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北药局开张(1/2)
第21章 北药局开张 卯时三刻,天光未透,北关县城外的千亩荒田却早已人声鼎沸。
新垦的官道两旁,并排插着十二面赤底黑字的“北药”
大旗,旗角猎猎,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把黎明前的寒气逼退半尺。
沈青萝立在田埂上,袖口卷至肘间,露出两道被药篓勒出的浅浅血痕。
她今日未着罗裙,只穿一身靛青窄袖短衫,腰束鹿皮护带,长发用乌木簪随意挽起,远远望去像个利落干练的药庄管事,而非传闻中“一汤救太后”
的诰命夫人。
“娘亲——”
脆生生的童音从身后传来。
三宝今日着杏红团锦小袍,领口一圈白狐毛,衬得脸蛋越发圆润。
他两只小手吃力地抱着一只鎏金铜匾,匾上“北药局”
三个大字,乃巡抚刘大人亲笔所题。
铜匾边缘还裹着红绸,绸结处系着三枚锦鲤玉坠,是三宝昨晚连夜打的“平安结”
,寓意“鱼跃龙门、年年有余”
。
沈青萝俯身,替他把铜匾扶正,指尖顺势捏了捏他冻得微红的耳垂:“再坚持半刻,等吉时一到,咱们就把匾挂上。”
三宝挺起小胸脯,眼睛亮得像浸了星子:“二哥说,挂完匾我就是‘锦鲤少东’了,以后局里所有药茶分红,我占一成!”
“美得你。”
沈青萝笑骂一句,抬头看向远处。
大宝与二宝并肩站在临时搭起的竹台上。
大宝今日一袭月白儒衫,腰间系着同色系软绦,绦尾坠一块小小的墨玉算盘——那是沈青萝用第一笔诊金替他打的,寓意“君子算心不算计”
。
他面前摊着一本蓝皮账册,正低声与二宝核对流程。
二宝则穿玄青窄袖武袍,袖口以银线绣着简易机关图纹。
他左肩斜挎一只巴掌大的檀木盒,盒内装着最新改良的“连环诸葛弩”
,可连发三矢,射程三十步,专做局外巡防。
少年肤色微深,眉目冷峻,像极了沈青萝前世在边防图上看过的少年将军。
“娘。”
大宝远远唤她,声音不高,却稳稳穿过嘈杂人群,“刘大人派来的督吏已至,正在前厅吃茶。
你需先去见礼。”
沈青萝“嗯”
了一声,回头嘱咐三宝:“你同翠竹姐姐留在此处,莫乱跑。”
说罢,她提步穿过药田。
药田最外侧,昨夜刚移栽的当归苗已泛出新绿,叶片上凝着细碎的露珠。
每十步便插有一块小木牌,上刻编号、品类与栽种日期,字迹工整,出自大宝之手。
再往里,是成片的黄芪与板蓝根,最深处则预留了半亩空地,据说要试种从苗疆带回的“血藤”
。
北药局的选址,原是魏家旧庄。
魏家倒台后,巡抚刘大人以“官督民办”
之名划给沈青萝,明面上是“赎买”
,实则只收了一两银子象征。
整个庄子坐北朝南,前厅后舍,东西两侧各有厢房十二间。
前厅最显眼处,原本供奉财神的神龛被改作“药王殿”
,殿内供着神农氏木雕,案前香炉袅袅,两侧对联是沈青萝自拟—— 上联:但愿世间人无病 下联:何妨架上药生尘 横批:仁心北药 此刻,前厅内已聚了七八位县衙书吏与药商代表。
主位上坐着一位青袍中年,面容清癯,正是刘大人亲信——督粮道主事周行简。
他见沈青萝进来,起身拱手:“夫人,吉时将到,可备妥了?”
沈青萝含笑回礼:“周大人亲临,北药局蓬荜生辉。
只待三响云板,便可揭牌。”
周行简微微颔首,目光却落在她身后跟进来的大宝身上,眼底闪过一丝讶异:“这便是令公子?
果然龙章凤姿。”
大宝上前一步,行了个标准的揖礼:“学生沈宴,见过周大人。”
声音清润,举止有度,全然不似八岁稚童。
周行简虚扶一把:“解元公不必多礼。”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刘大人托我转告,北药局既挂官督民办之牌,便需按朝廷例制,设‘督监’一名,由县衙派遣;另设‘主事’一名,由夫人自选。
年底账册需呈交巡抚衙门核验,盈余三成归公,七成自理。
夫人可有异议?”
沈青萝早知有此一遭,微笑道:“一切依朝廷律令。”
周行简满意地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只鎏金令牌,正面刻着“北药局督监”
五字,背面则是刘大人的私章。
他将令牌递予身后一名三十出头的青衫男子:“秦砚,从今日起,你便是北药局督监,需与沈夫人通力合作。”
那秦砚眉目沉静,上前一步,先向沈青萝行礼:“属下秦砚,字墨卿,曾任户部照磨,后调任商州司库,擅账目、通律法,请夫人多指教。”
沈青萝还礼,心中暗忖:刘大人派来的这位督监,看似谦和,实则滴水不漏。
不过,北药局若想长久,确实需要一位懂朝廷规则的“中间人”
。
几人寒暄间,外头传来“咚——咚——咚——”
三声云板。
揭牌吉时已到。
沈青萝深吸一口气,与周行简并肩走出前厅。
竹台之下,已聚了数百人。
最前排是北关县有名有姓的药商——回春堂、保和堂、广济堂……昔日对沈青萝嗤之以鼻的掌柜们,此刻皆堆着笑,拱手道贺。
往后是附近村子的药农,再往后,则是看热闹的百姓。
三宝在翠竹搀扶下,踮着脚尖把铜匾递到沈青萝手中。
沈青萝双手托匾,只觉掌心沉甸甸的——那是她穿越以来,第一次真正握住属于自己的“产业”
。
周行简执笔,蘸朱砂,在铜匾右下角题写“官督民办”
四字,笔力遒劲。
紧接着,大宝上前,展开一卷红绸,高声宣读北药局章程: “北药局,以济世救民为本,以公平交易为则。
设三司: 采药司,司主沈二宝,统管药源、种植、巡护; 制药司,司主沈三宝,督造丸散膏丹、药茶药膳; 贩售司,司主沈大宝,执掌账册、定价、外埠分销。
另设督监一名,由朝廷派遣;设客卿若干,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受聘。
年终盈余,三成上缴朝廷,二成用于济贫施药,五成分红。
此约,天地可鉴,违者逐之!”
少年声音清朗,字字铿锵。
台下药商面面相觑——这三司之主,最大的不过八岁,最小的才五岁,竟要掌管偌大北药局?
然而,质疑声未起,便被另一道声音压下。
“我愿将自家三百亩药田并入北药局,只求二成干股!”
回春堂老掌柜白须微颤,高声表态。
“我保和堂愿出炮制师傅三名,只求北药局收购价低一成!”
“我广济堂……”
一时间,台下响应者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