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智慧?鲜血!(4k)(1/2)
第147章 智慧?
鲜血!
4k 高振东还没讲话,使用方代表却先表态了:“我不管高主任是不是在办公室想出来的,但是他说的就是我们想的。”
防工委的领导好像是想起了什么,叫通信员过来,耳语了几句。
高振东抬起手,止住了使用方代表的话,开口了。
“这也许是你们集体的智慧,但我刚才说的,是我们集体的鲜血。”
“我曾经和战友拼了老命,靠着他断了半条腿,才能把爆破筒捅进敌人的枪眼。”
“我也曾经带着全班战士在敌人的扫射下抬不起头,靠沾满鲜血的炸药包才打开了前进的道路。”
“我还曾经带领着全排战士被敌人的机枪火力压制到连坑道口都出不去,友邻阵地的火力班组为了掩护我们冒险前出,再也没有回到他们的坑道。”
这几句话全文没有半个“死”
字,却处处都是牺牲。
“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你这么自信,把明明可以提供的支援火力缩减成自卫火力。”
“也不知道是什么让你放任一位机枪射手毫无防护在战场上作战。”
“我不知道伱知不知道,我们在战场上,虽然够不着敌人的火炮,可是机枪火力点,只要有条件,永远是我们最优先的打击目标,自然,敌人也是如此。”
“在我们看来,更远、更准、更大的威力,永远都是我们的追求。
如果说没有条件,没关系,指战员们想办法创造条件。”
“但是明明有这个条件,为什么不好好的利用起来?”
会场一片寂静,都看着高振东,无人开口。
使用方代表看着高振东,眼中全是狂热,高振东的话,他们是感触最深的。
这个时候,刚才出门防工委领导的通信员回来了,拿了一张纸,交给防工委领导。
防工委领导一看纸条,表情就是一变,纸条上的信息,他还真不全了解。
带着庄重,领导开口了:“各位,我正式介绍一下刚才发言的高振东同志。”
“高振东同志,1953年出国作战,战斗中作战争先,不怕牺牲,奋勇杀敌,指挥得当,屡立战功。
从普通战士成长为某部队某营某连一排长,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三次,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回国努力学习,考入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投入社会建设工作中,现为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的科研带头人。”
现场的人听完,鸦雀无声,随后,“轰”
的一声现场就炸了。
什么是传奇,这就是传奇。
战斗英雄多见,重大科研成果带头人也不少,但是把这两项集于一身,还年纪轻轻的,那就真是绝无仅有了。
“我没听错吧?”
“武能杀敌,文能带头。”
“难怪啊难怪.”
“这是什么神仙.”
“同志,我们不靠神仙皇帝,我们靠的是自己,靠我们中间这些如此努力奉献的人。”
“英雄!”
大家这才知道为什么高振东所有的发言基本都集中在防护和火力和舒适性上面。
火力是为了杀敌。
防护是为了更多的杀敌。
舒适性是为了更好的杀敌。
几位使用方代表站起身,对着高振东方向。
“立正敬礼!”
他们是战后这几年才成长起来的技术性军人,对于参与了那场立国之战的先辈,无不心生敬意。
高振东郑重还礼。
4dl的这方面的相关人员满面通红,他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基础,的确不太扎实。
这也不全怪他们,新生的国家,新生的体系,很多相关人员都是初出茅庐毫无任何经验,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强科研力量,还有在校学生的,他们已经尽最大努力去做事了。
这种情况那时候很常见,比如研制两栖坦克时,院校负责设计的同志,上来就要搞“三液”
传动和行动机构,最后被其他人撅回去了,原因是:“不顾现实,好高骛远。”
好心是好心,可是有点偏。
不过对他们来说,这些理由都没用,有问题就是有问题,基础不扎实就是不扎实。
一位在4dl的这些方面承担主要工作的年轻设计师,站起身来,自我检讨:“高主任,对不起,您说的地方,的确是我们的懒惰。
我们只想着方便的满足设计要求,却忘记了从实战出发的根本。”
高振东缓和了一下神情:“同志,设计不能脱离实际,我知道,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需要妥协一些指标,可是妥协也是一门技术,还是要把握好最根本的取舍原则。”
“在我看来,我们的装甲输送车在实战中不一定只是承担它名字里的运输任务,把步兵运到战场放下来就算了。
而是在我们的装甲力量突击的时候,它甚至有可能随着坦克的铁甲洪流一同突进,为装甲力量提供反步兵掩护。”
这话听得防工委的领导眼前一亮,要知道,他也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在炮火和鲜血中战斗过。
他感觉好像有点什么东西想从脑袋里面冒出来,又一时之间抓不住。
而使用方代表则是一脸的舒畅,高振东刚才说的有些东西,他们也不是没提过,但是都被“理论论证”
、“满足指标”
、“讨论决定”
给挡回来了。
这回防工委的领导找来这么一尊大佛,理论也有,实战也懂,能力也高,位置还不低,可算是把他们想说的话给扎扎实实给灌到设计方脑袋里了。
防工委的领导见效果很好,目的也达到,笑着开口道:“振东主任不愧是从炮火中走出来的科技工作者,严肃、客观、务实、实战为先。
既然情况都说清楚了,参与4dl设计的同志们,一定要把刚才振东同志的意见通盘、完整的加以考虑,让战士们能用上更贴近实战的、更好的装甲车。”
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关于高振东同志的情况,大家了解就好,就不要外传了。”
在场人员悚然一惊,这位高主任,看来背后还有不少东西啊。
在场的人都是懂保密条例的,不至于会有什么问题,至于彻底把高振东保密起来?
那不可能,要参加工作,就做不到这个,不过把传播限制在一定范围里还是没问题。
高振东也很满意参加了今天的会议,他已经通过努力,把我们防护和火力都一般的瘦坦克升级成了肥坦克。
今天这个会议,至少可以让我们的装甲输送车直接升个一星嘛,而不是要等多年后的改进。
战斗的时候肥坦克掐住敌人的头左右摇摆,一星装甲车在后面飘着打步兵,岂不美哉。
防工委的领导也很满意,有类似的会议,可以请高振东同志多多参加嘛。
有些搞研究的还真不好对付,轻了没用,重了不行,纯理论吧,又搞不过他们,就得上高振东这种文武双全又理论联系实际的。
散了会,高振东的通讯录上又多了好大一堆人,这回不止信箱了,还有部队。
部队,就是为了掩盖部队的实际番号,用来对外交流时的部队名称。
某地的人要是听说军师团连,那有心人一下就知道,啊,原来是某甲类军的重装装甲师来这里了。
可要是只听见部队,那多半人都是懵圈的。
散了会,已经是下午了。
提前给国产装甲输送车升了级的高振东,心满意足的骑车回了四合院。
—— 这个星期五,就是1960年的元旦了,从1950年开始,就已经规定元旦放假了。
厂里已经出了调整通知,行政班的同志,周五、周六放假,周日上班,值班人员值班安排做相应调整。
高振东的技术处研究室算是上的行政班,这算是他参加工作以来,一次另类的“双休”
,这个假他是一定要休的,算是体验一下前世的感觉。
带着对双休的憧憬,高振东干起工作来格外的轻快。
而此时,京城某负责外事的机构内,一场小会正在召开。
会议的议题就一个,关于是否对北方出口djs59晶体管计算机的讨论。
参会的有外事部门负责此类事务的分管领导,外商部对外商业部、防工委、以及十二机部几个部门的领导。
在这个时候,这可不是小事,自然是人来得齐全点比较好。
运算所的厉所长和池总工也在会议室外等候,他们是来提供技术咨询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