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 34 章 涵洞中的神经数据警报(1/2)

废弃涵洞的通风口漏进几缕阳光,照亮空气中浮动的尘埃,尘埃在光束里缓缓游动,像是被困在这狭小空间里的精灵。

周雨桐盯着手机屏幕上小林的消息,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白大褂口袋里的手写病历本 —— 封面已经有些磨损,是她用了五年的旧本子,里面记录着所有接触过孢子的患者数据,从最初的症状到后续的恢复情况,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

其中李婶的神经反应记录被她折了角,纸页上 “78Hz 神经稳定频率”

的字迹格外清晰,旁边还画着一个小小的爱心 —— 这是李婶康复后,她特意加上的标记。

“康泰收集神经数据,是想找到能‘引导’孢子的人。”

马超蹲在稳定器旁,手指在检测仪的屏幕上滑动,调出李婶的神经图谱。

图谱上的绿色曲线平稳而规律,与储存罐中孢子的基因序列片段形成微弱的重叠,重叠区域还在缓慢扩大。

“之前在绿洲号基因库做实验时,我就发现孢子有这种特性 —— 它们能感知人体的神经频率,还能与之产生共鸣。”

他指着屏幕上的重叠区域,语气凝重,“就像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音叉,只要一个振动,另一个也会跟着动。

康泰找不到完整的暗码,就想走捷径,通过人体神经直接操控孢子。

他们要找的‘信号匹配者’,就是神经频率与孢子共振的人。

一旦找到,他们就能用技术放大这些人的神经信号,让孢子按照他们的意愿行动。”

柳清月握着青铜音叉走近,音叉的叉身还带着稳定器蓝光的余温。

刚靠近检测仪,屏幕上的重叠区域突然扩大,红色的匹配度数值一下子跳到 65%,检测仪还发出了轻微的 “嗡鸣”



“音叉的频率也能触发共鸣!”

她快速敲击音叉,将频率调整到 “治水曲”

的徵音 —— 这是祖父手记里记载的 “破共鸣”

频率。

随着音波扩散,屏幕上的匹配度数值瞬间降到 30%,重叠区域也缩小了大半。

“只要用古琴韵律干扰,就能打破这种共振。”

她松了口气,却又很快皱起眉头,“但康泰要是找到天然匹配的人,再用技术放大他们的神经信号,我们的干扰可能就没用了。

而且这种放大对人体伤害很大,会导致神经衰竭。”

上官宇突然指着平板上的信号波动,脸色变得严肃:“康泰的无人机在靠近!”

平板屏幕上的红色光点正快速移动,距离他们不到两公里。

“信号来源是东北方向,应该是在搜索涵洞区域。”

他快速启动 “信号伪装”

程序,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得飞快,屏幕上跳出一行行代码,“我把涵洞的信号模拟成‘湿地生态监测设备’的信号 —— 这种设备在附近有很多,康泰的人不会怀疑。

但这次他们换了加密频段,伪装最多只能撑十分钟,我们得赶紧想办法躲过去。”

孙蕊立刻走到涵洞入口,用望远镜观察外面的动静。

镜片里能看到一架白色的无人机正在低空飞行,机翼下挂着黑色的设备 —— 正是热成像仪。

“无人机上挂着热成像仪!”

她压低声音,快速收起望远镜,“要是我们待在一处不动,身体的热量会在热成像仪上形成明显的光斑,肯定会被发现。”

她从背包里掏出几个微型发热装置,这些是之前从康泰手里缴获的,原本是用来干扰热成像仪的。

“这是康泰自己的设备,能模拟动物的热成像信号。

我们把它们放在涵洞周围的芦苇丛里,调成野兔的热成像模式,就能引开无人机的注意力。”

陈默接过发热装置,小心地揣在口袋里,刚要往涵洞外走,郑晓峰突然按住他的手,翻开《临溪镇治水史》中夹着的老地图。

地图是用牛皮纸绘制的,边缘已经卷起,上面用黑色的墨水标注着临溪镇的河道、桥梁和建筑,还有一些红色的标记 —— 是柳振庭当年留下的。

“涵洞西侧有条地下通道,是当年治水时挖的应急排水渠。”

他指着地图上一条虚线,虚线从涵洞延伸到老粮库的方向,“这条渠能直通老粮库的地下仓库,比我们从地面走更安全,还能避开康泰的无人机和地面搜索队。”

他抬头看向涵洞西侧的墙壁,“通道入口在涵洞北侧的石壁后面,被藤蔓挡住了,需要用撬棍撬开。”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陈默拿着撬棍走到北侧石壁前,先用手拨开表面的藤蔓。

藤蔓的根须深深扎在石壁的缝隙里,拔起来时还带着细小的石块。

他将撬棍塞进石壁的裂缝,用力撬动,“咔嗒”

一声轻响,一块半米宽的石板应声落下,露出里面漆黑的通道。

通道里传来水流的声音,还有淡淡的霉味 —— 应该是长期潮湿导致的。

“我先下去探路。”

孙蕊点亮手电筒,光束照亮了通道内部。

通道不宽,只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地面上有浅浅的积水,刚没过脚踝。

她小心翼翼地走进通道,每走一步都用手电筒照向两侧的石壁,确认没有塌陷的风险。

“里面很安全,没有塌陷的痕迹,也没有金属设备 —— 可以放心走。”

她的声音从通道里传来,带着轻微的回声。

众人依次进入通道,稳定器被固定在木质推车上,由马超和上官宇轮流推动。

推车的轮子在积水里滚动,发出 “咕噜咕噜”

的声响,在安静的通道里格外明显。

周雨桐扶着石壁往前走,指尖触到石壁上凹凸不平的刻痕 —— 凑近一看,竟是柳振庭留下的水脉纹。

这些纹路与老祠堂石刻上的符号相似,却又多了一些细小的分支,像是在标记路线。

“这些刻痕可能是路标,指引我们找到老粮库的方向。”

她招呼众人留意刻痕的方向,果然,每走十几级石阶,石壁上就会出现新的水脉纹,纹路的指向始终不变,一直朝着通道深处。

走了约十分钟,通道前方出现了岔路,左侧通道的石壁上刻着一个 “水”

字,右侧则刻着一个 “粮”

字,字迹都是用尖锐的工具刻上去的,边缘还很清晰。

郑晓峰凑过去细看,手指轻轻抚摸着 “粮”

字的笔画:“‘粮’字对应老粮库,柳先生当年设计通道时,肯定是用汉字标注了方向,不会错。”

他带头走进右侧通道,“老粮库的地下仓库有防潮设施,储存罐放在那里最安全。”

刚走进右侧通道,周雨桐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小林发来的紧急消息。

她赶紧点开,消息的内容让她的心一下子揪紧:“康泰的人在医院找到李婶了!

他们说李婶的神经数据‘符合要求’,要带她去‘新海市研究中心’。

李婶不愿意,现在被他们堵在病房里,情绪很激动!”

消息后面还附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几个穿黑西装的人围着李婶的病床,其中一人手里拿着注射器,注射器里装着淡蓝色的液体 —— 颜色和储存罐中的孢子原液一模一样。

“他们要强行提取李婶的神经信号!”

周雨桐的声音带着急促,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她掏出手机就要给小林回消息,让小林想办法拖延时间,却发现信号突然中断,屏幕上跳出 “信号被屏蔽”

的提示。

“康泰在医院周围布了影响信号的装置,我们联系不上小林了!”

她着急地说,眼神里满是担忧 —— 李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要是被强行提取神经信号,后果不堪设想。

马超快速计算着时间和距离,手指在平板上滑动:“从这里到临溪镇卫生院,走地下通道需要四十分钟。

要是康泰现在动手,我们根本赶不上。”

他抬头看向稳定器,突然有了主意,眼睛亮了起来:“稳定器的‘定孢磁场’不仅能压制孢子,还能干扰神经信号!

我们可以调整稳定器的频率,远程压制李婶体内的孢子活性,让康泰无法提取到有效的神经数据。

虽然效果可能有限,但至少能拖延时间。”

柳清月立刻握住青铜音叉,将叉尖插入稳定器的凹槽。

她快速回忆着李婶的神经稳定频率 ——78Hz,这是周雨桐之前记录在病历本上的数据。

“我试试调整到 78Hz,看看能不能远程干扰。”

她轻轻敲击音叉,稳定器的蓝光瞬间变弱,沿着通道的通风口向外扩散,像是一道无形的光束。

马超立刻打开检测仪,屏幕上的信号强度数值慢慢上升到 40%:“覆盖范围能达到五公里,刚好能到卫生院!”

他兴奋地说,“但这种远程干扰会消耗大量能量,稳定器的续航会从 22 小时降到 8 小时 —— 我们得更快赶到老粮库,找到更持久的解决方案。”

上官宇加快了推动稳定器的速度,推车的轮子在地面上滚动的声音越来越快。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