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香火炉鼎,出征明州(4/5)
「大人,小的不才,在来凉州的时候,就跟房先生聊过明州的情况,因此,倒是真有几分见解,先说说具体的兵力部署。」
许文才拿着羽扇,在沙盘上比划着名,侃侃而谈:「明州,位于雁州之后,大盛朝的最西方,朝廷方面,拥有八万兵马,叛军则是两万。
「总兵董安,在明州西方边境,跟西齐国十数万大军对峙。
「而赤眉军,则是在雁州最南方的眉山附近,趁着外敌兵临边境,腹地兵力空虚之际起兵谋逆,到上个月底,已经占据六城之多,兵力更是扩张到三万之众。
「如今被拦在金泉府一带,算是暂时稳住局势。
「董安董总兵最多只能抽调出三万兵马来围剿叛逆,兵力不足,故此兵部批准调遣四万兵马前往驰援,以收复全部失地,诛杀叛逆梁纪年为最终目的。」
基本情况由他总结完毕。
来到凉州后,房青云帮他不少。
如今许文才眼界已然变得更加开阔,对于天下兵马的了解也透彻许多。
陈三石站在沙盘前,目光深沉:「老许,别端着了,知道你还没说完,继续。」
他摇摇头。
这老书生,还怕抢了自己风头,心眼子倒是不少。
「大人英明,想必大人早就看出来端倪,那小的就讲了。」
许文才先是拍完马屁,接着说道:「叛军以两万兵马,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接连拿下六座城池,就算明州腹地再空虚,也不该如此。」
「大人,在下听说……」
赵康得到准许后,说道:「这个梁纪年是有什麽神仙之物,叫什麽来着……」
「天书!」
冯庸补充道:「外面都传遍了,说他是见过仙人的天命之子,手里有一卷奇兵天书,厉害得很。靠着天书,再加上几大宗门的鼎力相助,倒是也有可能打到这个地步。」
「你们说的没错。」
许文才摸着胡须说道:「他手里有天书,但假设天书真的这麽厉害,他们为什麽会在金泉府被拦下来?金泉府守军不过五千,董总兵的三万援军,可还没有到呢。」
「地理优势吧。」
赵康说道:「金泉府易守难攻,堪比云州的恒隆府,只要不内乱,很难攻得下来。」
他们来到凉州后,除去修炼,平日里没少看兵书,就是为不拖大人后腿。
「好,你们说的都对,那麽接下来就是最大的疑点!」
许文才微微眯起眼睛:「既然云州境内都乱成这样,西齐国为什麽还不全军出击,为什麽到现在还只是试探性的攻击?王力,你说说。」
「这个……」
王力摩挲着刀柄,眉头紧皱认真思考道:「他们暂时还没有把握,在等一个契机。」
「等什麽?」
徐斌嘀咕道:「确实奇怪,等到咱们的援兵过去,西齐国不就错失战机了吗!」
这麽一分析,几个人才觉得不对劲。
「大人。」
许文才好奇地问道:「咱们凉州兵马,进入明州之后,准备怎麽部署,怎麽歼敌,粮草辎重从哪里运送,吃当地的还是运输?」
陈三石没有回答。
这些东西,不是手底下该知道的。
战略部署,属于机密。
只有五品以上的将军都知道的不全面,他也是靠着三品的爵位才能旁听,就算再信任许文才,也是不可能透露的。
根据策划。
凉州兵马,将会全部轻装而行,通过雁州直入明州腹地,粮草辎重,都会有明州方面接应,毕竟「兵贵神速」,思路是没问题的。
但万一出现意外,无法及时得到明州接应,凉州兵马就会变成孤军,连座修整的城池都没有。
要让陈三石来指挥,肯定会选择更加稳妥的方法。
思来想去,他最后开始来到赵总兵的营帐,准备献策。
「哟呵,陈千总来了。」
赵无极也在研究沙盘,热情地打招呼道:「陈千总手底下兵马操练的如何了,这次可是立功的好机会啊。」
「赵总兵。」
陈三石开门见山:「末将关于此次平叛的兵马布置有个建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讲,当然可以。」
赵总兵打趣道:「论起勋,你可不比我低。」
「大人。」
陈三石指着明州沙盘:「我觉得咱们此次行军的安排,有些不稳妥,不如这样如何,大军进入明州之后,先不要急着南下,先在号称固若金刚的谷雨府驻军休整,等待西边明州军向前推进,然后我们再在此处汇合,合兵一处,循序渐进,蚕食对方。
「另外,我建议从雁州丶凉州各调粮草过去,不要完全指望明州,否则万一出现什麽意外粮草中断,军心大乱,后果不堪设想。」
「嗯,很稳,但是……」
赵无极敲打着沙盘:「陈千总没有指挥过万人以上的大军作战吧?你可知道,大军推进,每天人吃马嚼需要多少?运输粮草,从凉州送到明州,更是十不存一,十石粮食运到前线,最多也就剩下一两石,明州军粮草充足,何必多此一举?
「至于你说的合兵一处,是很稳,但也会损失最大化。
「赤眉军不是傻子,你整合的时间,他们就会做出防范,万一反应过来退回到城池里面,攻城战会有多惨烈,陈千总应该是知道的。
「还是说,你有什麽其他担忧的地方,不妨说出来。」
「末将也说不清楚。」
陈三石颔首:「只是觉得西齐国迟迟不动,是不是有什麽谋划。」
「他们只是不敢动而已。」
赵无极平静道:「董总兵,当年可是能跟房青云将军掰手腕的人,虽然夺魁失败,但也是兵法大家,有他在,西齐国自然不敢轻举妄动,而是会观望,观望赤眉军的成果有多大。
「但他们终究是连武圣都没有的乌合之众,就算有什麽狗屁天书又如何?天书真要是那麽厉害,也不会停滞不前了。」
「赵总兵说的都对。」
陈三石说道:「但我还是感觉……」
「打仗靠感觉可不行啊,陈千总!」
赵无极拍拍他的肩膀:「本官相信,你将来必定会成就一方大将,武圣也是很有可能的,但现在还是年轻,需要成长。
「平叛计划是我跟吕将军丶候公公共同制定的,来不及改也不可能改。
「这次,就是你随军学习大军作战的宝贵机会。
「你也不必过于忧虑。
「不管怎麽说我,明州三万加上凉州四万,七万对叛军三万,优势在我!」
「……」
陈三石无法反驳对方。
因为他确确实实,不知道西齐国在等什麽。
如此大的战役,也不可能靠他一个千总的「感觉」行事,目前的方案理论上来讲是没问题的,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那末将就告辞了。」
陈三石退出营帐。
他看着来来往往的士卒们,不禁有些感慨,又要打仗了。
这年头,真是兵荒马乱。
不过在出征之前,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办。
慈云观的道士!
他要想个法子,先收拾下对方,顺便试探下虚实。
……
次日,慈云观。
偏院凉亭。
一名面色红润的中年道士盘膝而坐,闭目养身,春风拂面而来,他几乎垂到胸口的胡须,连同宽大的道袍随之飘动。
此人正是慈云观现任观主,玉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