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日之母,炸掉银王朝的底牌!(1/2)
“没想到在这里竟然也能够见到羲和神胎!”
银王朝天官之中,传出一声惊叹,瞬间引起轩然大波。
羲和,乃是最古老的日之神,象征太阳,制定时历和生命。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演变,从最初的日母演...
北地的风依旧带着银雾消散后的凉意,吹过霜脊坑洞边缘焦黑的土地。
那幽蓝色的醒魂火早已熄灭,只留下一圈深深刻入岩层的符文环痕,像是大地睁开又闭合的眼睛。
数万曾沉溺于幻梦中的人蜷缩在临时搭建的草棚下,有的失声痛哭,有的呆坐不语,更多人则彼此相拥,仿佛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清醒”
二字的重量。
他们梦见了永恒的安宁??
没有战争、没有衰老、没有离别,亲人永远年轻,城池永不崩塌。
可当梦境被强行撕裂,现实的粗粝扑面而来时,许多人宁愿回到那虚假的极乐。
灵纹师立于高台之上,手中长杖轻点地面,一道柔和的光波如涟漪般扩散开来,渗入每个人的识海。
这不是治愈,而是一种唤醒:让他们记住梦中的美好,却不被其奴役;让他们看清执念的诱惑,却不再逃避真实。
“你们所见之梦,并非虚妄。”
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传至每一个角落,“那是人类对长安的渴望,是六次轮回中所有失败者共同的心声。
但它不能成为牢笼。”
一名青年猛然站起,双目通红:“你说得轻松!
我娘死在第三次大崩塌,我在梦里看见她还活着,笑着叫我吃饭……你凭什么毁掉那一刻?”
灵纹师静静望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悲悯。
“因为我若不毁它,它终将毁你。”
她缓缓道,“噬忆者正是靠这样的梦活着。
它不杀人,却让你自愿放弃呼吸。
你以为那是重逢,其实是吞噬??
它在吃你的记忆,用你的思念喂养自己。”
人群寂静片刻,随后有人低声啜泣,有人低头掩面,也有人开始颤抖着点头。
就在这时,北方天际忽有异光闪动。
原本灰白的云层被某种力量从中剖开,露出一道狭长的金色裂隙。
从中坠下一物,形似残碑,表面布满扭曲的纹路,落地时激起一圈无形波动,竟使方圆十里内的空气凝滞了一瞬。
灵纹师神色微变,疾步上前。
她认得那材质??
与埋藏在启明城地基下的混沌晶核同源,乃是“回响之骨”
,传说为初代守界者遗骸所化。
可这残碑上的文字却非任何已知灵纹,而是由无数细小的记忆碎片拼接而成,每看一眼,便有一段陌生人生涌入脑海:一个孩子在战火中抱着烧焦的木马哭泣;一座浮空图书馆轰然解体,书页如雪纷飞;一位老者跪在干涸的河床边,捧起一把沙砾嘶喊“水啊”
…… 这些都不是今世之事。
这是前六次轮回的残响,竟以实体形式重现!
她伸手触碰残碑,刹那间,整座碑文骤然亮起,声音自石中传出,低沉而古老: 【第七次循环已启,然旧债未偿。
噬忆者非漏网之鱼,乃赎罪之镜。
汝等欲建新世,可曾问过死者是否愿意遗忘?】
灵纹师心头剧震。
这不是警告,而是审判。
她猛地抬头望向南方。
与此同时,在澜湾海岸,那株从海底生长而出的水晶植物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
它的根须深入海床裂缝,汲取着尚未完全平息的怨念残流,叶片每一次舒展,都释放出微弱却纯净的共鸣频率,与启明城中心无顶之殿中的环形光路遥相呼应。
而在澜湾城内,一名渔家少女拾到了一块随潮水漂来的黑色鳞片。
她本想丢弃,却发现鳞片背面浮现出一行字迹:“我还记得你。”
她怔住。
十年前,她五岁的弟弟溺亡于风暴之夜,尸骨未曾寻回。
那一夜,她曾对着大海哭喊:“若有来生,请让我再遇见你。”
她紧紧攥住鳞片,泪水滑落。
当晚,灵纹师召集群贤于无顶之殿,将北地残碑投影于灵晶壁上。
众人观之皆惊,争论四起。
“若噬忆者真是‘赎罪之镜’,那我们清除它岂非等于否认过去的苦难?”
一位年迈学者沉声道。
“可若放任其存在,它必将再度诱发灾劫!”
另一人反驳,“历史不能总活在过去!”
灵纹师静听良久,终起身说道:“问题不在该不该忘,而在如何记。”
她指向壁画最后一幅留白处,“我们一直以为,回响纪元的意义在于避免重蹈覆辙。
但或许,真正的回响,不是阻止悲剧发生,而是让每一次毁灭都被见证、被承载、被转化。”
她取出一枚由混沌种子碎屑与噬忆者残留意识融合炼制的晶珠,置于殿心祭坛。
随即划破指尖,滴血其上。
鲜血渗入晶珠瞬间,整颗珠子爆发出七彩光芒,映照出一幅前所未有的景象: 七座城市,依次浮现,每一座皆对应一次轮回的终结形态。
它们并非静止画面,而是如同活物般呼吸、震颤、相互交织。
最中央,则是一座尚未建成的城池轮廓,依稀便是今日启明之雏形,却比现实更加辉煌,仿佛凝聚了所有前世未能实现的理想。
“这是……未来的可能?”
有人颤声问道。
“这是‘共忆之城’。”
灵纹师低语,“我要建一座容纳所有死亡与失败的城。
不是为了沉湎,而是为了让每一个逝去的灵魂知道??
你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你们的痛苦已被听见。”
计划即刻启动。
启明城扩建工程全面展开,新增区域命名为“回音庭”
。
此处不设居所,唯有千座碑林、万口钟塔、百座镜湖。
每一块碑刻录一段失落文明的史诗;每一口钟按特定节奏敲响,模拟不同纪元的心跳频率;每一面湖水皆能映照观者内心最深处的记忆,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光影,供他人共感。
与此同时,来自南北两地的幸存者陆续抵达。
北地梦醒之人讲述他们在幻境中经历的“完美世界”
;南方法阵亲历者描述巨鲲咆哮时耳边响起的千万冤魂哀歌。
他们的叙述被记录、整理,最终铸成《七劫录》,作为共忆之城的核心典籍。
然而,就在工程进行至第三个月时,异变再生。
某夜,环形光路突然剧烈波动,启明城上空出现一片诡异星图??
原本有序运行的星辰竟排列成一张人脸轮廓,双目位置正是先前分裂的北极星余晖。
紧接着,大地深处传来低沉吟唱,非人声,亦非兽语,而是某种超越语言的存在直接作用于灵魂的震动。
灵纹师立刻赶赴地脉中枢,却发现混沌晶核正在自发 pulsate(搏动),频率与星图吟唱完全同步。
更惊人的是,晶核内部浮现出一行新铭文,非她所刻,亦非伏渊遗留: 【第八问:若众生皆愿永眠, 你可敢独自清醒?】
她浑身一震。
这不仅是考验,更是背叛的预兆。
翌日清晨,三名参与《七劫录》编纂的学者被发现昏迷于书阁,脑中记忆大量流失,唯独保留着关于“彻底安宁”
的幻想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