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姬清山(1/2)
桓武10年,大周经过自己登基以来这10年的实力积累,如今已是国富民强,兵容正盛。
周帝姬清山想到前世一统天下之路就是从自己登基第十年开始。
不由得生出雄心壮志,欲来一场战争来检验这十年来的准备。
这一日,周帝姬清山与大将军陈如岳在禁军统领沈约率领的禁军护卫下,来到京师郊外驻军校场。
他看到皇妹三公主姬清影也和她的公主亲卫队一直在操练着,还有公主身边的两名侍女小白小青,是皇后特地安排两位年轻婢女来负责公主军营训练的日常起居,也跟着拿剑一起操练,同时也兼顾保护公主安全。
公主亲卫队共由500名全身披挂精良铠甲的武士组成,阳光照射下显得金光闪闪。
这群装备精良的武士大多来自各大豪门世家的优秀子弟,有的还曾是京师闻名的纨绔子弟。
在数年的兵营训练之后脱胎换骨,拿起环首刀一刀一式在校场上训练还真是有模有样。
姬清山心想,前一世是皇妹打下这天下,这一世难道还要依靠她?
可要是她掌握军权一步步打下这天下,会不会让全军将士对她唯命是从,让她野心更盛,最后又生出逼宫弑君篡位念头?
两世的经历,让姬清山很清楚自己的妹妹是个权力欲望很重,一旦让她掌兵,掌权,后果恐怕难以预料。
三公主姬清影身披明光铠甲拿着训练用的木剑与三名精锐士卒同时相斗,并且可不落下风,看得出来这几名士卒并没有因为公主身份而有所放水。
姬清山拍手赞道:“皇妹好身手,这完全可以上阵杀敌了!”
姬清影一鼓作气击退三名士卒。
同时,又有两名士卒加入进来,总共五名士卒包围公主。
这次明显看到三公主陷入被动,公主在几次躲闪后选择从一士卒处突破,摆脱包围退后。
大将军陈如岳大叫道:“好,审时度势,不去硬拼。”
三公主喘了口气说道:“我只是想看看自己若是上了战场,到底能同时面对多少敌兵。
战场杀敌并非我的目的,如果陷入敌兵包围,我的亲卫队会及时来救我,我只需坚持等到他们救援即可。”
姬清山奇道:“战场杀敌不是你的目的,那皇妹想上战场的目的又是什么。”
“皇兄,赢得战场的最终胜利,远比我自己杀多少敌人重要的多。”
三公主收起武器拜道:“听闻皇兄意欲练兵,请皇兄应允,吾愿向大将军学战场取胜之道,日后必为皇兄和我大周建功立业。”
姬清山颇有些犹豫,想起前世种种,心里其实是不希望公主参军出征,不过今世自己已经做了那么多改变,应该不至于再发生那样的事。
更何况他也希望能看到经过几年的准备,大周战斗力究竟能打成什么样。
大将军陈如岳见陛下沉思,以为是担心公主会在战场中遇险:“陛下不用担心,公主即便出征,也是居于军中大帐,又有卫队守护,即便遇到三两个敌兵围攻,也可自保。
臣见公主颇有胆识和见解,现在我军正需要能不拘一格,打破常规的将领。”
“恩,那公主就有劳大将军了。”
姬清山也想看看这一世,他这位皇妹和前世究竟有什么不同。
“谢皇兄,谢大将军!”
三公主姬清影自小不甘于做个闺阁待嫁的公主。
出身帝室的公主虽然身份尊贵,但最终命运无一不外是成为皇权和朝中权贵大臣的联姻工具,自己的大姐二姐也都是嫁给了那些豪门权贵的公子们。
但她并不想就此过着安排好的人生。
自幼在先帝身边,帮父皇阅读奏章,深受父皇喜欢。
她也听闻那些谶语,小时候父皇承诺要立她为古今第一女皇储,并且将太祖太宗征战天下的龙吟宝剑作为尚方宝剑赏赐于她,先帝原本是想以此来弥补他这个君无戏言。
但姬清影并不认为这是玩笑,长大后,她更是认为即便这皇位不是她的,她也要学习她的先祖,为大周开疆扩土,手持龙吟剑去实现太祖太宗未竟的事业,一统天下。
桓武10年夏天,周帝姬清山与诸位大臣商议出兵,既是检验大周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意欲探一探敌国的底细。
右相陆诚建言道:“陛下练兵多年首战应该选择最弱的一方,一战胜之,壮我军威士气。
臣以为诸国之中,梁国实力孱弱,且又富裕,首战讨伐梁国乃是成本最小,收益最大。”
礼部尚书李承继摆手道:“陛下,梁国自割让淮水三城,进献和亲长公主以来,一直对我大周毕恭毕敬,按时纳贡。
十年来并无过失,讨伐梁国师出无名,有损我上邦气度,恐让天下人无法信服。”
大将军陈如岳奏道:“陛下,当今我大周最强的敌人莫过于北邙。
北邙占据燕云之地,无论我军攻伐东梁还是西蜀亦或是南汉,最大隐忧莫过于北邙骑兵南下,自云州出发千里即可直抵洛京。
并且这些年,北邙骑兵时常骚扰我边境村庄城池,多次出现整个村庄遭掠被屠。
臣以为只有和最强的敌人交战,才能检验我军的真正实力。”
众臣皆是一惊,北邙骑兵天下闻名,其中包括战马在内,连带骑手全身披重装铠甲,手持马槊的重装骑兵称为铁骑,尤其是以漠北城的铁骑最为出名,善于正面冲锋突破。
还有配备马镫,身穿铁甲,手持长柄环首刀,配备弓箭善于骑射,来自漠北的精锐骑兵被北邙称为漠北精骑,无论是长途奔袭还是迂回穿插,也同样能用于正面杀敌,远不是南方诸国的轻甲骑兵能与之相比的。
大周的骑兵无论从数量和装备上均难以和北邙骑兵相抗衡。
更何况北邙不仅有着广袤的漠北草原作为大后方,更占据燕云之地百年,深得中原文明、技术、物资,底蕴深厚,重甲步兵也有10万之众。
三朝元老,大周名将左将军秦时禀道:“陛下,经过这几年的准备,如今我大周骑兵装备和战斗力并不比北邙差,只是欠缺实战经验,步兵攻城更是我军强项。
老臣愿带兵出征,探一探那北邙虚实。”
姬清山惊道:“老将军已经60多岁,几近古稀之年,岂可上战场,倘若有所闪失,朕如何向先帝交代。”
老将军秦时已是白发苍苍,向天子拜道:“老臣对此战期待已久,愿为陛下,为大周开疆扩土。
身为将军,理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方为大丈夫。
岂可在卧榻之上安享晚年?”
秦时跪拜在地:“臣过去常年在边境驻守,北邙时常侵扰我边境,多少百姓因此惨遭屠戮,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边民们来到边关,都希望我等将士能为他们报仇雪恨,夺回家园。
北邙是我大周最强之敌,陛下若要一统天下,无论如何回避,最终都要与北邙决一死战。
恳请陛下恩准老臣领兵出征。”
满朝君臣闻之动容,姬清山非常敬佩老将军,同时也很想了解这几年练兵,战斗力如何。
而北邙这几年也同样做准备,迟早要面对一战,不如先发制人。
于是看向左相,希望他能表态。
左相陈如海见状道:“臣赞同对北邙用兵,也可以作为其屡屡扰我边境的回击。
师出有名,亦可以缓解边境压力,锻炼我军实战能力。
臣以为可以分几路出兵,攻北邙一个出其不意,同时规模也不宜过大,避免两国陷入全面战争。
最重要的是,如果未来我们要对东梁西蜀南汉用兵,就必须先防范北邙在背后攻打我们。
也只有让北邙知道我们的实力强大,他们才会不敢轻举妄动。”
“既然要打,那就来一场大仗吧!
小打小闹,也试炼不出什么。
命大将军为主将,秦老将军为副将,统军10万兵马教训下北邙,也好让其不再扰我边境,顺便历练下我军如今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周帝姬清山想到他的表哥,已故吴太后的侄子吴坦之。
此人书读得多,尤其兵书看的多,谈起兵法更是头头是道,经常在太后面前推荐自己有统军打仗的能力。
如果能让他担当前世皇妹的角色,成为一统天下的主将,那他也不用担心前世的宿命了。
“对了,让吴坦之,命他为征北将军,此人自幼熟读兵书,精于谈论兵法之道。
可让他再带一路看看有没有起到奇兵的作用,就这样,三路齐发,必能打北邙一个出其不意。”
“臣领命。”
众位大臣便退朝准备去了。
这一日大军开拔,周帝姬清山亲赴京畿外围,为出征送行,此役是其自登基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对外作战,姬清山心中充满着期望,也有些紧张。
“皇兄,你的表哥都能带军作战,为何皇妹不行,我还是你亲妹妹。”
镇国公主姬清影身披金光闪闪的战甲来到周帝面前,不满道。
“我在大将军那边学了很多东西,完全可以亲自带一支部队。”
“这可是战争,兵刃见血。
不过,皇妹,既然你已经全部准备好了,朕已准你上战场,好好保护好自己即可。”
姬清山看到公主亲卫队统领正是大将军之子陈柄便说道:“陈柄,公主的安全,由你负责,倘若公主有所闪失,你也不用回来了。”
“请陛下放心,末将粉身碎骨也要护公主安全。”
公主亲卫队统领陈柄慌忙拜道。
“皇兄,请让我也指挥一支部队吧。
我不仅能上阵杀敌,也能指挥部队。”
公主见皇兄并没有回应其领军要求,便下跪拜道。
大将军陈如岳想到了什么,走向前向陛下施礼道:“陛下,臣手里有一支部队5000人众,可以交由公主指挥练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