侠小说,一见到余切,阿尔斯郎结结巴巴的分享起他对于小说改编的见解:“余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我有个想法想告诉您”

余切一下反应过来,阿尔斯郎是后来著名的少民导演,《江南书剑情》、《戈壁恩仇录》等一系列电影的未来导演。

这成为一个契子,余切发现他错过了许多后来的知名人物;有位叫乌力克的女演员想要拿个角色,被余切婉拒,然后才有人告诉余切,乌力克出演过《阿娜尔汗》这个同名作品,下一次重新被翻拍,是迪丽热巴来拍摄的。

然后,跑龙套的居来提和达列力汗似乎是后来的国家一级演员,天山制片厂和内蒙制片厂的中流砥柱;谢晋要了一个叫“姜小军”

的年轻人来当助理,姜小军不仅在《小鞋子》做助理,还在《末代皇后》中出演溥仪一角,还是话剧团的演员,身兼多职。

当姜小军来片场时,余切一眼认出来了,这是后来的导演姜纹。

而姜纹也很快搞清楚了剧组的排序,姜纹一见到余切就道:“余哥,你有啥要吩咐的,谢导都跟我说了,让我听来的时候就听你的。”

余切笑道:“我不是比你小吗,姜纹,哦不,姜小军。”

姜纹一拍大腿:“诶,达者为师。

你又是芥川文豪,又是泰王勋章什么的你是这个!”

姜纹伸出大拇指。

“我是姜小军,我也是姜纹,我和我兄弟都改名字了,一个文,一个武。”

“姜纹,你和我处的近也没什么用,我基本上不来剧组。”

姜纹瞪大眼睛道:“此言差矣,只要你来,从此以后,余哥你去哪我去哪。”

姜纹直接心甘情愿做了余切的小弟,还没有管谟业有骨气!

现在唯一没有确定的角色是“阿里妹妹”

,需要一个极其天真善良的女孩,剧组一时间竟然没有找到。

谢晋给余切看了一位来自沪市制片厂的小女孩照片:“这个女演员叫沈洁,你觉得行不行?”

“这不是个沪市人吗?

我们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喀什。”

“是沪市来的。”

谢晋点头道,“但是我们找不到那么好的当地小演员了,这个女孩才能演出纯真的感觉,她在《城南旧事》里面演小英子,是主角呢!”

余切无奈道:“你要让沪市小女孩来演阿里妹妹,我们就要对剧本做出一些改动了。

比如阿里的家庭是个重组家庭,或者他这个妹妹来自于内地的远亲这种改动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谢晋说:“电影和小说很不一样,这个小女孩的眼睛漂亮、纯粹,我们太需要这样一个小女孩来演我们的戏。

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像小英子一样可爱的小女孩,我们就可以达到效果,但我们找不着”

“小英子”

于是从沪市大老远赶到京城来,却在面试的前一天,得知余切并不中意她,伤心的大哭起来,耽误了第二天的面试。

然后“小英子”

的父母反而找到余切赔礼道歉。

他们害怕余切因此觉得这个小女孩不礼貌,不专业。

谢晋也鼓励“小英子”

向余切争取机会,就像是鼓励一个婴儿向将军敬礼一样,谢晋说:“英子,只要余哥哥同意你出演电影,你就可以去喀什玩去了以后啊,你小伙伴看的书里面,你就是那书里面的人。”

其他人也都来鼓励她:“《小鞋子》就像是《城南旧事》一样的片子,它是影响了一代人的,好电影,错过了它,以后一辈子都要后悔的。”

“小英子”

年纪太小了,模模糊糊的还不知道有啥意义,但是她父母都知道这个片子十分重要,好说歹说,发动了许多人来哄好她。

余切答应给“小英子”

一次排练的机会,“小英子”

就破涕为笑,随后果然表现得极为优秀,余切只好改了剧本。

然后,“小英子”

和“小英子”

的父母,又找到余切赔礼道歉,为了“因不完全符合原著形象,增加了余切的工作了”

而向余切道歉。

这让余切有点尴尬了:他明明还活着的,大家却用一种对待珠宝一样的心态,对待他的作品。

就好像一点点事情,就能让余切勃然大怒一样,就是对他的小说很不尊敬一样。

都怪徐驰《人们想要成为余切》那篇报告文,害得我被传得越来越匪夷所思了!

剧组筹备后,分成了两条摄制组,一个在京城拍摄室内场景,很快就结束,另一个在喀什拍摄主要的镜头,需要用到天山制片厂一大批演员,请到他们来合作。

宫雪也从沪市飞往京城,受到谢晋的邀请,她将要出演其中的女教师一角。

余切写这一篇小说时,把教师改成了汉人,这更符合当地的情况。

喀什是一个少民占绝大多数的地方,但是在学校等地,还是有很多内地来支援的教师。

时间紧,任务重,宫雪破天荒的乘坐飞机来京城,她仔细打扮了一番,提着小皮箱,看上去像极了九十年代那些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

然后她就这么出现在余切面前:“余老师,我们又见面了。”

余切觉得奇怪啊:“宫雪,你是金鸡华表的双料影后,你怎么来演这部戏了?”

宫雪反而道:“余切,我演这部戏是占了便宜哩。

你以为你占了我的便宜?

他们都说,肯定是你特地选中我的,因为我们之前认识过。

大家都很羡慕我。”

宫雪还说:“如果我们再去一次老山前线,你这一次就会发现了,你比我要受欢迎得多。”

“朱世茂、冯拱他们俩今年又去了前线慰问,我有一次碰到他们,他们说越南人已经禁止了你的任何小说,但是他们还是忍不住看而且现在战事不像之前那么紧迫,我听说有些靠得格外近的阵地,他们甚至会互相交换小说来看。”

“有这么一个规矩,只要竖起了余切的小说,就像是扔过来糖果一样,是一个和平讯号越南底层士兵已经对这种无休无止的地道战厌烦了!

他们想尽办法偷懒,怠工,然后看小说,打扑克,大家很默契!”

宫雪知道的还不算多。

也是在这个月,全军召开了第一届军文艺作品评选,余切《未婚妻的信》、《死吻》同时入围。

他仍然是那个最受爱戴的军旅作家。

当余切踏入颁奖现场时,两侧从首长到一线的战士们,不约而同的鼓起了掌。

于是,余切那一部始终没能写完的《血战老山》被再次提起。

原先《军文艺》的主编刘家炬和《阮氏丁香》作者徐怀忠找到余切,希望他把《血战老山》这一本书快点写出来。

“余切,你都有时间拍电影了,怎么还没写完啊。

到底什么时候才写完。”

余切苦笑道:“我看起来是闲得去拍了电影,其实我哪件事情都没做好。

教书也没教成功,最近也没写出新作品。”

徐怀忠是管谟业的恩师,管谟业是写军旅文学起家的。

余切主动提起了管谟业,说“他像是一头倔驴,他真的很有能力,但总是往一个方向走,也不管这个方向是不是被人认可。”

徐怀忠为管谟业辩解:“我写《阮氏丁香》的时候,也面临很大非议呢,文学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儿探索出来的,有时候过于超前,但不能因为这个,就判了一个人的死刑!”

好吧。

但是老徐啊,你不知道,你这个学生将来有多厉害啊。

譬如你的小说《阮氏丁香》成为国际认识这一场邻国冲突的唯一小说,而这小说却偏偏是那一个有些非议的恐怕你也会很难绷的,甚至后悔自己写过这样的小说。

刘家炬忍不住的,很自然的发问:“余切,你为什么对管谟业有这么大意见,他的老师虽然在这里,但我说句实话,他是远远不如你的,你是什么?

你是泰王勋章的作家,你是芥川文豪你是我们全军最欢迎的战友,前线都流传你下猫耳洞的传说!

以你的身份,和他斗气,我是感到很奇怪的,他和你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人。”

但管谟业将来拿了诺奖啊。

要论荣誉,这个自诩不允许说话的“小黑孩”

是中国文坛在世界的独苗。

你们都太小看这个“小黑孩儿”

了!

徐怀忠却也说:“余切,你只要随随便便写出一篇文章,你就会远远的超过他。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