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06章 宅基地和竹林分配方案

“嘿!

这底下好像埋着个铁疙瘩!”

一个汉子惊呼着,从废墟里扒拉出一个半埋的、表面坑洼但明显很结实的铁疙瘩。

这可把谢铁匠兴奋坏了,忙跑过来查看,谢里正看他那猴急的样,叫他专门负责保管挖出来的铁疙瘩。

“这边还有好几个没烧透的房梁!

木质还行!”

另一边也有人有了发现。

“快来看!

这墙根子还挺结实!

抹平了说不定能当咱们新房的基脚!”

谢广福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听着他们的新发现,不时指点一下: “对,这些碎砖别扔,敲敲整齐,垒猪圈鸡窝都好用!”

“这片地平整一下,先把窝棚搭起来!

晚上好歹有个遮挡!”

“注意脚下!

别被锈钉子扎了!”

谢秋芝和李月兰,谢文也都卷起衣袖跟着大部队整理废墟。

砍伐声、敲击声、搬运时的吆喝声、偶尔发现“宝贝”

的惊喜叫喊声……在这片沉寂了十多年的废墟上汇成了一曲重建家园的劳动交响乐。

到了傍晚时分,军器监旧址已经呈现出不一样的地貌,大片的废墟被清理干净,露出了原本坚硬平整的地基轮廓,有用的材料分门别类堆成了小山,一个个简陋但结实的三角窝棚骨架已经依托着残存的墙根立了起来,只要搭上油布或者茅草就能暂时住人,甚至还有人简单地垒了个土灶,又婶子已经开始尝试去旁边的溪涧取水烧水…… 虽然离真正的安家落户还差得很远,但他们已经在桃源村,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军器监旧址整整收拾了三天才算彻底整理完成,这些天大家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也是时候要分配人口宅基地了。

谢里正和族老谢六爷、谢九爷三人,揣着桃源村户籍册子,找到了正在一片高地上比划着什么的谢广福。

这片高地有半人高,面积大小有半个篮球场这么大,倒像是个小舞台。

谢六爷先开了口,语气里满是惊叹和后知后觉的惊喜: “广福啊,你这眼光真是毒!

当初你说选这儿安家,老头子我心里还直打鼓,这几天清理下来,才发现这地方真是……真是块宝地啊!”

谢九爷也捻着稀稀拉拉的胡子连连点头: “是啊是啊,这地方,邪性!

看着破,底子真好!

你看这地,平整!

瓷实!

比咱们吭哧吭哧去平别处省了老大劲了!

这以前盖房子的墙根子,好多还能直接用!”

谢里正笑着补充,指向四周:“还不止呢!

广福,你来看!”

他拉着谢广福走到高地边缘,“这边坡下去不到百步,就是那条从青屏岭下来的山溪,水流又清又旺,取水洗衣做饭都方便得很!

那边,靠近后山脚,有一大片野竹林!

长得密实着呢!

那可是好东西啊!”

谢广福听着族老们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话语,脸上露出了然的笑容。

他早就勘察清楚了,此刻便顺着他们的话,将自己这两天的规划娓娓道来: “里正叔,六爷,九爷,你们说得一点没错,这军器监旧址,好处多着呢!

这两天观察下来我还发现了。”

他掰着手指头数: “第一,就是地基。

当年官府选地方,肯定是挑过的。

地势高,不受水淹;地方够大,初步估算,清理出的这片核心区,起码能容纳咱们全村一百二十九户起屋建院,还能留出足够的公共空地!”

“第二,用水方便,靠近溪流,生活生产都不愁。

我还看了,溪水流速不慢,以后咱们甚至可以在下游弄个水车,到时候有条件了咱们村买一个大磨盘回来,捣米磨面都能省力。”

“第三,道路。

这里离咱们以后要修的‘青屏道’,哦,就是那条断头路的入口不算远,进出方便。

而且咱们村背靠青屏岭,左有老果园,右有野竹林,前面是未来的良田,良田远处延伸过去就是之前的牧场,以后咱们也可以用牧场养些牛羊,咱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中心位置,做什么都方便!”

“第四,安全。

四周有密林山坡环绕,相对隐蔽,外人不好窥探。

这高地上视野也开阔些。”

族老们听得眼睛发亮,连连称是。

谢里正趁热打铁,拿出册子:“广福,地是好地,可这怎么分,得有个章程。

全村男女老少六百多口,咋分才能公平,不起争执?

还有那边那大片竹林,可是建房子搭棚子少不了的好材料,又该怎么处置?”

谢广福显然早已深思熟虑,他接过册子,略一思索便道: “叔,爷,我的想法是,咱们按‘人头均等,好坏搭配’的原则来分这宅基地。”

他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 “咱们把这整片宅基地,根据离溪水远近、地势平整程度、视野好坏,大致划成几个区域,有好有次。

然后,不管男女老少,每个人头都占同样大小的一块地!

比如说,每人先划出半分地用来建自家住房和院子。”

“啊?

人人都一样?

那刚出生的娃娃和壮劳力也一样?”

谢六爷有点惊讶。

“对,都一样!”

谢广福肯定道:“娃娃会长大,姑娘也可能招婿,咱们既然是新村,就得立个公平的规矩!

这样谁也没话说。

然后,家里人口多的,分到的地自然就连成大片,人口少的,地块就小些。

但保证每家每户分到的地块里,既有相对好的位置,也有一点稍次的位置,综合起来差不多,这就叫‘好坏搭配’。”

他继续解释:“至于位置具体怎么选,咱们可以抓阄!

凭运气,最公平!

抓到哪里是哪里,以后谁家多生几个又嫁进来几个就不用管了。”

族老们面面相觑,仔细琢磨着,越想越觉得这法子又新奇又公道,纷纷点头:“这法子好!

公平!

就这么办!”

“再说那竹林,”

谢广福看向那片郁郁葱葱的野竹林: “我的想法是,这东西是咱们全村安身立命的紧要资源,不能一下子分光了,更不能谁抢到就是谁的,应该先分配一部分,剩下的充作村里的公产,由村里统一看管!”

“如何先分配一部分?

我年纪大了,有点听不明白了。”

谢九爷也好奇谢广福的分配方式。

“我看那竹林一丛一丛的,先按人头分配,就和宅基地差不多,不过呢,要两人一丛,像我家五口人,就分两丛半,这样我家竹子冒出来的竹笋也归我家,剩下那些归到村里公产之后等到各家各户开始要建房子了,可以花银子向村里申请砍伐,公产卖出去的竹子得到的银子就是咱村的公账,以后村里修公共设施,比如祠堂、学堂、仓库,或者谁家真有特殊困难需要帮衬的,再从公账出,一举多得,您几位看这样行不?”

“妙啊!”

谢九爷一拍大腿,“公产管着,按需分配,又不浪费,还能年年有收益!

广福,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比我们这些老家伙想得周全多了!”

谢里正和谢六爷也拍掌笑道:“就这么定了!

广福,这划分地块、登记造册、还有竹林定规矩的事,恐怕还得你多操操心!

咱们这几个老骨头,给你打下手!”

此时谢里正恨不得把里正这个位置让给谢广福,他好养老种田去。

谢广福笑着应承下来。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