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 距离点亮地球还有多远?(2/2)
与这位代号“核子”
的成员闲谈了几分钟,达对拉斐尔的性格有了大概的判断:老好人、内向腼腆、受气包、对所有文化都好奇且尊重。
以及,对黑人有强烈的敌意.....
前一秒还在畅谈法国的风景,后一秒他自己就聊到法国被人种入侵的问题,表情那叫一个狰狞+厌恶。
大致原因....
研究院也做过背调,达表示同情。
话题渐渐朝着专业方向倾斜,与高俊伟这样的厨艺天赋不同,拉斐尔毕竟是技术人员。
“拉斐尔,你在ITER工作多年,感觉人类距离可控核聚变大概还需要多久?”
翟达将餐盘里的豆渣吃干净,看得出拉斐尔对此非常感兴趣,估计下顿饭就会尝尝。
“还是说和网络上的看法一样:永远差50年?”
拉斐尔想了想,说道:“其实....
来之前我觉得差70-100年...”
“为什么?”
“因为……欧洲的工作效率太慢了...
而且工业基础和教育基础在倒退。”
翟达点点头,很中肯的想法。
可控核聚变,重点在“可控”
两个字,不可控的那叫氢弹,早就掌握了。
也意味着它不是一个“科学问题”
,而更接近于“工程问题”
,即:如何制造出一个设施,达到可控的程度。
比如:需将氘、氚等燃料加热至1亿摄氏度以上,那么这玩意儿就没有材料可以承载,就只能用“磁约束”
或“惯性约束”
,类似于凌空加热。
而无论哪一种路线,设备控制能力达不到、材料强度达不到,甚至磁场强度达不到。
就仿佛即便古人了解了“铁加热到1450°C可以成钢”
,但造不出这么强的炉子,找不到这么牛的火焰,也没有那么准确的观测方式。
工程问题,意味着不是一两个天才,在纸上,实验室里随便写写画画就能改变什么的,需要的是强大的工业基础,不断涌现的技术工人配合。
翟达之前就明白,拉斐尔是系统认可的“物理天才-核聚变领域”
,但他不是“核聚大礼包”
,刷卡就能和你分享可控核聚变技术...
拉斐尔很紧张,不过思路还在运转,想了想道:“但是来了中国后,我感觉可能只需要30年。”
“哦?
我可以当做恭维么?”
拉斐尔摇摇头:“不,并不是,我在ITER的工作,是培训各国派遣来的新成员,而且做了接近十年...
每年都会接触欧、日、韩、俄、美、中等国的新成员。”
“我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除了中国的年轻人平均水平在上升外,其他几国的年轻学者水平都在下降,偶有一些优秀的个体,其中也不乏移民到这些国家的中国人....”
“现在来了中国,感受到这边的基础建设和工业实力,我觉得只要这个国家持续投入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也许30年就能有成……”
“对比起来,我感觉随着时间推移...
核聚变离欧洲反而越来越远了...”
翟达笑了笑,何止核聚变越来越远了。
火电站都越来越远了....
不过30年...
2040年左右么?
那我不白来了么?
“那么第二个问题,你觉得掌握可控核聚变,会给人类带来多大改变?”
随着探讨,这个受气包一样的法国人,表情越来越认真,眼神也终于多了点天才应该有的神采。
“老板,我是个比较悲观的人,我觉得变化不会很大,至少不会如科幻小说里那样大。”
“详细说说?”
“可控核聚变虽然理论上清洁且接近无限,但不代表聚变电站免费,更不代表设备维护、电力传输免费.....
在欧洲,电力成本的一半来自于运输,发电成本只占50%...”
“这意味着最极端的设想,可控核聚变也只会使电价降低50%,这可能会带来普通人生活质量提升和工业竞争力增加...
但远远达不到网络上大家想象的那样。”
“至于那种好似掌握可控核聚变,就能飞出太阳系...
开启星际时代...
至少要等到核聚变‘小型化’乃至‘微型化、‘冷聚变”
,以核裂变的发展来看,又需要近百年时间……”
拉斐尔叹了口气:“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
翟达笑道:“我基本赞同,不过我比你乐观一点。”
“哦?
您的想法是?”
翟达指了指对方盘中的红烧肉道:“改变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不就足够重要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