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五章 认可(1/5)

凌晨三点,苏家新房的油灯还亮着。

水花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把算盘上的数字又核对了一遍。

桌上摊开的账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旁边是苏宁手绘的吊庄规划图.......

整齐的宅基地、纵横的灌溉渠、预留的学校用地,甚至还有一个小型集市的位置。

“还没睡?”

苏宁推门进来,身上带着夜露的湿气。

他刚从砖窑回来,脸上还沾着煤灰。

水花起身给他倒了杯热水:“刚算完第三遍。

按照你的方案,前期建设需要两千三百个工日,按每个工日两块钱算......”

“四千六百块。”

苏宁脱口而出,接过杯子时手指冰凉,“再加上材料费,启动资金至少需要八千。”

水花咬了咬嘴唇:“咱家能动用的现钱不到三千,就算把砖窑抵押给信用社......”

“不够。”

苏宁摇摇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这几天他奔波于吊庄点和各个村子之间,嗓子已经哑了。

水花连忙给他拍背,心疼地说:“明天我去县里把培训班退了吧,能省一笔钱。”

“不行!”

苏宁抓住她的手,“学习不能停。

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水花还想说什么,却被苏宁拉到了桌前:“你看,这是我新改的规划。

先把公共设施建起来,每户出劳力参与建设,按工分折算成未来的宅基地面积和口粮田......”

他的手指在图纸上移动,眼睛里闪烁着水花从未见过的光芒。

这一刻的苏宁,不像个砖窑老板,倒像个运筹帷幄的将军。

“宁哥,”

水花轻声问,“你真觉得这能成吗?”

苏宁停下比划,认真地看着她:“吊庄缺的不是人,是信心。

只要让大家看到希望,不用催也会抢着来。”

水花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今天李大有来找你,说他们七户人家明天要去县里告状,说张主任骗他们回吊庄。”

苏宁冷笑一声:“果然来了。”

他翻开笔记本,快速写了几行字,“明天一早,你把这个交给马得福。”

水花接过纸条,上面写着几个银行名称和联系人:“这是?”

“我在县里跑贷款的关系。”

苏宁疲惫地揉揉太阳穴,“马得福是正式干部,由他出面申请,比我们容易些。”

水花欲言又止。

她知道丈夫和马得福之间的微妙关系,但眼下显然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

“睡吧,天快亮了。”

苏宁吹灭了油灯。

黑暗中,水花听见他轻声说:“等吊庄建成了,咱们搬去银川,到时候给你开个会计事务所。”

水花在枕头上悄悄笑了。

第二天清晨,水花揣着纸条来到村部,正好碰上准备出门的马得福。

三个月没见,他瘦了不少,原本圆润的脸庞变得棱角分明,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

“得福哥。”

水花轻声唤道。

马得福明显怔了一下,随即公事公办地点点头:“水花同志,有事?”

这个生疏的称呼让水花心头一刺,但她很快调整情绪,掏出纸条:“宁可让我给你的,说对申请贷款有帮助。

马得福接过纸条扫了一眼,眉头渐渐舒展:“他倒是门路广。”

语气里既有佩服,又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涩。

“宁哥说......

吊庄是大家的事,要齐心协力。”

水花斟酌着词句,“得福哥,你们都是为乡亲们好………………”

马得福突然打断她:“水花,你觉得苏宁的方案可行吗?

让移民先干活再分地,这不合政策。”

水花抬起头,眼神坚定:“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

宁哥算过了,只要前期建设跟上,不出三个月......”

“你们夫妻倒是同心。”

马得福苦笑一声,把纸条塞进公文包,“告诉苏宁,我会去试试,但不保证成功。”

水花看着他大步离去的背影,突然喊道:“得福哥!”

马得福停住脚步,没有回头。

“谢谢你。”

水花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为了吊庄,为了大家。”

马得福的肩膀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继续向前走去。

与此同时,县农信社的会议室里,一场激烈的辩论正在进行。

“简直是胡闹!”

县农信社主任王志强拍着桌子,“让移民先干活后拿钱?

这不成了旧社会的地主雇长工吗?”

张树成急得直冒汗:“王主任,您误会了,这是以工代赈’的新模式......”

“换个名头而已!”

王志强转向一直沉默的苏宁,“苏同志,听说你家是开砖窑的?

该不是想借机压榨劳力吧?”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张树成脸色大变,正要解释,苏宁却缓缓站了起来。

“王主任,”

他的声音因疲惫而沙哑,却异常清晰,“您知道西海固农民为什么宁肯饿死也不愿搬迁吗?”

不等王志强回答,苏宁自问自答:“因为他们不信。

不信政府画的饼,不信那些看不见的好处。

我的方案很简单????

让他们亲眼看着自己的新家一砖一瓦建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参与其中。

这不是压榨,是授权。”

这个陌生的词汇自然是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1991年的西海固,没人听过这么时髦的词。

苏宁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文件:“这是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还款来源测算。

我用砖窑做抵押,张主任代表政府担保贷款专项用于购买建材和支付部分现金工资,确保每户每周能拿到五元钱维持生计。

王志强将信将疑地接过文件,越看眉头皱得越紧:“你这数字准吗?”

“每一笔都经过我妻子核算。”

苏宁的语气中带着骄傲,“她是县会计培训班第三名。”

一旁的张树成连忙趁机帮腔:“王主任,苏宁同志的方案杨县长已经原则同意。

您看……………”

王志强翻到最后一页,突然瞪大眼睛:“等等,这还款计划......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