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釜底抽薪(1/4)
吴王府与文官士大夫集团的激烈冲突,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东宫内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日午后,太子妃?
氏特意命人在东宫花园的凉亭内设下茶点,召来了朱允?。
“?
儿,你可知道你三弟最近在朝堂上做了些什么?”
吕氏轻抿一口香茗,语气中难掩兴奋。
朱允?
恭敬地回答:“儿臣听说,三弟提出了学制改革,遭到文官们的强烈反对。”
“何止是反对!”
吕氏放下茶盏,眼中闪着光,“你三弟这是自绝于天下读书人!
任亨泰、方孝孺这些文坛领袖,现在对他可都是恨之入骨。”
她站起身,走到朱允?
面前,低声道:“当然,这是你的机会,?
儿。
你三弟不要的,正是你要争取的。”
朱允?
略显犹豫:“可是母妃,三弟的改革,似乎也有其道理......”
“糊涂!”
吕氏打断他,“什么道理?
得罪了天下读书人,就是自毁长城!
你记住,这大明的江山,终究是要靠士大夫来治理的。”
她唤来心腹宫女:“去准备一份厚礼,本宫要亲自去拜访任尚书的夫人。”
“是!
娘娘。”
“母妃,这………………”
一旁的朱允?
却是有些感到不安。
吕氏却不以为意:“你三弟在拉找武将,可都是一些不得志的草根和寒门,那么我们就该团结文官,而且还要暗中接触那些顶级勋贵。
这才是我们该使用的制衡之道。
“母亲,我们真的能打败三弟吗?”
“怎么?
泄气了?”
“这些年,孩儿感觉三弟真的很陌生,竟然让孩儿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
“哼!
你有这样的想法,真的是太让我失望了。”
"*......"
“够了!
以后这种不争气的话要再说。”
“呃?
是!
母亲。”
接下来的几日,吕氏频繁出入各位文官大臣的府邸。
先是拜访了礼部尚书任亨泰的夫人,赠送了珍贵的东海珍珠;
后又邀请都察院几位御史的家眷入东宫赏花;
甚至还特意为翰林学士方孝孺的母亲请来御医诊治旧疾。
这些举动自然逃不过朱元璋的耳目。
谨身殿内,毛骧跪在地上详细禀报:“陛下,太子妃娘娘近日与文官家往来密切,昨日更是在东宫设宴,招待了六部官员的夫人。”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挥退毛骧,对待在一旁的朱标说:“标儿,你这个太子妃,最近活跃得很啊!”
朱标脸色难看:“父皇,儿臣已经告诫过她,不要插手朝政。”
“告诫?”
朱元璋冷笑,“她这是在为允?
铺路呢!
允?
得罪文官,她就去拉拢文官,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朱标叹了口气:“吕氏也是爱子心切......”
“爱子心切?”
朱元璋猛地转身,“她这是要把允?
往火坑里推!”
“但是允通这段时间做的也确实太过了,几乎就是无所顾忌,我们要不要警告他一番?”
“有你我在,何至于让他有所顾忌?”
“父皇,你这样会把允惯坏的。”
“哎!
允?
不是你我惯坏的,他已经被你母后惯坏了。
"......"
就在这时,太监朴不成来报:“陛下,太子殿下,太子妃娘娘在殿外求见。”
“嗯,让她进来吧!”
“诺。”
接着,吕氏款款走入殿内,行礼后柔声道:“陛下,儿媳近日听闻文官们对朝廷多有怨言,心中忧虑。
可否让允?
在文华殿设宴,安抚众臣?”
朱元璋眼中寒光一闪:“这是你的主意,还是允?
的主意?”
吕氏心中一颤,强自镇定:“是儿媳见允?
终日苦读圣贤书,想着也该与朝中贤臣多多请教……………”
“够了!”
朱元璋打断她,“朝政大事,岂是妇道人家该插手的?
退下!”
吕氏脸色煞白,慌忙告退。
待她离去后,朱元璋对朱标说:“看到了吗?
这就是你纵容的结果!”
朱标沉默片刻,突然道:“父皇,其实吕氏有句话说得对。
这江山,确实需要士大夫来治理。”
朱元璋凝视着儿子,良久才道:“标儿,你太仁厚了。
士大夫要用,但不能纵容。
允虽然激进,但他的方向是对的。
大明朝不能只靠读死书的文人!”
与此同时,文华殿内,朱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