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颐养天年(2/3)
村口的石碑新刻着“中国最甜乡村”
六个大字,旁边是整修一新的老水井.......
现在成了旅游景点,围着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到了。”
马得福停下车,声音有些哽咽。
众人呆立在停车场,仿佛穿越了时空。
强强拽着父亲衣角:“爸,你说的大沙漠呢?”
小尕指着不远处的湖泊:“那是不是你常说的吃水难的水坑?”
马得宝双腿发软,蹲下来捧起一杯土.......
湿润的黑土带着青草香,和他记忆里能划破手的砂砾完全不同。
“你苏叔叔的生态移民工程......”
马得福轻声解释,“退耕还林,引黄灌溉,土壤改良......
十年时间.....”
麦苗走向那口老井。
井台边立着解说牌:“西海固脱贫攻坚见证井,昔日苦咸水,今朝甘泉涌”
。
她摇动辘轳打起一桶水,在孩子们惊讶的目光中仰头饮尽。
“甜吗?”
贝贝眨着眼睛问。
“甜。”
麦苗把水递给女儿,“比小时候梦里喝的还甜。
夕阳西下时,三家人坐在村广场的凉亭里。
马得花端来现摘的葡萄和枸杞,强强他们追逐着散养的芦花鸡嬉戏。
马得福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县里通知明天有考察团来访。
“得回去了。”
他起身拍拍裤子上的草屑。
返程的车厢安静得出奇。
后视镜里,涌泉村的灯火渐行渐远,与星空融为一体。
马得宝突然开口:“强强,暑假带你来住半个月?”
“真的?”
儿子从后座扑上来搂住他脖子,“我要看爸爸睡过的土炕!”
麦苗悄悄打开手机相册,将二十年前那张离乡照片与今天拍的并排放在一起。
同样的位置,一个是苍凉的离别,一个是温暖的归来。
她按下发送键,照片传到了水花集团的工作群,标题只有两个字: “回家。”
贺兰山下的葡萄园在夕阳中泛着金光。
2025年的秋天,65岁的苏宁轻轻摇晃着红酒杯,赤霞珠的醇香在空气中弥漫。
身旁的李水花将驼色披肩裹紧了些,指着远处一片特别茂盛的葡萄藤:“看,那是98年试种的第一批。”
他们的脚下,曾经被称为“干沙滩”
的土地,如今铺展着万亩良田。
更远处,闽宁镇的楼宇在暮色中闪烁,高速公路如银色丝带蜿蜒其间。
二十多年前,这里还只是戈壁滩上的几间土坯房。
“老苏,记得咱们打的赌吗?”
李水花突然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绽放的花,“当初我还说这片地种不出粮食。
苏宁抿了口酒:“谁知道法国葡萄真的能被种活。”
他指向山脚下一栋白色建筑,“现在连酿酒师都定居了。”
“老苏,这都是你做的努力。”
“其实就算没有我,这片土地也会崛起。”
“不!
你是不可或缺的!
没有你我不可能这么幸福。”
“水花,如果有来生,你还愿意嫁给我吗?”
“当然!
我生生世世都是你的女人。”
晚风送来隐约的欢笑声。
庄园入口处,几个年轻人正在合影……………… 麦苗和水花地产的高管们刚结束季度会议。
她已经接任水花地产总裁三年,如今正在向其他行业转移和进军。
镜头前,她习惯性地整理着左胸的徽章,那是当年在福建打工时获得的“优秀员工”
奖章。
“马得宝又送样品来了。”
李水花指着桌上包装精美的礼盒,“他那个有机农场,现在供给全国三十多家高端超市。”
苏宁拿起盒子端详:““金沙滩’商标用得挺像样。”
他想起那个曾经为种蘑菇愁眉苦脸的年轻人,如今已是宁夏有机农业协会会长。
此时,管家轻轻走来:“苏老,电视台的采访提纲送来了,关于闽宁镇三十周年庆典的。”
苏宁和李水花两人相视一笑。
这个每年都要接受几十次采访的“扶贫模范夫妻”
,至今仍保持着最初的默契……………… 苏宁谈政策与理念,李水花讲实践与数据。
书房里,李水花翻开相册。
泛黄的第一页贴着1996年的照片:土坯房前,年轻的苏宁正给村民讲解搬迁政策,而她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简陋的蘑菇种植手册。
往后翻,每一页都是里程碑:2001年第一瓶葡萄酒装瓶,2008年首个水花广场开业,2016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
……………… “最该感谢的是他们。”
苏宁指着照片里那些熟悉的面孔......
张主任、白老师、凌教授、陈金山、马得福......
有些人已经离世,有些人仍活跃在一线。
夜色渐深时,孙女苏晓禾视频通话。
她在复旦大学读大三,背景是灯火通明的图书馆:“爷爷奶奶,我的乡村振兴课题获奖了!
用的全是咱们家的案例!”
看着屏幕上朝气蓬勃的年轻脸庞,李水花突然想起那个为了一口水窖被迫嫁人的少女。
命运的齿轮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却已是完全不同的风景。
闽宁镇三十周年庆典这天,阳光格外灿烂。
主会场设在当年第一批移民落户的地方,如今是能容纳万人的市民广场。
当主持人宣布“终身成就奖”
时,全场起立鼓掌。
“请允许我念一段颁奖词。”
马得福如今已是市官员,声音却还像当年那个大学生村官一样清亮,“苏宁同志与李水花女士,用三十年时间诠释了什么是敢教日月换新天……………”
台下坐着的都是熟悉的面孔:成为优秀农民企业家的马得宝,成为非遗传承人的麦苗、退休后创办老年大学的李大有和马喊水.......
当年那些住地窝子的移民后代,现在穿着校服、工作服或西装,共同见证这个时刻。
获奖感言环节,苏宁只说了三分钟。
最后他拉着妻子的手举起奖杯:“这个奖属于所有为这片土地奋斗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