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64章 派兵追击(1/2)

韩明智身边的副官小声问道:“大帅,要不要派兵追击?”

“不行!

济水北岸地势险峻,如果我们冒然出击,容易被敌军伏击,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守卫县城,万万不可冒险!”

“那怎么办?

就这么让敌军走啦!”

“你去找几条渔船,把渡河用的物资都装满,等天亮以后再说吧。”

韩明智还是太低估自己的敌人,杨凌根本没打算渡河与韩明智决战。

他选择撤离,只不过是为接应刘清源的部队撤出济水罢啦,毕竟这支部队是他们辛苦组建的精锐,损失不起。

杨凌的主力部队已经顺利渡过济水,韩明智无计可施,只能坐镇县城坚守。

济水北岸,韩明智的部众依然在抵抗,但是局势变成僵持状态。

杨凌则率领剩余部队继续朝西北方向挺进,沿途收拢溃败的民团士兵,补充战斗减员。

济水南岸的县城,杨凌率部围困数日。

杨凌没有像原来所设想的那样,先用强攻夺取县城。

他担心自己的部队在城中遭遇不测,反倒让韩明智捡漏,于是便采取围困策略。

济水西岸,济州府衙内,杨凌召集手下参谋议事。

“各部情况如何?”

“启禀司徒大人,除非敌军倾巢来援,否则济州县城必定落入司徒大人囊中!”

“好!

今晚咱们就把济水南岸的韩明智逼退,夺取济州。”

济州距离济阳不足千里,如果能控制济州,韩明智就彻底丧失南渡济水的机会,杨凌也就少掉许多麻烦。

“司徒大人,属下请求增援济水南岸的守军,以防止韩明智调度济州县城的部队。”

“济水南岸的敌军虽然有些实力,但是不足畏惧,不需要增援,你安排人盯着济水北岸,若是有异常情况,及时告诉我!”

杨凌并不认为韩明智会放弃济水北岸的防御。

按照杨凌对韩明智的认识,韩明智绝不会轻易舍弃济水北岸的防线。

杨凌甚至怀疑韩明智会借助济州的力量来解围。

济州城内的粮食储备相当充足,杨凌不相信韩明智舍得将粮食运到济水北岸。

杨凌不怕韩明智使诈,他认为韩明智肯定没胆子孤注生。

济州城外的济水东岸是大平原,地形十分平坦,杨凌的军队有足够的地形优势,不愁攻不下济州城。

济州城外的夜晚格外寂静,月光洒满荒芜的旷野,偶尔可以看到几只觅食的秃鹰。

济州府衙里灯火通明,杨凌和参谋们商讨夺取济州的细节。

刘清源拿着几张草图,对杨凌介绍道:“济州位于济水西岸,东边是济州港。

我们的斥候查探到,济州港外聚集着很多韩明智麾下的士兵,他们的人数约两千人左右,其中有两千多骑兵。”

“我记得韩明智的兵马有六七千人吧?”

刘清源摇头道:“济州县城只有三千守军,加上济水附近的乡勇和农户,总共不超过四千人。

韩明智的部队主力在南岸,济州县城的守军只有这点儿人。

济州的防御很薄弱,我们的兵马在这里驻扎,可以吸引韩明智的注意力,让他的主力无法从济水西岸转移过来。”

“韩明智的部队大概什么时候会从南岸调回来?”

刘清源道:“济水东岸的战斗基本结束,敌军的兵力折损超过半数,韩明智应该很快就会调兵回防济水东岸。

他们的部队刚从济水南岸登陆,肯定缺乏休息。”

“济水西岸呢?”

“济水西岸有杨凌部和刘清源部。

韩明智不敢贸然从济水西岸进军。”

“好!

既然这样,那我们今晚趁夜夺取济州。”

杨凌说完望着李宗仁,“元帅,今晚我想率部夜袭济州。”

李宗仁微笑道:“你有把握吗?”

“济水东岸的战斗刚刚打响,韩明智的部队应该还没恢复元气,济州城外又布置有大量守军。

济水东岸的韩明智即使想救援济州,恐怕也有心无力。

济州城是韩明智最后的防线,他肯定不敢调动太多人手,因为调兵之后济州就处于空虚状态。

只要济州的兵力被牵扯住,我们突然攻城,必能夺取济州城!”

济州位于济水西岸,周围群山环抱。

济州城的城墙高达九尺,宽约五丈,修筑于公元前200年,为唐代著名工匠石韬建造,曾经作为济州城的门楼,城头遍布尖刺鹿角。

城头布有拒马桩、滚石擂木等陷阱和栅栏。

城墙下面还有长达五百步的护城壕沟,护城壕沟里堆满沙土,以防止城墙坍塌。

由于护城壕沟比较深,护城壕沟的坡度又极缓,城墙上的敌人往下扔滚木、投矛等器械,难以砸中城下的守军;同时因为护城壕沟里堆积着厚厚的沙土,使得城墙下的士兵踩踏受阻,很容易受伤,因此攻城时很少有骑兵或者攻城槌撞开护城壕沟的护盾。

护城壕沟的存在,保证城墙上守军的安全,但是城墙上的守军要进攻城墙下的敌军,就必须绕城爬升。

这样就给杨凌的突然攻城提供极佳的机会。

只有突然袭城,才能发挥出杨凌部队远程火力压制敌军的优势。

杨凌命令身边的传令兵去叫徐世昌来见他。

片刻功夫,杨凌带着徐世昌走到济州城南面的护城壕沟前。

护城壕沟呈圆弧形,直径约两米,里面堆砌的沙土有半尺厚,护卫营骑兵可以顺利跳进去,然后攀爬护城壕沟上的木架桥梁攻击护城壕沟里面的韩明智兵马。

徐世昌指着眼前的护城壕沟,问道:“司马,您打算用这个攻城吗?”

杨凌答道:“正是!

我决定今天就攻破护城壕沟。”

徐世昌惊讶地说道:“这么简单粗暴?”

“就这么简单!”

杨凌笃定地说道,“我现在要求所有军官和参谋都换上夜行衣,待会你们跟我潜伏过河,偷袭敌人的阵地。”

“可是韩明智在东岸还有六七千人,我们怎么悄无声息地靠近他们呢?”

“你听说过飞虎爪没有?”

“当然知道。

飞虎爪是我们大汉国最神奇的工具之首,可以用绳索套住树干或者藤蔓,将飞爪抛射到几十丈高的城墙上,然后再抓住城墙上的吊篮,翻越城墙进攻敌人的军营。”

杨凌道:“这种飞爪是大名鼎鼎的秦岭飞虎爪,但是它不仅可以用作登城工具,还是我们进攻韩明智阵地的利器!”

“司马想用飞虎爪登城?”

徐世昌瞪大眼睛,吃惊地说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啊。”

杨凌淡淡地说道:“这次我们的对手实际上只有济州县城里的守军,济州县城里的兵力非常薄弱,只需要派小股精锐部队,就能轻松占领济州。

我们根本没有必要跟济州的守军拼命。

韩明智如果真有能耐,早就把济州县城的韩家军调到东岸去增援他的老巢,济州城里的守军顶天只剩下八百人。

这样的话,我们只需要用飞虎爪登上济州城,便能占据先手。

只要拿下济州城,我们就赢定啦!”

“飞虎爪的威力我倒是听说过,据说飞虎爪可以攀爬上二层楼房,不过飞虎爪上装有铁钩,很容易把自己勾掉。”

“不用担心,韩明智的人根本没想过会遭遇夜袭。

他们的人只要看到有黑影从城墙上冒出来,就会认为我们是韩明智的哨兵,立刻放箭驱逐,不会有任何警戒的。

我们的目标不是济州城,是济州城外的韩明智。”

杨凌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因为韩明智的确想不到他们会夜间袭城。

济州城外虽然也有大量的守军,但是他们已疲惫不堪,加之韩明智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北岸,根本就没有料到杨凌的军队会偷袭济州城,更不知道济州城内没有多少士兵,城池随时可能失陷。

济州的韩明智并不傻,他也知道济州城里只有不到万人,其余的都在东岸,如果济州城失守,那些韩家军肯定跑不掉,所以济州城是绝不能丢的。

韩明智在济州城内部署重兵,城内守军共四千人,每日巡逻的巡检司衙役和各乡镇守备府兵卒加起来差不多三千人左右。

城内的守军分成五路,轮流巡逻,相互支援,昼夜值勤,每天巡逻的范围都不尽相同。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