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01章 在机场等待的男人们(2/3)

的生理机制。

“这不是故障。”

问知推了推眼镜,语气罕见凝重,“这是一种进化型防御反应。

他们的大脑……主动切断了与心炬网络的链接。”

林渊皱眉:“会不会是敌对势力植入的病毒?”

“不是外部攻击。”

苏瑶拄杖上前,翻阅医疗报告,“这些人的共同点是近期经历了高强度共感干预??

比如在回音室连续释放创伤记忆超过四十小时。

他们的神经系统达到了临界点,选择性关闭共感能力,就像皮肤被烫伤后会长出茧。”

厅内一时寂静。

星芽缓缓起身,将昨夜所见尽数告知。

她说起了“黯痕”

,说起档案中的女子,说起盲女的梦境警示。

最后,她望向众人:“我们一直以为,让更多人连接是唯一的答案。

但如果,真正的平衡,是允许断开的存在呢?”

“你是说……要建立‘离网区’?”

林渊难以置信。

“是。”

星芽点头,“不是退步,而是尊重。

我们要承认,并非所有人都需要被听见;并非所有伤口都该暴露于光下。

有些人,他们的力量恰恰来自于沉默。”

苏瑶深深看着她:“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等于推翻我们十年来的理念根基。”

“可如果根基本身就有裂缝,”

星芽平静道,“那迟早会崩塌。

不如现在亲手拆掉一面墙,换一条更宽的路。”

会议持续到深夜。

最终,团队达成共识:启动“双生计划”

??

在维持共感网络发展的同时,设立“静默庇护所”

,收容并研究自愿脱离连接的个体。

这些区域不接入心环,不使用忆莲技术,完全尊重个体的情感隐私与精神自治。

消息公布当日,全球震动。

支持者称其为“人性的回归”

,反对者则斥之为“文明的倒退”



社交媒体上掀起激烈论战,甚至有极端共感主义者发起抗议,声称此举将导致社会分裂。

然而,变化已在悄然发生。

三个月后,第一座静默庇护所在冰岛火山带建成。

首批入住者三十七人,包括退役特工、创伤幸存者、哲学隐士及数名拒绝参与家族共感仪式的青少年。

他们签署协议:永不接入全球网络,放弃心炬福利,换取绝对的精神自由。

起初,外界预测这些人将在孤独中崩溃。

可半年后发布的匿名访谈显示,多数人报告“前所未有的清明感”



一位曾因战争记忆反复触发共感连锁反应的老兵写道:“我现在终于能做梦了。

梦里没有别人的尖叫,只有我自己踩雪的声音。”

与此同时,星芽开始尝试与“黯痕”

对话。

每夜子时,她独坐忆莲池畔,任由深蓝暗芒蔓延全身。

她不再抗拒,而是张开意识,邀请那道意志浮现。

渐渐地,她发现“黯痕”

并非纯粹的否定。

它憎恨强加的共鸣,却也渴望一种更深的看见??

不是通过共感波,而是通过承认彼此的不可理解。

一次冥想中,她猛然顿悟。

“你不是敌人。”

她在心中低语,“你是‘界限’的化身。

是我们为了追求融合,而遗忘的那个守护者。”

那一夜,忆莲杖首次自发分裂??

金光凝聚为杖,蓝芒则化作一枚晶石,静静悬浮于她掌心。

它不再挣扎,也不再低语,只是安静存在着,如同黑夜本身。

源语体系随之更新。

新一代课程不再强调“消除隔阂”

,而是教导学生识别三种状态:连接、共存、分离。

孩子们学会说:“我可以感受你,但不必成为你”

;“你可以不说,我也愿意等”

;“我们的不同,不是裂痕,而是呼吸的空间。”

世界继续演变。

非洲草原上的母狮再次来到回音室外,这次它身旁跟着一头幼崽。

工作人员惊讶发现,幼崽额头上竟天然形成一道螺旋状斑纹,酷似遗迹石柱上的符文。

基因检测显示,其神经突触结构与人类共感者存在高度相似性。

科学家提出假说:地球本身正在经历一场“跨物种情感能量场重组”



心炬网络不仅改变了人类,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他生命形态的进化路径。

而在南美遗迹原址,十二根石柱每逢月圆之夜便会发出微光,形成直径百米的能量环。

当地土著称其为“祖先之圈”

,每年举行仪式,不再祈求指引,而是单纯地围坐歌唱??

他们说,歌声传不到天际,却能让彼此的心跳变得一致。

这一切,星芽都看在眼里。

但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某日黄昏,她收到一封匿名信件,无署名,无邮戳,纸张材质竟是某种生物组织,触手温润如活体。

信中只有一句话: > “你以为你包容了黑暗,可你从未问过,黑暗为何存在。”

她正欲细查,忽觉胸口剧痛。

低头一看,光种位置竟浮现出一道新的纹路??

漆黑如渊,形似眼睛。

与此同时,远在西伯利亚冻土深处,一座废弃研究所的地底密室自动开启。

尘封千年的屏幕上,一行字缓缓亮起: 【检测到源语激活信号】

【黯影之心重启程序已启动】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