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春雨行动(1/2)
第218章春雨行动徐驰打听到余切目前的稿酬大部分来源于国外,在去年的上半年,余切才堪堪约有几万的存款。
然后在下半年,他先后在日本和东南亚创作出一系列小说,通过巨大的外汇差,余切赚到了难以想象的稿酬。
国家还很高兴哩,哪有个人能赚到这么多外汇的!
真是大功臣!
但即便是这样,余切的生活还是有一点奢靡了。
怎么能这样奢靡?
徐驰向余切提出:“余切,我们真的需要几千块钱的自行车,几万元的房子吗?
我们向全国人民报告的青年作家,一代人的榜样!
难道是一个吃牛排、喝红酒,骑雅马哈重型摩托车,听邓丽君磁带的人吗?”
余切却大笑道:“这事儿在1984年之前不太行,现在却刚刚可以。
你尽管写就是了。”
徐驰又说:“我担心这样会使得社会对作家这个职业,有一些不好的联想。”
余切摇头:“你错了,真正让人不好的联想,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作家越赚钱,越代表这个职业受欢迎他赚钱多,说明他受到读者喜欢嘛。”
“我们哪个都不剥削,只要不乱写东西,不过度消极,无论什么社会舆论都容得下我们!”
徐驰就不再劝余切了。
余切自己都不在意,我操什么心呢?
就算是陈景润成名之后,不也收到了无数封求爱信吗?
余切这样的人,他自己肯定心里有数的。
何况余切除了在生活上略微奢靡,喜好国外的电器,他几乎再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余切特别爱请客,他的钱越吃越多。
他花的永远不如他赚的多。
京城的作家圈有许多人吃过余切的饭,他们吃过之后,再对余切写的文章进行评头论足时,总是要考虑到余切的情面。
余切手上有钱是公认的事情,大家打秋风起来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如果现在还有谁从来没有被余切请过饭,也没有被联系过,这个人反而会受到隐隐的排斥,这让一些比较孤僻的作家,不得不找机会和余切碰面。
吃了老子的牛排,你就不能再乱扯我的淡了!
徐驰自己也开始吃牛排了。
他败在了余切的烤肉攻势之下。
牛排真好,牛排真香。
余切说的是对的:“我赚的大多是外国人的钱,有什么不能拿来吃的呢?
就连首长都说了,养七只鸡不算什么,养七十只鸡都可以!
我的小说就是我养来下蛋的鸡。”
正月初五,一些单位开始上班。
儿基会成立了一个“脊髓灰质炎疫苗”
相关的捐款名目,简称为“春雨行动”
,向社会公众接受捐款。
这是国内第一个针对特定疾病,并且由个人来牵动成立的捐款项目。
协和医学院的院长顾方舟忧心忡忡,因为在此前,他的数次拉赞助演讲都失败了。
否定他的领导,说的都是差不多的意思:“你说的这个病症社会公众真的能理解吗?
我们把宝贵的资金用于搞这个,万一被上级批评呢?”
“你要打疫苗的对象,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有这个潜在病症,这不光是资金的问题,也是宣传的问题。
好多人一辈子没见过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不识几个字,你却要让他们翻几座山来打一针,或者是拿几颗糖来吃,很难。
就是说,不仅仅我们自己很难,其实被帮助者自己也很难,他要意识到他有打疫苗的必要。”
“像是天花这些病症就不一样了,从民国开始已经宣传了半个世纪,如今人人都知道!”
儿基会许多人同样感到好奇。
这是一个挂靠在妇联名头下的慈善组织,在当时有许多农村妇女需要救助的妇科疾病,比如生完孩子之后,一些农村妇女立刻进行劳动,不得休息,有人因此患上了“脱宫症”
子宫脱离出体外。
某些偏远地区的妇女下地干活后受到嘲笑,她们于是回去用剪刀一剪,一些人因为大出血而死亡。
如果稍微能有个科普,或是编个口诀,就可避免这一事情的发生。
总之,在当时有各种各样小众,但十分离奇的病症,它确实造成了少数人的悲剧,但又不值得大动员来搞,成本过于巨大。
如果余切牵头的这个糖丸捐款能够成功,那么之后的其他项目的捐款行动,也可以如此照办。
能救一个是一个,能帮一个是一个。
余切是这么说的。
徐驰深深感动于这句话,这促使他更加想要写出一篇好报告文。
有一次余切接到家里面的电话,问他为什么过年不回去?
余切只能把自己目前做的事情告诉家人,然后挂断电话后,有些暗自伤神。
这一幕被徐驰看到了。
徐驰感到这是一个和余切沟通的机会,因此他和余切有了第一次较为深度的对话。
此时他已经和余切接触了半个月,是该进入到深度对话的场景了。
余切把徐驰请进屋里面,为徐驰倒上酒,打开收录机放映德彪西的《月光》钢琴曲,又摆上新鲜水果。
他仰躺在沙发上,让徐驰也不要么正襟危坐,聊了一些寒暄话。
徐驰渐渐放松下来,他先讲了自己的事情:“我妻子在春节之前过世了,我刚刚处理好她的葬礼,然后就赶到燕京来,组织上给我了这样一个任务,说是只有我才能做好!”
“当我来到首都时,我每天脑海里面都还是我妻子的样子,梦里面也是她,她问我为什么这么绝情,我只能告诉她,我是为了一个伟大的作家,来创作一篇报告文的!”
徐驰抬起头,对余切道:“所以我其实一开始抱着一些情绪来的,我不知道什么人值得组织这么不近人情!
一定要让我来!
但我对你个人很抱歉,余切!”
余切问他:“那你现在觉得值得来吗?”
徐驰沉默了片刻,然后说:“我见了你的一些事情之后,意识到生者是更宝贵的。
而且从前我写过最好的报告文,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如果我能再创高峰,我想我的妻子也能为我感到高兴。”
余切祝福他:“你一定能成的。”
这一夜,徐驰忽然想到了两年前,余切投稿到《外国文学研究》中的那篇学术论文《拉美现实主义》,这篇论文直接揭开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本质。
而《外国文学研究》的主编,就是徐驰本人。
他那时看到文章惊为天人,没想到国内竟然有人能对拉美文学如此了解。
他想办法弄到了这一期刊物,再次翻看时百感交集,一方面惊异于一个作家,能这么快的出人头地,一方面发现,原来余切并不是成名后才关心世界上苦难。
在他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在思考远得多的拉美大陆。
当然这种思考大部分时候,在大多数人身上显得无病呻吟,但余切把这些思考,变成了巨人和智者的先见!
徐驰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报告文中,这是他第一个确定的余切人设:虽然年纪轻轻,却胸怀世界。
徐驰开始写报告文,他的笔在纸张上沙沙作响。
“狐狸、机械、原子弹和核废土,以及工业文明。”
“以上引自获得日本芥川奖提名的小说《狩猎愉快》的片段,这篇小说十分新颖,在中国能看懂它的人并不多,充满文学意向和历史典故,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这些知识的人,恐怕很难理解小说的艺术价值。
但是这篇小说已经得到了日本国的欢迎,在我来之前特意看了一份日本报纸《朝日新闻》,上面说如果余切不能获奖,是该文学奖的遗憾,这是日本人来说的!”
“于是小说作者得到了邻国的认可,但他并不是今天才誉满天下,一朝成名,因为他的作者姓余,名切。
他是燕大学生,泰王勋章的获得者,二等功,许多知识青年的偶像。”
“余切是川省人,生于一九六三年。
当他降生到这个现实人间时,他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并没有对他呈现出玫瑰花朵一般的艳丽色彩。
他父亲是中学教师,所以给他取名叫余切,一种三角函数。
他还有个妹妹叫余弦,听闻学习不错。
余切家三代贫农,但却有许多人从军,当年如果有人参加了果党,就可以早早的飞黄腾达,但是他长辈不肯参加。
真是不识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