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10章 流窜匪徒(1/2)

第二天傍晚,韩忠匆匆带人赶到县衙,拜见杨凌。

韩忠今年已经四十岁,长相粗豪,浓眉大眼,鼻孔朝天,看起来就象是个赳赳武夫,显然不是善茬。

“属下见过大人。”

韩忠抱拳躬身参见,目光中露出疑色,因为他没见过杨凌,更不清楚他的底细。

杨凌笑眯眯地问道:“韩指挥使,你是江阴本地人吗?”

韩忠点头道:“卑职是江阴人氏。”

“嗯,江北山林茂密,山寨众多,你怎么就断定你的山寨就是这伙流窜到这的匪徒所建呢?”

韩忠道:“大人有所不知,这伙匪贼乃河北黄河以北最大的流民,每次攻占县城,他们总是抢掠之后就逃走,这次又突袭山寨,卑职猜测这伙匪类就躲在附近某座山中。”

杨凌微点头道:“韩指挥使分析得有几分道理,本官这次请你过来,就是想请你协助剿灭这伙流窜匪徒,不知你愿不愿意?”

“愿意,大人只需下令,卑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韩忠毫不犹豫地答道。

杨凌暗赞这货是条汉子,笑吟吟地问:“那好,本官就直接下令,本官要剿灭山寨所有匪盗,你准备如何行动?”

韩忠道:“回禀大人,卑职已经组织人马严加搜索附近山林,寻找匪盗藏匿的窝点。”

杨凌满意地颔首道:“那好,既然韩指挥使已经有安排,本官就放心多。”

“卑职这就去安排。”

韩忠说完便匆匆地退出房间,看着韩忠远去的背影,杨凌的嘴角勾起,露出奸诈的笑容。

“嘿嘿,老子就是要把倭寇逼出来。”

杨凌冷哼道。

倭寇之所以能够在海岛上肆虐这么久,靠的就是神出鬼没、来无踪去无影,只要倭寇不冒头,任凭官府和义军如何搜捕也是无功。

杨凌虽然知道倭寇的巢穴所在,但却始终拿他们没办法,毕竟那些倭寇隐蔽性太高,连续数次出其不意地偷袭山寨,最后都被官府和义军破坏掉,根本没什么收获。

不过现在情况变得不同,倭寇既然选择在江阴设置据点,说明倭寇在这里的基业并不小。

杨凌决定借着这股东风,把倭寇引诱出来歼灭掉。

杨凌想到就做,立即召集众人商议如何剿匪的问题,最终确定分为三路。

杨凌亲率三哨骑兵,分别往东西南三个方向追击,其中杨凌亲帅八百精锐骑兵沿着鄱阳湖边缘搜索,以防倭寇从鄱阳湖逃脱。

其他各部均按照预案行动,主要兵力依旧集结在山寨外围,随时准备打援或者堵截,以保证剿灭倭寇的成功。

当夜,杨凌便亲率八百精骑,昼伏夜出,循着水声和鸟鸣声追踪,很快便找到倭寇藏匿之处。

夜色下的鄱阳湖波光粼粼,水汽弥漫,月华星稀,在月色的映衬下,鄱阳湖仿佛披上的银灰色纱衣。

八百精锐悄悄地越过岸边的树丛,借着夜色掩护缓慢前进,直到接近目标位置才停下来潜伏。

杨凌取出火折子点燃,将油灯举高,借着火苗的光亮打量前面的环境。

这片地形比较复杂,山丘、峡谷、沟壑,密布丛生,如果是平原地区肯定会迷路。

幸运的是,这里的山势比较缓坡,所以视野比较开阔,足够八百精锐搜索侦察敌情。

杨凌仔细观察地形后,迅速判断出这里应该就是倭寇的藏身之处,只是距离有点远,还隔着三十余步左右,杨凌不禁皱起眉头,要是继续这样盲目搜索,效率肯定低下。

杨凌正沉思之际,忽然旁边传来噗通的落水声,杨凌扭头望去,只见李福财跳入水中,紧跟着又跃上岸。

“大人,找到那伙流匪的藏身之处啦!”

李福财激动地道。

杨凌喜道:“快带本官去瞧瞧。”

李福财当即在前带路,杨凌等人跟着李福财往湖边走去。

众人绕过湖畔的芦苇荡,很快就看到在前方不远处的水潭边搭建着许多帐蓬。

“大人,那伙匪贼在水潭边建营,估计是为防备官军的围剿,咱们现在怎么办?

要不要趁夜摸进去干掉他们。”

杨凌摇头道:“不用,让弟兄们原地警戒,咱们等天亮再动手。”

李福财闻言吃惊地道:“可是大人,万万不可啊,那伙匪贼凶悍异常,就这么冒然摸进去的话,很容易全军覆没,还请大人三思。”

杨凌摆手道:“无妨,本官自有安排。”

李福财不由苦笑不已,他知道这位新任指挥使的脾气,执拗起来简直比茅坑里的石头还臭。

于是只得领命退下,安排部下警戒周边。

杨凌站在芦苇荡边观察片刻,见没有异常情况后,便返回到船舱内休息。

夜幕渐深,湖面上波澜不兴,湖心的巨浪偶尔翻滚起来,拍击着岸边,溅起朵朵水花。

杨凌躺在床榻上辗转难眠,他不时坐起来伸展腰肢活动筋骨。

“哎呀!”

忽然,外边传来刘金锭惨呼声。

“刘掌柜,咋啦?”

杨凌立即翻身下床,推门跑到甲板上。

只见刘金锭双手捂着屁股蹲在地上,脸胀得通红。

“疼死俺啦,刚才不小心碰到屁股上的伤口,痛死俺咧!”

刘金锭呲牙咧嘴地叫嚷道。

杨凌见状不禁哭笑不得:“你不是受伤吗?

伤口还没痊愈呢,就乱蹦达,赶紧上药包扎。”

杨凌说着便拉起刘金锭,将他拖进舱内,然后帮忙找来医箱,帮他拆掉绷带。

只见刘金锭屁股上缠着厚厚的白色纱布,鲜血渗透出纱布,将纱布染红。

杨凌不由地皱起眉头,他认识的药店掌柜可都是五大三粗的汉子,哪像刘金锭这样娇滴滴的,皮肤嫩得能掐出水来。

杨凌拿来消炎药膏,撕开纱布,轻轻地涂抹在伤口上。

药膏遇热就化,瞬间伤口便感觉凉飕飕的舒服多,原来是冰冰的,难怪那么清爽,不像烧酒的味道那么呛鼻。

药膏很快就被吸收,伤口恢复得差不多,杨凌这才松开手。

刘金锭抬起屁股看着伤口,发现果然不再淌血,这才吁出口长气,不好意思地对杨凌道:“真是麻烦大人给我治伤,实在抱歉,今晚这顿饭算俺的。”

杨凌摆手笑道:“刘掌柜客气啥,你这么年纪轻轻的就当上千户,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你欠本官的酒钱,将来本官自然讨要。”

“大人您过奖哩!”

刘金锭听说杨凌不仅不怪罪他,反倒还夸赞他,心中不由地欣喜若狂,脸上的表情更加恭敬。

两人说话间,李福财急匆匆地赶回来禀报道:“大人,末将查探清楚,那伙倭寇确实是住在附近的山寨里。

末将在靠近湖边的地方发现几座临时挖掘的木屋,不过那群倭寇已经睡下,估计要半夜才会醒来,咱们要不要现在动手。”

杨凌眼珠微转,沉吟着问道:“倭寇有多少人马?”

李福财回答道:“具体数目不详,但至少也有二十多号人。

大概是因为昨晚遭遇官兵突袭,他们提早撤离的缘故,否则绝不止这点人马,末将估计至少有四五十号。”

杨凌暗忖:‘看来这些倭寇并非普通的强盗土匪,应该是训练有素的武装人员。

’ 想到这里,杨凌不由地露出凝重的神情,这支倭寇既然敢劫掠朝廷钦犯,显然不是什么善茬,必须尽快把这些倭寇除掉,否则会引起大麻烦。

想到这里,杨凌当机立断地吩咐道:“李参将,你立即派出哨骑,先到附近村庄打探消息;刘金锭,你负责召集弟兄埋伏在附近,待会我们行动时,你们负责接应。”

“喏!”

众人纷纷应诺,各司其职。

夜深风寒,湖面上波澜不惊,杨凌和众士卒躲在芦苇荡中等候天明。

次日卯时未过,杨凌便带队向湖泊西北角的小岛摸去。

杨凌带着几名亲卫,悄悄地登上小岛。

这座小岛的面积不大,只有三四亩田地,周围遍植竹林,枝叶繁茂。

岛东侧有条河流蜿蜒流淌,从岛东边流下去。

杨凌带着人在岛西侧隐蔽处设置岗哨,以免敌人在半夜偷袭。

然后便在树荫底下静静地等待天亮。

杨凌虽然没有经验,但是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敌人在天亮后肯定会出动巡逻队,所以他需要耐心地等待,争取在天亮前解决战斗。

时间飞逝,很快太阳便升到半空。

随着晨曦初现,湖面上泛起粼粼的波光,仿佛披上薄薄的鳞衣。

湖面的雾气也慢慢散去,露出湖水碧蓝澄净、波涛阵阵的美丽景致。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