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入长孙宅邸,超出预料的报答之物!(1/4)
一顿饭,就这样在奇怪的氛围中结束。
之后谁也没有再提及成婚之事。
可彼此却也都清楚对方的心意,所以虽然没有更多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却较之前更为亲近。
饭后。
两人离开食舍。
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意十足。
寒冬初春悄然过去。
温度开始回升,大地即将迎来最富生机的时刻。
刘树义落后半步跟在杜如晦身侧,想了想,道:“杜公,不知刑部现在可有空缺?”
杜如晦脚步微顿,抬头看着湛蓝的苍穹,道:“你想给陆阳元安排一个位置?”
刘树义没想到杜如晦已经猜到自己的想法,如实道:“是,下官身边缺个护卫。”
“你因为查案,被不少人视为眼中钉,确实需要个得力的护卫。”
杜如晦似乎早已考虑过这些,直接道:“你晋升为员外郎,原本的主事仍有空缺,但这个空缺,我想给赵锋。”
赵锋?
刘树义眸光一闪,点头道:“赵锋这段时间,没少为下官鞍前马后,本事也够,担任主事绰绰有余。”
赵锋现在是他最得力的心腹,赵锋品级越高,对他也越有利。
所以有这机会,他自然全力支持。
杜如晦笑了笑:“正常来说,赵锋刚任令史不久,就升任主事,有些不合规矩,但赵家被诬陷,导致全家获罪,差点家破人亡,朝廷也该给予一些补偿,再加上赵锋这段时间表现可圈可点,能力已经展现,所以让他晋升主 事,便合情合理。”
刘树义重重点头。
“而赵锋升任主事,令史就会空一个出来,所以......”
他看向刘树义,道:“让陆阳元补赵锋的令史吧。”
“先看看陆阳元接下来表现如何,若是与赵锋一样,本事与忠心没有问题,那赵锋就是未来的他,有升迁机会,本官会优先考虑他。”
听着杜如晦的话,刘树义心里说不出的感慨。
杜如晦是真的把他当家人一样照顾和考虑,自己什么都没提呢,杜如晦就已经为他把所有的事,都准备好了。
赵锋晋升主事,虽然主事品级很低,却也是朝廷的官。
是官,就要吏部走流程。
杜如晦能与他确切的说明此事,代表吏部的流程可能已经要走完了,完全能够定下来。
否则,以杜如晦的谨慎,绝不会在事情未成之前,就先夸下海口。
而赵锋晋升,令史空下,陆阳元正好无缝衔接......
这绝不是巧合。
这代表,在自己救下陆阳元,或者更早之前,杜如晦就已经考虑给自己增派人手。
也就是自己找到了陆阳元,否则可能如赵锋一样,杜如晦会直接偷偷为自己安排好,自己只需要接收就好了。
这样贴心的岳父,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他深吸一口气,认真向杜如晦行礼,道:“杜公之厚爱,下官没齿难忘。”
杜如晦轻轻一笑,抬起手扫了扫刘树义肩膀上的灰尘,道:“你是本官看重的人,值得本官这样做。”
说完,他便转身,向办公房继续走去。
“明天,最迟后天,陆阳元就可上任。”
刘树义点头:“下官会让人通知他,让他回去好好准备。”
两人说着,来到了杜如晦的办公房。
杜如晦在书案后坐下后,也让刘树义在一旁入座。
他拿起水壶,倒了杯水递给刘树义,说起了另一件事:“陛下昨日已经先后召见薛延陀使臣和河北道官员。”
刘树义心中一动,知道杜如晦要说都亭驿案子的后续,忙正襟危坐,认真倾听。
“薛延陀在漠北想要立足,必须依靠大唐,所以对大唐十分谦卑,态度摆的很低,陛下对其很满意。”
“接下来会由本官与长孙尚书与协商,确定大唐与薛延陀具体的合作事宜。”
刘树义点了点头:“陛下将此任务交给社会与长孙尚书共同负责,看来对薛延陀也十分看重。”
“自然。”
杜如晦对刘树义没有保留,道:“陛下有意报突厥之仇,薛延陀便是最重要的一步棋,突厥未灭之前,薛延陀与大唐的关系,会十分稳固。”
刘树义眸光一闪。
突厥未灭之前......
那突厥若是灭了呢?
他心中明悟,看来薛延陀只是大唐用来对付突厥临时扶持的势力,一旦突厥覆灭,这个势力是鸟尽弓藏,还是继续留存,就要看薛延陀以后的表现了。
不过,那都是后面的事,在突厥未灭之前,两国邦交,便是坚不可摧,谁也不能动摇之事。
杜如晦见刘树义明白了大唐与薛延陀真正的内在关系,心中微微颔首。
在朝为官,若只求某个衙门内的升迁,那么只盯着本职公务,做好便可。
但若是想继续往上爬,成为六部尚书,甚至当朝宰相,那就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对天下大势有着更为清晰的了解才可。
他培养扶持刘树义,可不是希望刘树义只在刑部这一亩三分地争强斗胜,他希望的,是刘树义能成为杜家新的依靠,能成为他一样的朝廷扛鼎。
因此,只要有机会,他就会专门提点刘树义,帮刘树义开阔眼界,明白陛下的心思,万一以后陛下问及刘树义,或许就能因自己今日提点,让刘树义给出陛下满意的答案。
杜如晦抿了口水,继续道:“我们的人一直在盯着薛延陀使臣团,可仍未发现有谁表现异常。”
刘树义有些意外:“这都过了两日了,突厥谍探如此沉得住气?”
他想了想,向杜如晦问道:“不知薛延陀使臣还能在大唐停留几日?”
“五日。
杜如晦道:“我们会在五日内达成两国邦交的具体合作细节,五日后,他们便会离去。”
“五日......”
刘树义指尖轻轻摸索着腰间玉佩,道:“突厥谍探若是行动,只能在这五日之间。”
他说道:“杜公,还是要盯紧他们,大唐与薛延陀合作在即,一旦两国邦交正式确立,接下来必是开始筹谋突厥,突厥不可能想不到这些。”
“所以他们必然心急如火,可即便这种情况,突厥谍探仍能沉得住气,这表明他们要么自知无法掀起大浪,已经放弃。”
"......"
他看向杜如晦,沉声道:“他们在等待时机,憋一个大招,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不仅让长安生乱,更要直接破坏大唐与薛延陀的联合,解突厥困局......”
杜如晦目光微沉,他点头道:“我们也想过这些,所以对薛延陀使臣的监视,增派了更多的人手,同时我们也准备,秘密告知薛延陀叶护拔灼突厥谍探之事,让他配合我们。”
之前他们不准备告知薛延陀使臣,是担心他们会打草惊蛇,同时会怀疑大唐是否有意刁难,从而影响两国邦交之事。
但现在,陛下已经见过薛延陀使臣,并且表明了和善的态度,且两国邦交之事已经进入细节沟通环节......
这就与之前情况完全不同,再告知薛延陀使臣,便不会让他们担心大唐有刁难之心。
刘树义明白这些,没有反对。
他说道:“还是让薛延陀叶护保密,能不让使臣团第二个人知晓,就不让第二人知晓。”
突厥谍探可能是薛延陀使臣团的任何人,但凡消息被他得知,必会打草惊蛇,万一对方利用此事反向误导他们,那就麻烦了。
杜如晦点头:“我们只准备告知拔灼,拔灼是薛延陀可汗之子,绝不会是突厥谍探,能够信任,由他配合我们,内外联合,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刘树义道:“杜公谨慎周全,相信突厥谍探绝逃不出你的手掌心。”
杜如晦苦笑道:“你就别吹捧我了,这是我能做到的极致,只希望真的能拦住突厥谍探。”
刘树义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杜如晦端起水杯,又喝了一口水,长出一口气,道:“说说河北道使臣吧。”
刘树义眸光微闪:“如何?”
杜如晦沉吟了一下,给出四字评价:“心思各异。”
“心思各异?”
刘树义心中微动:“不是一条心?”
“对朝廷的防备上,是一条心。”
“但具体到各自利益上,分歧不小。”
杜如晦识人无数,一双眼睛十分刁钻老练,所以河北道官员心中打的什么算盘,他与之接触后,很快就能洞察出来。
刘树义笑道:“这不正合我们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