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十章 复学(1/3)

从曼谷返回国内,苏宁几乎没有做任何休整,便直接扎进了位于济南的后期制作中心。

这里拥有山影集团最顶级的剪辑室、调色棚和混音棚。

虽然具体的剪辑、配乐、音效设计、调色等技术工作都由山影经验丰富的后期团队操刀,但作为导演和核心创作者,苏宁需要全程参与每一个关键决策。

于是他整天泡在剪辑室里,与剪辑师一起反复审视每一条素材,精确到帧地确定剪辑点,把握整个影片的节奏和呼吸感。

在声音工作室,他要求声音设计师极致化地还原和创造那些细微的声响。

比如按摩师紧张的呼吸声,手指划过皮肤的摩擦声、凶手压抑的脚步声,甚至是男主角阿明如擂鼓般的心跳声,这些声音元素被精心编织,构建出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

调色环节,他坚持要一种“冷冽的奢华”

感。

公寓内部的色调被调成偏冷的金属色和低饱和度的奢华感,与曼谷街头温暖、鲜活、高饱和度的市井气息形成强烈反差,视觉上强化了内外世界的对立和主角的心理压力。

整个过程,苏宁仿佛不知疲倦,对每一个细节都抱有极高的要求。

他的审美判断力和对剧本核心的理解,让合作多年的山影后期团队都感到惊讶。

这不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导演,倒像是个浸淫行业多年的老手。

负责音效设计的老师傅老李,可是在山影干了二十多年,见证过无数的顶尖项目。

只见他摘下耳机,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耳朵,转过身,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身旁这位年轻得过分的导演苏宁。

最终,老李忍不住先开了口,“苏导,有个问题,我憋了好久了,实在忍不住想问问,您真的从来没系统学过影视制作?

不是在国外哪所电影学院镀过金吗?”

苏宁却是摇了摇头,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别人的事,“真没学过。

去年这个时候,我刚拿到浙大的录取通知书,参加完军训,正觉着大学生活要开始了呢。

结果出了趟门,逛个街的功夫,就被车撞了。”

“呃?!”

老李愣住了,剪辑师大刘和调色师阿哲也面面相觑。

“那你这也太倒霉了。”

老李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能干巴巴地安慰一句。

“可不是嘛。”

苏宁耸耸肩,语气轻松了些,仿佛在谈论一件早已过去的小事,“躺了挺久,好多事都记不清了。

感觉就像人生被强行格式化了,得从头再来。”

“所以啊!

我就想着,总得做点什么,不能就这么算了。

这部《按摩师》,算是我......

嗯,打翻身仗的第一枪吧。”

剪辑师大刘却是猛地一拍大腿的笑着说道,“苏导!

你放心!

就凭咱这片子的质量,这故事,这节奏,还有刘老师和梅老师他们那表演!

这翻身仗,绝对漂亮!

市场要是不认,那真是没天理了!”

“没错!”

调色师阿哲也用力点头,“悬疑感和那股子高级的黑色幽默味儿,太足了!

好多画面构图,我都怀疑你是不是偷偷进修过摄影!”

老李重新戴上耳机,快退了几秒,“尤其是苏导你对声音的要求,哪个地方要静,哪个地方要突出什么声音,心里门儿清!

这真不像新手。

苏导,你这就是天赋!

吃这碗饭的天赋!”

而就在后期工作进行到最关键阶段时,孔导竟然特意从《战长沙》紧张的拍摄中抽出了两天时间,风尘仆仆地赶回了济南。

他实在不放心,也想亲眼看看苏宁这“过手瘾”

的项目到底搞成了什么样子。

在公司的内部放映室里,孔笙看完了《按摩师》的初剪版本,此时尚未进行精细调色和混音。

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他全程身体前倾,神情专注,几乎没有说一句话。

放映结束,灯光亮起。

孔导沉默了片刻,才缓缓转过头,看向身边略显紧张的苏宁,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讶和激赏。

“小子......”

孔笙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你这......

你这真是第一次当导演?”

“孔导,我可是你亲自代入行的,应该是最知根知底吧?”

孔导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用力拍了拍苏宁的肩膀:“服了!

我真服了!

这镜头语言,这节奏把控,这氛围营造......

尤其是对演员表演的调教和挖掘,梅老师那眼神里的东西,刘老师那股子邪劲都是绝了!”

他站起身,来回踱了两步,仿佛还在消化内心的震撼:“我一直觉得你小子有灵气,是块好材料。

但我万万没想到,你这已经不是灵气了,你这是天才!

天生的导演料子!

这片子,别说新人,很多成熟导演都拍不出这个水 准!

尤其是那种悬疑感和心理压迫感,抓得太准了!”

孔导的这番高度评价,让苏宁一直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一股巨大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能得到严苛的孔导如此毫不吝啬的赞誉,比任何奖项都让他感到欣慰。

“后期还有什么需要我协调的吗?”

孔导直接问道,语气也是不由自主的改变了。

“基本差不多了,剩下的团队都能搞定。”

苏宁回答。

“好!

那就放心交给他们。

你赶紧回家好好休息!

看你这一脸疲惫样!”

孔导看着苏宁眼下的黑眼圈,语气又变回了长辈式的关心。

将后续的收尾工作完全托付给值得信赖的团队后,苏宁终于踏上了返回青岛的归途。

这一次,他是真的感到了身心俱疲,但精神却异常亢奋和满足。

近两个月的高强度工作,仿佛一场漫长而刺激的梦。

当他拖着行李箱,再次站在家门口,闻到那熟悉的家的味道时,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感瞬间包裹了他。

打开门,父母似乎刚好在家。

看到儿子回来,两人脸上立刻绽放出最纯粹的笑容。

“苏宁回来啦!”

“饿不饿?

累不累?

怎么又瘦了?”

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平安回来,这就够了。

只要孩子累了知道回家,平平安安的,他们就已经心满意足。

晚饭时,餐桌上摆满了苏宁最爱吃的菜,海鲜自然管够。

父母不停地给他夹菜,嘘寒问暖,聊的都是家长里短,市场里的趣事,绝口不提工作。

吃完饭,强烈的疲惫感终于彻底袭来。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