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 转会(2/2)

“......”

此时的范琳可谓是满脸的犹豫不决。

接着苏宁再次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企划书:“看,这是公司明年的项目清单。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从制片人做起。

或者,你想尝试导演工作,公司可以送你去中戏进修。”

范琳翻阅着企划书,声音有些哽咽:“你......

连这些都考虑好了?”

苏宁的语气格外认真,“无论是作为演员的范琳,还是想要转型的范琳,我都相信你的能力。

重要的是,你要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道路。”

窗外,一架飞机划过夜空,留下长长的尾迹云。

范琳望着那道逐渐消散的云迹,仿佛看到了自己这些年在娱乐圈起起落落的轨迹。

“其实,我一直认为棋盘上的棋子从来不是主角,反而是隐藏在幕后的旗手。”

“所以你是想让我做旗手?”

“没错!

人生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更好。”

“好!

我想先尝试制片人。”

她终于开口,声音坚定,“《都挺好》这个项目,交给我来做吧!

你相信能和山影集团商谈好,不过………………”

她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如果我想偶尔过戏瘾,你得给我留个客串的角色。”

苏宁开怀大笑:“没问题!

记住!

在‘光怪陆离,你永远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谢谢。”

他举起茶杯:“以茶代酒,祝你在新的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范琳举杯相碰,此时这才意识到以前的自己有多愚蠢。

这一刻,她终于明白,苏宁才是她最完美的归宿。

夜深了,范琳忘我的和苏宁纠缠在一起。

彻底放下心防的女人,自然是再也没有了任何的顾虑,她也想学着陈晓君的样子支持苏宁。

浙大紫金港校区的林荫道上,苏宁刚走出管理学院大楼,就被一群学弟学妹围住了。

“苏学长!

能合个影吗?”

“学长,《按摩师》太精彩了,能给我签个名吗?”

“请问光怪陆离还招实习生吗?”

苏宁保持着礼貌的微笑,一一满足大家的要求。

自从《按摩师》在东京获奖后,他在校园里的生活就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平静。

就连上课时,都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注视。

“看来今天的自习计划要泡汤了。”

他无奈地给助理发了条信息,准备从侧门离开。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倚在路边的玛莎拉蒂旁,笑吟吟地看着他。

宋玉洁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装,显然刚从公司过来。

“我们苏总现在可是校园明星了。”

她打趣道,很自然地挽住苏宁的手臂,“走吧!

带你去个安静的地方。”

车上,宋玉洁熟练地打着方向盘:“知道你最近被困扰得不轻,我在西湖边定了家私房菜,保证没人打扰。”

“学姐,你越来越贴心了。”

包厢里,宋玉洁亲自给苏宁倒了杯茶。

比起大学时期,她显得更加干练优雅,但眼神中的精明与热情丝毫未减。

“听说大宁资本最近投资了新能源汽车?”

她切入正题,“我们公司正好在谈相关的项目,要不要合作?”

苏宁欣赏地看着她:“这个领域确实很不错。”

“感谢苏总你一直以来的关照。”

宋玉洁意有所指地笑了,“上次你介绍的那个项目,让我在公司站稳了脚跟。

这次,我想还你个人情。”

她打开平板电脑,调出一份资料:“如今我们公司正在评估一家电池科技公司,他们的核心技术很有前景。

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安排优先尽调。”

苏宁仔细翻阅着资料,不得不承认宋玉洁在投资领域的敏锐度。

这份报告做得相当专业,显然下了一番功夫。

“条件呢?”

他直接问道。

宋玉洁身体前倾,露出一个迷人的微笑,“条件就是你要抽出时间陪陪我。

“一言为定。”

饭后,两人沿着西湖散步。

夜色中的湖面波光粼粼,远处城市的灯火如同繁星。

“说真的,”

宋玉洁突然停下脚步,“你现在这么成功,会不会觉得我们这些老朋友高攀不上了?”

苏宁看着她被湖风吹乱的长发,轻轻帮她整理到耳后:“你知道我从来不在乎这些。

倒是你,确定愿意一直和我在一起?”

宋玉洁望向远方,“遇到了你,已经让我没有了其他的选择。”

她转过身,眼神认真:“苏宁,你哪天会不会对我厌弃?”

“卿不负我!

我不负卿!”

两人相视而笑,往事的记忆在夜色中浮现。

接着苏宁把宋玉洁带去了一家五星级酒店,然后便是两个人的......

第二天一早,宋玉洁看到床边多了一个精致礼盒。

里面是一把公寓钥匙和房产证,还有一张手写便签: “这份礼物,希望你能喜欢。”

宋玉洁拨通苏宁的电话,声音带着笑意:“苏总你这是要包养我吗?”

电话那端传来苏宁轻松的回答,“那你愿意吗?”

“哼!

明知故问。”

挂断电话,宋玉洁看着窗外的钱塘江,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她很清楚,在这段关系中,她从来不是被动接受施舍的一方。

她提供的商业价值,完全配得上这些回报。

这就是他们之间的默契,各取所需,互相成就,谁也不欠谁。

而随着期末临近,苏宁也是和校方达成了一个默契。

平时可以自主安排时间,但重要课程和考试必须参加。

作为回报,他承诺每年为浙大学子提供100个实习岗位。

这个安排让苏宁终于找到了学业与事业之间的平衡。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