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回目录

第414章 太白老师的气运黑洞体质发力了!(3K求追订!)(3/3)

每天黄昏,他都会敲钟一次,三短一长,提醒世人:**愿,从未消失。

** 某个雨夜,一位陌生旅人来到门前,浑身湿透,怀中紧紧抱着一本破旧手札。

“你是裴承吗?”

他声音沙哑。

“我是。”

裴承递上毛巾。

旅人打开手札,露出一页泛黄的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数百个名字,每个名字旁标注着死亡日期与原因。

“这是我祖父留下的。”

他说,“他是贞元朝的史官,奉命销毁‘逆党’名录。

但他偷偷抄了一份,藏在井底三十年。

临终前交给我,说:‘总有一天,有人会让这些名字重见天日。

’”

裴承接过名单,指尖微微颤抖。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还有更多被遗忘的冤魂,更多被掩盖的抗争,等待被唤醒。

第二天,他带着名单回到龙城,在新立的“愿史馆”

前召开集会。

当第一个名字被大声念出时,人群中爆发出压抑已久的哭声。

“林昭。”

他念道,“归真堂夫子,因直言朝政腐败,于百年前被焚杀。

临终前写下‘我不服’三字。”

风起了。

铃声响了。

三短一长。

如同心跳,如同呼吸,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

许多年后,当新一代的孩子翻开课本,看到的不再是“帝王伟业”

,而是“百姓之声”



他们在作文中写道:“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愿者,像裴承先生那样,让更多人听见彼此的声音。”

而那位曾在学堂提问的小女孩,已成为愿史馆最年轻的编修。

她在日记中写道: “先生说,修行是在黑暗中点灯。

可我觉得,真正的修行,是成为那盏灯本身。”

某年春日,裴承独自登上西岭归真堂遗址。

那里已建成一座开放式书院,日夜开放,无人看管。

风吹动檐角铜铃,声声不绝。

他坐在当年林昭授课的位置,翻开一本崭新的《明心录》。

扉页上,不知是谁留下了一行小字: > “谢谢你,让我们终于可以说出那句话??”

> > **“我愿意。”

** 裴承合上书,望向远方。

朝阳升起,万籁俱寂,唯有铃音悠悠,随风远播。

他知道,这场修行,永远不会结束。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回目录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