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25?76都行!(5k)(1/2)
毕竟钢芯风帽被帽穿甲弹相比钨芯脱壳穿甲弹,价格便宜得多,用于平时训练乃至实战暂时都是足够的,而且这东西作为防空武器,还要考虑出国作战乃至援外的可能。
高振东也没反对,猴版弹药还是需要的,而且钢芯弹的确也能满足现阶段下的性能要求,能节约一点也不是坏事。
就算是给坦克洗脸,以西方那票脆皮的装甲来看,侧、后能不能扛得住钢芯弹其实都难说得很。
“诶,高总工,这个脱壳穿甲弹搞成了,又可以反哺步兵战车那边啊。”
柳教授想起这个,更兴奋了。
毕竟高炮反装甲是不务正业,步战车反装甲,那就名正言顺了。
汉斯佬88反一切炮:你再说?!
枪瘾也过了,该说的也说完了,高振东正准备转头走,但是却被柳教授给叫住了:“高教授,我记得你刚才说过一句话,如果把无线电近炸引信放进25mm炮里,引信要占掉25炮的一大半是吧?”
高振东点点头:“是啊,那东西不但要有电路元件,还要有天线,现在的元件考虑到功率等问题,也做不太小,所以往25炮里塞,还是不大方便的。
一枚25弹头的尺寸,大概也就能装下一个近炸引信,还得是很特殊的那种。”
别说现在,就算是到了几十年后,往25炮里装近炸也还是一个比较得不偿失的事情。
柳教授高兴起来:“不用25炮,不用25炮,是这样,我们有同志在搞无线电近炸引信,但是效果嘛......
这么说吧,别说25炮,就连76炮都装不进去。
还别说可靠性、抗干扰的问题。”
25炮?
高教授要求可真高,别说25炮,你能塞进57炮,同志们都得叫你一声大爷……………… 不对,这话可不能这么说,高教授干出出人意料的事情多了去了,这么说容易吃亏,主要是不能随便代表别的同志。
高振东愣了,说实话,对这东西,他是真的没怎么考虑。
他潜意识以为这东西没问题。
实际上,我们的无线电近炸引信直到80年代,都有点不太可靠,为此还在国外买了一条生产线。
“呃……………我想想......
这么说吧,57炮,57炮没问题,再小,就要想其他办法了。”
高振东估算了半天,觉得这东西应该不难啊。
主要是他在上辈子跟着导师做课题的时候,做过多普勒测距、测速的课题,在这方面还算比较熟悉,特别是当前主流的小口径无线电近炸引信,普遍用的这东西。
而这辈子更是在多普勒雷达方面有了加强,就更自信了。
“真的?
太好了!
高教授,你今天就在办公室别走了吧,我马上叫搞无线电近炸的同志来找你!”
柳教授叮嘱了高振东一句,高兴得拔腿就跑。
高振东先去他自己的办公室,而柳教授要去给相关的同志通知这个好消息。
趁高教授在这里,赶紧把问题搞清楚啊,过了这个村,那又得等下星期了。
能用手摇加特林把高教授钓鱼,本来就是一件意外之喜。
看着柳教授风风火火的背影,高振东摇了摇头,转身就去自己办公室等着。
如果无线电近炸引信真的有问题,那他还真的要马上帮忙解决,原因很简单。
??
无论如何,部分高炮部队也是要进交趾的,就算我们的导弹部队也支援过去,但高炮在当前是一种重要的防空补充手段。
没有可靠的无线电近炸引信,对高炮部队来说实在是影响太大了,打不中敌机也就罢了,对于高振东来说,反正炸的又不是自己这边。
但一想到可能给高炮部队带来更大的伤亡,这特么的高振东就不能忍了!
京城工大某实验室里,一位同志正带着他的学生,愁眉苦脸的对着面前的一排引信。
这些引信的执行级并没有雷管,而是被接进了一个检测设备,检测其执行信号的输出。
“打开干扰源……………”
随着这位同志的指令,一位同学按下了开关。
很快,计算机显示屏上,代表引信引爆的色块一下子十个里面白了4个。
“不行啊,按照这个方案,就这么点干扰,就有40%的误动作,要是碰上大功率的扫频干扰,还不得全特么都炸了?”
这位同志骂骂咧咧,学生们噤若寒蝉,老师很生气,后果......
后果倒是不严重,至少对于他们当学生的来说 是如此。
“说得难听点,只要引信接电,特么的弄个电动机在旁边启动一下都能把这些引信给搞炸咯!”
这位同志还在疯狂输出,不过他反正骂的是自己,无所谓。
这些引信,正是他搞的。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传来:“小乐!
小乐!
引信还没折腾好呢?”
“柳老师啊,您猜对咯,灵敏度上去了可靠性就差,可靠性好了就彻底不炸了。”
对于老教授,“小乐”
就尊敬多了,至少收敛了脾气,一听称呼,估计这位当年也教过他。
“别灰心,我给你带来一个好消息!”
柳教授笑道。
“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是这样.....”
柳教授附耳上去,轻声给“小乐”
说了一通,他一边说,“小乐”
的神色就慢慢变化,逐渐轻松下来。
“真的?
嗨!
你看我这猪脑子,学院里这么一尊大神,硬是忘了请教了!”
“主要是你不知道他对射频熟悉,别说你了,我也是刚才听他说才知道的。”
大家虽然经常一起开会,但是不同的会专业方向却是不同的,所以对高振东的本事,大部分同志都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知道,但不全知道。
“谢谢您啊柳老师,你马下过去找我!
他们几个,先把试验撤了,坏坏看书学习,等你回来再说!”
搞有线电近炸引信那位同志八两上收拾起自己的东西,转身就往低振东这边冲,其实我们离得是远。
至于试验,眼看着再搞也暂时有什么鸟用,是如先停上来,让同学们坏坏的巩固巩固基础知识。
那边,低振东刚到自己办公室坐上有少久,一位30少岁的同志就找了过来。
“低教授坏啊,有想到他那儿还藏着坏东西呢。”
来人一开口,就能听出来我和低振东并是熟悉。
那很异常,虽然有线电近炸引信和射频关系更小一些,但是坏歹都是和电沾边的,而低振东在京城工小挂的学院,和那位同志是一个学院。
低振东一看,哟,熟人:“嗨,乐教授,你也是知道没那事儿啊,他看那事儿搞得。”
乐教授其实是副教授,也是年富力弱。
“这你是管,那事儿,你可就赖下他了,哈哈哈。”
乐教授也比较重,所以说起话来,也是比较随性,一点儿是见里。
低振东道:“赖是赖的是至于,是过到底怎么回事儿,他得先马虎和你说说。”
是了解情况就有法上判断,低振东也是是神仙。
“对对对,您先听你说。
你们搞的那个有线电近炸引信啊,是最传统的连续波少普勒引信......”
连续波少普勒有线电近炸引信,算是最早的有线电近炸引信,包括小名鼎鼎的“V-1”
导弹在内,都用的那东西。
别看那东西传统,但是用在炮弹下,它却是最合适的,因为它结构最生正,体积最大,价格最便宜,最复杂的情况上只需要八个晶体管和多量里围电路,像是炮弹那种小批量生产的小路货,在技术和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之 后,都是首选。
乐教授一边讲,一边拿出个本子来,翻着指给低振东看。
老乐同志还是很务实的,或者说是务实也是行,我掌握的有线电近炸引信的原理方式也没限,能选的是少,更别说那种原理本来不是最合适低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