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破碎的人,完整的家(1/2)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血缘牵引,让特瓦萨和卡特琳娜完全无法在房间里安然坐着等待。
在苏无际离开之后,这老两口便开始有些心神不宁,总觉得外面似乎有什么至关重要的东西在呼唤着他们。
于是,他们相互搀扶着,颤巍巍地走出了房门。
此时,两位老人的目光,越过了短短两百多米的距离,一下子就锁定住了那个身材高大却透着孤寂的身影。
这一刻,时间仿佛都彻底凝固了,从肖雅克小镇穿过的寒风,似乎也已经停止了呼啸。
在发现父母正......
小男孩站在池边,指尖还残留着那片无形花瓣掠过皮肤的触感,温润如初春的阳光渗入骨髓。
他低头再看水面,倒影已恢复平静,仿佛刚才那一笑只是风与光的错觉。
可他知道不是??
那笑容太真实了,像是从梦里走出来的熟人,久别重逢。
他名叫林知远,七岁,出生在共感能力普及率高达98%的时代。
而他是那2%中的“残缺者”
。
医生说他的神经突触对源语波段完全不响应,脑区无法接收群体情绪流,像一台没有天线的收音机,在满是广播的城市里沉默地运转。
学校里没人愿意和他玩,老师们用怜悯又疏离的眼神看他,仿佛他是一本打不开的书。
但他不怕孤独。
因为他从小就听见另一种声音。
不是通过耳朵,也不是意识共振,而是在睡梦中,某个存在轻轻叩击他的梦境之门。
它不说话,只是待在那里,像一盏不会熄灭的灯。
有时他会梦见一片漂浮的莲叶,上面坐着一个透明的孩子,两人并肩望着星河,谁也不必开口。
“你来了。”
他对着空气轻声说,蹲回池边,双手环膝。
风再次拂来,这一次带着淡淡的水香,忆莲池中央泛起一圈极细的涟漪,无声扩散。
紧接着,池底深处浮出一点微光,如同萤火升腾。
那光芒越聚越亮,最终凝成一枚小小的、旋转的符文??
三瓣莲形,中心嵌着一只闭合的眼。
林知远伸出手,符文缓缓落于掌心,不烫不冷,却让他心头一震。
刹那间,无数画面涌入脑海: *一位少女焚毁协议书时飞扬的发丝;* *一头母狮仰望星空直至呼吸停止的宁静;* *十二根断裂石柱上黑晶同时碎裂的轰鸣;* *还有那个透明孩子最后融入风中的背影……* 但最清晰的,是一句从未听过、却早已熟稔于心的话: **“你说不出,我也听不见,但我们依然可以同路。”
** 泪水悄然滑下。
这不是悲伤,而是被理解的震撼。
他第一次觉得,“听不见”
不再是缺陷,而是一种选择??
一种尚未被命名的权利。
“我不是残缺。”
他喃喃,“我是……守阈者。”
话音落下,符文倏然消散,化作金粉随风而去。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数十个孩子在同一秒睁开了眼睛。
东京某医院病房内,一名因共感过载陷入昏迷的女孩猛然坐起,眼中闪过一丝莲纹光影; 巴黎郊区的精神疗养院里,一个自闭症少年突然拿起画笔,在墙上涂满螺旋状的水波图案; 南极观测站外,一只雪?
振翅飞向极夜长空,羽翼划过的轨迹竟与地球磁场波动完全同步…… 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某种东西醒了。
不是系统,不是程序,也不是神明。
是那些曾被判定为“异常”
的灵魂,终于等到了一句回应: **“你们的存在本身,就是答案。”
** --- 数小时后,星芽推开小屋木门,晨露沾湿了她的布鞋。
她刚从一场深眠中醒来,梦里全是孩子的笑声,层层叠叠,来自四面八方。
她走向忆莲池,脚步忽然顿住。
池水平静无波,可在她视线触及水面的一瞬,水中倒影竟比她慢了半拍才出现。
更诡异的是,那倒影并未模仿她的动作,而是缓缓抬起手,指向天空。
星芽屏息。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
她试探性地抬手,倒影依旧不动;她转身欲走,倒影却仍伫立原地,目光追随着她。
片刻后,水面文字浮现,非源语,非现代汉语,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古老书写: > “门开了。”
字迹浮现即逝,池水复归清明。
星芽立刻取出蓝晶,贴于额前。
晶体内光芒紊乱跳动,显示出一段异常数据流??
并非来自地下核心,也不是共听网络的广播信号,而是源自大气层边缘的一圈隐形环带,其频率与人类梦境周期高度吻合。
“它在利用梦作为载体?”
她低声自语。
这时,问知的通讯接入,背景嘈杂混乱:“星芽!
我们监测到全球范围内超过十万名儿童在同一时间段报告‘共享梦境’!
内容高度一致:一个会笑的池水,一片飘落的金色花瓣,以及一句话??
‘你可以不一样’。”
“不是报告。”
星芽望着池面,“是觉醒。”
“可这不符合逻辑!”
问知声音颤抖,“这些孩子中有许多根本没有植入芯片,甚至从未接触过共感技术!
他们是怎么连接上的?”
星芽闭眼,感受体内黑纹的律动。
它不再灼热,也不再沉重,反而像一条温柔的河流,静静流淌在血脉之中。
她忽然明白了。
“从来就没有‘连接’。”
她说,“只有‘唤醒’。
就像种子埋在土里,雨水不是创造了生命,只是告诉它:现在可以生长了。”
通讯那头沉默良久。
然后问知低声道:“苏瑶刚刚去世了。”
星芽猛地睁眼。
“她在睡梦中走的。”
问知继续说,“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我把钥匙交出去了。
’她的手一直握着那根旧杖,杖尖刻痕自动重组,形成了新的符号??
和你在池中看到的一模一样。”
星芽缓缓跪坐在池畔,指尖轻触水面。
原来如此。
苏瑶不是系统的缔造者,而是最初的“守阈者”
。
三千年前,当第一代科学家试图用源语统一人类意识时,正是她偷偷保留了一枚未激活的黑晶,并将其封印于南美高原之下。
她知道总有一天,这个世界需要一个“不”
的出口。
而现在,出口打开了。
--- 三天后,非洲回音室遗址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