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冷酷无情(1/3)
“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
的牌子,终于在王庙村挂了起来。
股东结构清晰:苏宁作为控股和法人代表,冯世杰、叶晓明、刘冰作为王庙村方的代表,共同出资入股。
其中冯世杰、叶晓明、刘冰三人的实际出资由苏宁垫付。
丁元英则超然于外,担任总策划与顾问,不占任何的股份。
公司成立后,在王庙村召开了一次全体股东和部分村民代表参加的扩大会议。
破旧的村委会会议室里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期待。
所有目光都灼热地聚焦在丁元英身上,仿佛他不是顾问,而是能点石成金的救世主。
村民们议论着,憧憬着丁元英能带领他们一夜之间摆脱贫穷。
这种盲目依赖的氛围,让丁元英瞬间警觉起来。
他深知,这种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某个人身上的心态,是“等、靠、要”
的典型表现,是扶贫项目失败最常见的根源之一,危害极大。
轮到他发言时,他没有描绘任何美好的蓝图,反而泼下一盆刺骨的冷水。
他站在众人面前,目光扫过一张张渴望的脸,声音冷静而有力: “今天坐在这里,需要提前说明一点,我不是什么救世主,也变不出钞票。
格律诗公司只是一条船,一条有可能把大家带出贫困泥潭的船。
但这条船能不能开得动,能不能经得起风浪,靠的不是我丁元英,而是在座的每一 位。”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市场的竞争,残酷无比,不会因为我们是贫困村就手下留情。
我们要想活下去,要想成功,没有别的捷径,只有一条路可走??
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做别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质 量!”
“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成常人所不能成。”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个人心上,“记住,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能救王庙村的,只有王庙村人自己!
靠的是咱们这双手,靠的是不怕苦、不怕累,不要命的这股劲儿!”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像一针清醒剂,驱散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也点燃了务实奋斗的火焰。
丁元英的计划书细致严谨,从音源采购、箱体生产到质量把控、市场定位,环环相扣,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让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沉寂的王庙村仿佛被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家家户户都动员了起来。
锯木声、打磨声、讨论声取代了以往的沉寂,贫困的村民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了这场改变命运的战斗中。
为了支持公司初期运营,方便人员往来和部件运输,丁元英将自己那辆最能体现身份的进口宝马轿车贡献了出来,作为格律诗公司日常的公务用车。
然而,这辆车很快就被心思活络的刘冰以“需要经常跑外联”
为借口,半推半就地“占据”
了,俨然成了他的私人座驾。
丁元英对此心知肚明,却只是冷眼旁观,并未点破。
在他眼里,刘冰这种贪图小便宜、虚荣浮躁的作派,恰恰印证了其不堪大用。
他懒得在这种小事上纠缠,因为他预见到,以冯世杰、叶晓明、刘冰三人的心性和格局,很可能根本走不到最后,他们的结局大概率是“趴在井沿看一眼”
,然后“掉下去”
,最终“无疾而终”
。
一辆车的使用权,不过是提前支付的一点“学费”
罢了。
然而,刘冰等人的贪欲并未止步。
看到丁元英如此“好说话”
,他们竟然将目光投向了苏宁那辆象征着绝对实力和地位的“虎头奔”
奔驰S600。
叶晓明试探性地向苏宁提出,公司需要更高档的车辆来“撑门面”
,暗示能否将虎头奔也“贡献”
出来。
对此,苏宁的反应与丁元英截然不同。
他甚至连表面的客气都懒得维持,直接冷淡地回绝:“公司的门面,靠的是产品质量和市场口碑,不是靠一辆车。
这辆车是我私人财产,与格律诗公司无关。”
苏宁的态度明确而强硬:我投资是为了盈利,不是来做慈善的,更不是来满足你们个人虚荣心的。
想打我的秋风?
门都没有。
碰了这个硬钉子,叶晓明、刘冰和一旁默不作声的冯世杰,心里顿时慌乱起来。
他们这才清晰地意识到,苏宁这位控股大股东,和出于感情因素帮忙的丁元英完全不同。
他始终保持着纯粹的商业逻辑,公事公办,界限分明。
他们想起之前签订的股东协议,里面条款清晰甚至苛刻,例如中途退股不仅需要赔偿公司损失,所能退回的本金可能只有六成,而且这一切都白纸黑字、合法合规,受法律保护。
索要虎头奔,本就是他们的一次大胆试探,想看看苏宁这位“金主”
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是否也能像丁元英那样可以被“情面”
所动。
而苏宁毫不留情的拒绝,如同一声警钟,让他们明白: 游戏有游戏的规则,而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他们那点小心思,在绝对的资本和规则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脆弱。
格律诗公司的引擎已经启动,王庙村的生产线日夜不休。
然而,一场旨在“杀富济贫”
、挑战行业巨头的商战即将拉开血腥的序幕,其惨烈程度与可能引发的反噬,让即便是心如止水的丁元英,也感到需要寻求一种超然的力量来慰藉心灵,讨个“心安”
。
他约见了挚友、正天集团的总裁韩楚风。
两人一拍即合,决定驱车前往佛教圣地五台山,一为散心,二为拜佛。
豪华轿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窗外是苍茫的北国山色。
车内,丁元英罕见地,毫无保留地向韩楚风阐述了整个“杀富济贫”
计划的精妙布局与狠辣之处.......
如何利用价格杠杆、舆论造势、欧洲认证形成组合拳,精准打击乐圣公司的核心利益,迫使对方就范,从而为格律诗和王庙村撕开一道生存的口子。
韩楚风凝神细听,越听越是心惊。
他久经商场,见过无数风浪,但丁元英这套计划环环相扣,算无遗策,将人性、市场规则、法律漏洞运用到了极致,其凌厉与决绝,让他这个见惯了大场面的商业巨子也不禁后背发凉,倒抽了一口凉气。
“元英,你这......
这是要置于死地啊!”
韩楚风感叹道,“此举一出,江湖上必然掀起腥风血雨。
你想过后果吗?”
丁元英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淡淡道:“想过。
所以,才要来求个心安。”
抵达五台山,香火缭绕,梵音阵阵。
他们拜见了名刹高僧智玄大师。
在禅房静室中,丁元英并未过多谈及商业细节,只是与大师探讨佛法禅理,寻求心灵的平静与道德上的某种释然。
他此行的目的,并非祈求商业成功,而是为即将采取的激烈手段,在佛祖面前寻求一份内心的安宁,减轻那份因“杀伐”
而带来的潜在负罪感。
韩楚风在一旁静静观察,心中了然。
他深知丁元英的性格,若非此事牵动极深的情感,他绝不会如此大费周章地来求这份“心安”
。
这一切的源头,无疑都指向了古城那个叫芮小丹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