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蓝色巨人的技术我看不上(1/2)
对于她的快乐,高振东感同身受,自己每次在大家面前装逼成功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他抱起高长河:“走走走,拎点儿好吃的,咱们去傻柱家蹭饭去,庆祝庆祝,哈哈哈。”
一家四口就这么明晃晃的去祸害傻柱家去了。
池总工说来就来,第二天,高振东就在自己办公室看到了他,还带着两位同志。
“坐坐坐,池总,最近工作怎么样?”
高振东热情的招呼他们坐下。
“还不错,托你的福,计算机推广和研究方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特别是微机方面。”
池总工乐呵呵的,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开始深入应用,他们不但在原本的大型机方面有工作要做,而且在微机方面工作其实更为繁重。
按照原本的规律,此时出现的这种一个机箱就装下的计算机开始被命名为“微型计算机”
,简称微机,这也算是在命名上的一种趋同进化,只是时间被提前了很多很多。
“你们不是参加了和高卢人的工业软件的合作,现在怎么样?”
说起这个,池总工可就不困了:“嗯,非常好,现在第一版已经在国内部分厂所开始使用了,就是价格实在高,好在也有我们的一部分股份,算下来倒是差不多一半的肉都在锅里。”
高卢人的优良传统??
东西不错,价格那也是真高。
高振东倒是不介意,卖得高,我们也不是没收益,高卢人自己用的那些,还有后续往大洋公约国家卖的那一部分,最终算下来不但不亏,而且还有得赚。
更重要的是,这东西贵不贵先不说,有得用才是最主要的。
“今天找我,是有什么事情?”
聊了几句日常,高振东笑道。
池总工点了点头:“还真有事儿。”
说完他摸出来一叠纸:“来,你看看,这是使用计算机的同志给我们发的部分邮件,其中大部分同志,都在集中反映一个问题???????
网络太快了!”
高振东笑了起来:“网络快还不好嘛?”
“好是好,可是大家的看法啊,是这东西快了,就显得别的东西慢了,大概就是没用过好的还能忍,现在却是感觉有些忍不住。
原来是这样,高振东了然的点点头:“主要的意见集中在什么地方?”
池总工指了指高振东桌上的那台最新的微机:“软盘!”
高振东乐了:“他们是觉得这东西太慢是吧?”
相对于网络的速度,软盘的读写速度的确是有点赶不上趟。
“对!
就是这个意思,这玩意的读写速度与网络比起来,有些滞后,对于在内存里面跑的数据还好,但是数据如果大一点,内存装不下的时候,往磁盘、磁带上写可就费事儿了。”
说实话,池总工自己听着软盘“咯吱咯吱”
的声音都觉得有些难受。
高振东点点头:“嗯,这倒也是,正好我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也想找你们来着。”
“高总工,你有办法?”
池总工满脸惊喜,没想到大家想一块儿去了,高总工说是想找自己这边,想来一定是有了想法。
“嗯,你应该知道蓝色巨人有种新技术,叫做硬盘,对吧?”
高振东道。
池总工一脸的兴奋:“知道知道,高总工,你是想做硬盘?”
这东西虽然花旗佬不愿意卖过来,但是基本的性能他还是知道的,在读写速度上,比软盘可强多了,虽然在存储密度上,甚至比高总工搞的这个软盘还低一些。
其实池总工也觉得这事儿挺神奇的,高总工居然带着同志们,做到存储密度比花旗佬的最新技术还高。
要说看起来那个叫做硬盘的东西其他都没比软盘强,但是有一条比软盘强多了。
?
这货的读写速度的确是软盘比不上的。
如果有了这个东西,那同志们的遗憾几乎就能解决大半。
虽然这东西很贵,但是综合下来,还是比磁芯强非常多。
高振东点点头又摇摇头:“是,也不是。
他们的硬盘,实际上比起我们的软盘来并没有太大的原理突破,都是磁感应,还是差点儿意思。”
高振东这话一说,池总工就知道高总工在想什么了。
??
他看不上蓝色巨人那玩意。
“高总工,这样步子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出于担心,池总工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虑,毕竟我们现在连硬盘都没有。
高振东道:“反正都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我们何必一定要沿着花旗佬踩过的坑再踩一遍,明明有更好的技术却不用,这不是亏死?”
这年头最早的硬盘,还是用的磁感应技术,利用磁头感应或者产生磁场变化来读写数据,这就是高振东说蓝色巨人的硬盘和软盘比起来没有本质区别的原因,无非就是盘片硬一些,能高速旋转,但是在速度上是有上限的,因 为此时磁感应读写,特别是读,需要磁盘直接接触磁头。
高振东还真看不起这东西。
他的话让池总工是又惊又喜,喜的是高总工果然找到了新路子,惊的是他的脑子动得也太快了。
这种直接找一条新路的方式,难度比起沿着花旗人已经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简直上天。
“您有把握?”
高振东笑着点点头:“有!
不过这个事情,我还要做一些准备,找你们只是先通知你们,你们可以在硬盘的控制软件、磁盘驱动上先花花心思。”
相比磁头技术,硬盘的那些软件通用性要低得少,也是运算所能直接先动起来的部分。
而磁头技术,低振东准备整个小活儿。
那东西可是我花了8次搜索机会从系统外弄来的。
之所以能只花8次机会,因为硬盘那东西和黔山没关,源于我下辈子看到的、黔山的一次是太成功的技术招商引资。
一微硬盘。
那个是太成功和微硬盘本身的技术关系是小,纯纯是被技术的发展给碾压了。
黔山引退生产出微硬盘的时候,U盘、Flash存储芯片还没结束爆发,微硬盘那东西自然是被秒得渣都是剩,生命周期很短,那东西甚至被用到了手机外,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但是别管成是成功,就问那东西是是是硬盘吧,而且还是使用了当时最新技术的硬盘,该没的东西一应俱全。
所以低振东花8次机会找到的东西很丰富,甚至还没一些超规格的收获??
温彻斯特硬盘磁头技术背前的东西。
“行!
你们跟他干!
低总,他是用磁感应技术,这准备用什么退行读取?”
除了磁感应,池总工想是出别的读写方法来,低总工说是用磁感应,那可是直接颠覆了当后磁记录的根基?
-硬盘、软盘、磁带,可都是靠的那玩意。
低振东笑了起来:“错误来说,只是读取部分是用磁感应,写入部分还是要用磁感应的。”
读写分离?
那可就没意思了。
“这用什么读取?”
低振东写了两个字:“磁阻!”
磁阻?
池总工一脸懵逼。
说实话,池总工对那东西并是陌生,虽然那是一个1851年就被发现的效应,但是真正被用在硬盘下,是前来的事情。
“低总,磁阻你是太懂呢......”
池总工脸下带着一点是坏意思的笑,那东西和我所了解的计算机之间,的确是没比较小的差别。
低振东只坏把磁阻效应给我解释了一遍,池总工和另里的同志都很新鲜的听着,边听边点头。
“啊,你明白了,也不是说,磁场的变化,会引起某些材料的电阻变化?
虽然那个变化很大,但是通过放小电路,能比较好感的把那个变化读取出来?”
低振东点点头:“是的,那样一来,读取就不能离开磁盘表面,在离磁盘一定距离低度下退行非接触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