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尔是扶苏派来坑我的吗?(2/3)
此外,此次卫尉军登台,乃是以三彻阵型。
三彻就是三辆兵车并行,虽然山道甚宽,足可容得下六车并行,然而要让三车同时调头,依然极为逼仄。
而李超此时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他再次厉吼着下令:“左彻先行调头,随吾车而进,余彻缓行之!”
秦时以右为尊,命男子行道右,女子道左,车行中间。
不过大军皆为男子,平日里亦习惯靠右。
且因琅琊台久已失修,土台多有崩塌,道左多山石集土,故卫尉军于山道上亦往右靠。
此时借助左边的空地正好可以让左彻调头,至于中车以及右彻,李超已经不打算等了。
而此时他的兵车亦已经在兵卒的努力下完成掉头,而且幸运的是没有掉轮子。
这也是因为胡亥为主将,头彻仅有这一辆兵车,回旋余地要大得多。
刚刚完成调头,李超就再次发出一声厉吼:“跟上吾车!”
说着,他狠狠一抖缰绳,兵车开始向着队尾方向行驶而去。
车轮的声音隆隆响起,一辆一辆兵车自雾气中驶出,跟在李超的头车后。
当然亦有因为雾气遮蔽视线,导致两车直接撞在一起,人仰马翻的。
不过这些皆不是大事!
李超目光炯炯地看着道右,若不是因为兵车本身亦是拦阻恶蛟的利器,他此时甚至恨不得放弃所有兵车!
无他,只因兵车速度实在太过缓慢,而射蛟,只需有床子弩在即可!
他一边前行,一边继续在心里默算距离。
李超此次登琅琊台总共带了四十辆兵车,分成三彻,加上他亲自为驭手的头车,总计十四彻,也就是十四个横列。
而每彻之间间距八丈,全军总共百丈余四。
而自歪脖树至御道,约八十丈,如此,李超行十彻,便必可见到御道!
一边数彻,一边继续前行,仅仅八十丈的距离,纵使兵车前行缓慢,亦不过顷刻时间便至。
李超直接跳下兵车,奔出几步,迫不及待地向着右侧,也就是道左看去。
下一刻,他陡然愣在原地,全身都忍不住开始颤抖。
原本按照计算,此时他应该已经到了御道正中央,而御道宽有十丈,便是有几分误差亦无大碍。
然而此时此刻,他没有看到御道的影子。
映入眼帘的,依然还是那棵歪脖树!
“此雾,甚异也。”
当李超在琅琊台山道上怀疑人生之时,一个恬淡的声音,于琅琊台旁的小珠山上响起。
开口的正是赵高,他此时手持一把鹅毛扇,正坐于山顶一方席子上,海风吹拂间,峨冠飘飘,颇有雍容之态。
赵高并不是一个人,他身旁还有一方草席,草席上亦正坐一人,容貌方广,美髯飘飘,正是李斯。
琅琊台所在之处为琅琊山,琅琊山为双山。
其中方广如台者为琅琊台,而西北侧异军突起,隔平地而望琅琊台者便是小珠山。
小珠山与琅琊台等高,从小珠山山顶可以看到琅琊台台顶,只不过无法看到越王勾践所垒的祭台顶端而已。
此处扼守琅琊台西北,山上有琅琊山戍卒,有烽燧,本来就是驻军之地。
此次胡亥登琅琊台斩妖邪,赵高自然要随行。
他为胡亥偏师,负责为胡亥守望,同时防止妖邪自西北侧逃跑。
至于李斯,他身负为始皇帝谋划行止之事,先前始皇帝要来琅琊,他便要提前修造宫室,铺设石道。
而眼下始皇帝又准备要登琅琊台祭天,他自然要调遣民夫军士,提前修整琅琊台。
眼下民夫已备,那些于琅琊台下拜神仙灵蛟的琅琊人已经被他一网打尽,准备就让这些人去修整琅琊台,以示惩罚。
唯一所欠缺的,就是胡亥斩妖邪了。
与赵高的从容不同,李斯微微有些不安,频频向琅琊台方向张望。
他虽然贪财,但是终究乃是一代名臣,亦身为大贵族,天下皆称为贤者,自然有其士大夫的操守。
虽然因为有把柄在胡亥赵高之手,同时亦因为学派不同,若是扶苏上台,他这个廷尉斯恐怕要住进自己亲自修建的廷尉大牢。
但是作为九卿廷尉,他深知,扶苏更适合为秦二世!
若是扶苏上台,自己纵使欲得全尸亦不能,但是家人尚且能够保全。
因为扶苏仁善!
而胡亥若为秦二世,自己以及自己全家,恐有万劫不复之忧!
因为始皇帝仅仅只是酷杀,而胡亥,残暴!
“廷尉斯可是忧心少子斩妖邪之事乎?”
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把李斯从失神中唤醒。
他下意识地转头,开口的正是赵高。
赵高此时一脸从容的笑意,只是眼中似有异光闪耀。
李斯在心头暗暗叹了一口气。
扶苏为秦二世,自己必入廷尉大牢。
此并非扶苏与自己有宿怨,而是扶苏学儒,他为秦二世,朝中儒家必大兴。
自己却是法家扛鼎之人,必为儒者攻讦,而扶苏不似始皇帝,他既然立身为仁,自然不会以杀止之。
如此,护住自己家人,已然是他的极限。
而胡亥若为秦二世,自己全家或万劫不复,然或又有活路。
只因胡亥残暴,他若不喜,便是一万人进言,他便连这一万人一起砍了。
最重要的乃是,若是此时自己倒戈,根本就无需等到扶苏或者胡亥为二世,始皇帝便可让自己万劫不复!
“此乃少子初次领军,吾故有关切也。”
他收拾心神,拱手开口。
赵高脸上掠过一丝笑意,他目光不为人注意地扫过李斯向自己行礼的手。
李斯乃是廷尉,大秦九卿。
而赵高仅仅只是中车府令,始皇帝虽然欲让其继承其父的郎中令之职,然而至少在目前为止,他还不曾晋升。
况且,就算晋升后,他的地位亦在李斯之下。
因为李斯不仅仅只是九卿,他还是三公。
三公即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三公与九卿本来并不兼任,然而始皇帝收天下威权,将丞相之职一分为二,初为王琯隗林。
此二人早死,始皇帝命李斯代之。
而李斯为左丞相,至于右丞相,始皇帝似乎忘记了任命。
秦时以右为尊,李斯既然为左丞相,若按照后世说法,便是副相。
然而首相空置,他这个副相行丞相全职,偏偏级别又凑不够一个三公。
最离谱的乃是他正职乃是廷尉九卿,左丞相只能算兼任。
而那个莫须有的右丞相才是名正言顺的丞相,当了丞相不说,连太尉,御史大夫,亦是一并担任了。
若是李斯学过后世之学,必会言,此为薛定谔之丞相。
要说他不存在吧,公文上有。
要说存在,从来无人得见。
不管怎么说,大秦此时活生生的公只有李斯,虽然只是半个公,而且是兼任。
他即是朝堂之首!
然而,即使是三公,亦要向赵高行礼!
大丈夫当如是也!
赵高微微有些陶醉,然而下一刻,他目中掠过一丝阴霾。
他乃是隐宫出身,他已经不是大丈夫!
不止是他,他母亲在遭受了非人的凌辱之后,因为身体亦已经残缺,连入赵氏墓地都不能,只能野葬!
虽然心底涌出大恨,赵高却没有丝毫表示。
他优雅地抬了抬衣袖:“请酒!”
秦时茶尚叫做“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