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朔北风起,故人来访(1/2)

朔北的风,带着冰碴子似的寒意,卷着黄沙掠过刚搭起的营寨木栅栏。

黄玉卿裹紧了身上的厚袄,望着远处士兵们挥汗夯土的身影,呵出的白气在眼前转瞬即逝。

抵达朔北已有半月,当初那片荒芜的戈壁滩上,如今已立起成片的土坯营房,粮仓和药坊的框架也初见雏形。

萧劲衍带着亲兵勘察地形去了,萧明轩正跟着老将军在临时搭建的演武场练习骑射,龙凤胎被奶娘裹得像两个小团子,在暖帐里睡得正香。

“夫人,这是刚从空间里摘的野菜,您看中午掺着玉米面蒸窝窝头?”

忠心耿耿的婆子捧着一小筐翠绿的荠菜进来,脸上沾着些许尘土,眼里却亮得很。

黄玉卿接过菜筐,指尖触到带着灵泉水湿气的菜叶,心里踏实不少。

空间在抵达朔北后又有了细微变化,药田边缘竟自行冒出些耐寒的野菜,灵泉水也似乎更清冽了些。

她点头笑道:“再加些羊肉末,给将士们和牧民们都分点。

对了,让伙房多烧些姜汤,仔细别冻着。”

正说着,帐外传来一阵骚动。

“那是谁?

看着像是个中原女子?”

“穿得那样单薄,怎么敢往朔北来?”

“听说是……是来找将军的?”

黄玉卿眉头微蹙。

朔北苦寒,除了随军家眷,少有中原女子涉足,更别提“来找将军”

的。

她放下菜筐,掀帘走出帐外。

风沙里,一个素色身影正被几个士兵拦在营寨入口。

女子身着半旧的湖蓝色襦裙,外罩一件洗得发白的披风,风帽滑落,露出一张清丽却带着倦容的脸。

柳叶眉微微蹙着,杏眼含着水光,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正是本该在京城的苏清柔。

她怎么会来?

黄玉卿站在帐前,目光平静地落在苏清柔身上。

半月前离开京城时,她就听闻苏清柔托人打听朔北的路线,当时只当是女人的执念作祟,没料到她竟真有胆子穿越千里荒漠,跑到这兵荒马乱的地方来。

苏清柔也看见了黄玉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嫉恨,随即被一层水雾掩盖。

她提着裙摆,踉踉跄跄地朝黄玉卿走来,声音柔弱得像风中飘絮:“玉卿妹妹……我、我总算找到你们了。”

周围的士兵和帮忙建设的牧民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好奇地看着这一幕。

苏清柔这副我见犹怜的模样,配上她与萧劲衍“青梅竹马”

的传闻,瞬间让不少人露出了然的神色。

“苏小姐远道而来,辛苦了。”

黄玉卿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只是朔北并非儿戏之地,苏小姐千金之躯,怎敢冒险至此?”

苏清柔眼圈一红,泪珠便滚了下来:“我听闻劲衍哥哥要驻守朔北,放心不下……他身子骨本就有旧伤,这里气候恶劣,我、我带了些家乡的药材和御寒的衣物,想给哥哥尽点心意。”

她说着,示意身后跟着的老仆打开包袱,里面果然露出些药材和厚实的棉絮。

这番话滴水不漏,既点明了她与萧劲衍的“情分”

,又把自己摆在了“关怀者”

的位置,反衬得黄玉卿这个正牌夫人倒像是个局外人。

黄玉卿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将军有我照料,不劳苏小姐费心。

营中不便,我让人给你安排个临时住处,你歇息几日便回京城吧。”

她刻意加重了“回京城”

三个字,态度疏离却强硬。

苏清柔却像没听懂似的,擦着眼泪道:“妹妹误会了,我绝无他意。

只是……只是看到这里如此艰苦,心里实在难受。

你看那些牧民,穿得那样单薄,孩子们也面黄肌瘦的……”

她转头看向不远处蜷缩在土坯房边的几个牧民,声音哽咽,“我这里还有些干粮,分些给他们吧。”

说着,她不顾老仆的阻拦,亲自捧着一篮糕点走向牧民。

那些牧民是附近部落投奔来的,因战乱丢了牛羊,日子过得确实艰难。

见这位漂亮的中原女子竟亲自给他们送吃的,一时有些手足无措。

“快拿着吧,都是干净的。”

苏清柔笑得温柔,将糕点塞到一个老婆婆手里,又摸出几枚铜钱递给一个瘦骨嶙峋的孩子,“买点热乎的东西吃。”

牧民们受宠若惊,连声道谢。

有几个不懂中原礼节的,竟对着苏清柔作揖,嘴里念叨着“菩萨心肠”



黄玉卿站在原地,看着苏清柔熟练地扮演着“善女”

角色,眼神渐冷。

她不是心疼那点糕点铜钱,而是看穿了苏清柔的算计——朔北牧民淳朴,最认“实在好”

,苏清柔这是想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跟她抢民心。

“夫人,这苏小姐……”

身边的婆子气得脸都红了。

“无妨。”

黄玉卿淡淡道,“人心不是几块糕点就能收买的。

去,把昨天刚磨好的玉米面和羊肉都搬到帐外,给牧民们分了,告诉他们,从今天起,跟着咱们营寨干活,管饱!”

“是!”

婆子眼睛一亮,转身就去安排。

很快,几个士兵抬着大袋的玉米面和大块的羊肉过来,堆在空地上。

黄玉卿走到牧民面前,声音清亮:“朔北苦寒,但只要肯出力,就不会饿肚子。

男人们跟着士兵修堡垒,妇女们帮着缝补衣裳、照看孩子,老人能拾柴烧火的,每天都能领口粮,月底还有肉分!”

牧民们愣住了,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

几块糕点只能解一时之饥,黄玉卿这话,却是给了他们活下去的指望!

刚才接过苏清柔糕点的老婆婆,捧着糕点走到黄玉卿面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夫人,这个……还您?”

黄玉卿笑着摆手:“不必,苏小姐的心意,你们收下便是。

但记住,日子要靠自己挣,谁真心待你们,往后看便是。”

苏清柔站在一旁,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她精心准备的“善举”

,在黄玉卿实打实的粮食面前,显得像个笑话。

那些刚才还对她感激涕零的牧民,此刻都围到了黄玉卿身边,眼神里的热切和信任,是她从未得到过的。

“妹妹真是好手段。”

苏清柔走到黄玉卿身边,语气带着一丝酸意。

“比起苏小姐的‘心意’,我更信实实在在的温饱。”

黄玉卿转头看她,目光锐利,“苏小姐要是真心想帮忙,不如说说,你是怎么穿过流民区和敌军封锁线,平安抵达朔北的?

据我所知,半个月前,通往朔北的商道就已经断了。”

苏清柔脸色一白,眼神闪烁:“我、我是跟着一支西域商队来的,侥幸避开了危险……”

“是吗?”

黄玉卿不置可否,“那可真是幸运。

正好,将军傍晚就回营了,想必他也很想知道,苏小姐这份‘侥幸’,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句话像一根针,刺破了苏清柔强装的镇定。

她看着黄玉卿从容不迫的样子,忽然意识到,这个女人比她想象的更难对付。

风沙渐大,黄玉卿转身回帐,留下苏清柔站在原地,望着被牧民簇拥的营地入口,眼底闪过一丝阴狠。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