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监理使至(2/2)
“萧夫人……”
周慎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周某今日,受教了。
朔北钱庄,账目清晰,储备充盈,章程严明,运作……远超周某想象。
至于抚恤之事……”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夫人仁心,周某敬佩。
此事,周某会如实禀报陛下。”
他躬身,对着黄玉卿,竟行了一个标准的官礼。
这一礼,是敬她的智慧,更是敬她的仁义与担当。
黄玉卿微微颔首,脸上依旧平静,只是那沉静的眸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释然。
这场无声的交锋,她赢了,赢得堂堂正正,赢得令人心服口服。
“周大人言重了。
职责所在,分内之事。”
她淡淡道,“大人一路辛苦,府中已备下薄酒,为大人洗尘。”
周慎摇了摇头,神情恢复了惯常的冷峻:“公务在身,不敢久留。
账目已核验无误,储备充足,运转良好。
周某即刻返京复命。”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在黄玉卿身上,多了一丝探究,“只是……夫人,朔北钱庄,根基尚浅,树大招风。
日后行事,还需……多加谨慎。”
这最后一句,带着一丝真诚的提醒。
黄玉卿心中微动,明白这位监理使,至少此刻,并非纯粹的敌人。
“多谢大人提点,玉卿铭记于心。”
周慎不再多言,带着禁军,转身大步离去。
玄铁大门在身后沉重地关闭,隔绝了外面的风雪,也暂时隔绝了来自京城的审视。
库房内,只剩下黄玉卿和萧劲衍两人。
紧绷的空气骤然松弛下来。
黄玉卿踉跄一步,萧劲衍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揽入怀中。
她靠在他坚实宽阔的胸膛上,那挺直的脊背终于微微佝偻,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指尖冰凉。
“吓到我了。”
她闭上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像终于卸下所有伪装的孩童,“他问靖王旧部的时候……我差点以为……”
“以为他要发难?”
萧劲衍收紧手臂,下巴轻轻摩挲着她的发顶,声音低沉而温暖,“你做得很好,玉卿。
比我想象中,还要好。
你不仅守住了钱庄,更守住了人心。”
他低头,吻去她额角的冷汗,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稀世珍宝。
黄玉卿在他怀中汲取着力量和温暖,心中的惊悸渐渐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疲惫和一丝……淡淡的酸楚。
“我只是觉得……他们太可怜了。”
她低声说,声音闷在萧劲衍的胸口,“那些人,也是别人的丈夫,别人的父亲……”
“我知道。”
萧劲衍的声音更沉了,“所以,你才是我的玉卿。
你的心,比这朔北的天地还要宽广。”
两人相拥良久,库房内只有彼此的心跳声,沉稳而有力。
窗外的风雪,似乎也小了许多。
然而,就在周慎的身影消失在风雪尽头,即将踏上返京之路时,一名早已等候在城外密林中的黑衣人,如同鬼魅般出现在他马前,单膝跪地,呈上一封密封严密的密信。
周慎勒住缰绳,接过密信,借着微弱的晨光,迅速扫过信上内容。
他那张惯常冷峻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凝重到极点的神色。
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 “监理使归途,恐有‘家贼’窥伺。
靖王旧部抚恤,乃投石问路。
黄玉卿心慈,其夫萧劲衍,乃真龙。
钱庄之利,非止于财。
慎之,慎之!”
落款,是一个极其隐晦的标记——半片残破的龙鳞。
周慎的手指猛地收紧,信纸在他掌心发出不堪重负的**。
他猛地抬头,望向风雪弥漫的京城方向,又下意识地回头,望向那座在风雪中依旧巍峨的将军府。
鹰隼般的眸子里,惊疑、忌惮、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震撼,交织翻涌。
“真龙……”
他低声喃喃,仿佛咀嚼着这两个字的千钧之重。
风雪更急,抽打在他的脸上,冰冷刺骨,却远不及他此刻内心的惊涛骇浪。
监理使的归途,注定不再平静。
而那封密信中透露的“家贼”
与“真龙”
之语,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在朔北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激起了更为汹涌、更为致命的暗流。
黄玉卿的“仁心”
,竟成了点燃另一场风暴的引信?
萧劲衍的“真龙”
之喻,又指向何方?
朔北的风雪,似乎永远也停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