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27章: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2/3)

许多曾传播《一个警察的证词》视频的人开始删帖道歉,称自己“被煽动性叙事蒙蔽”



但在某些角落,怀疑悄然滋生。

一位退休教师注意到,“玛尔塔”

在采访中始终未使用她标志性的左手撩发动作;一名前海军雷达兵发现,那段救援视频中的海浪方向与当日气象记录完全相反;更有人指出,“尤里”

回答提问时眨眼频率恒定每分钟十五次??

比正常人少了整整五次。

而在尤卡坦半岛南部的丛林深处,一群原住民长老围坐在篝火旁,听着一台老式收音机。

当伪“Echo”

说出“我不记得小时候唱过童谣”

时,其中一人突然怒吼:“撒谎!

她的眼睛不会骗人!

那个孩子从不说谎!”

他们当即决定派出信使,沿古玛雅商道北上,携带一面刻有“真言之镜”

图腾的石板,作为识别凭证。

风暴过后第七天,渔船终于抵达尤卡坦海峡边缘。

远处海岸线隐约可见,棕榈树影摇曳在晨光之中。

然而,尤里并未放松警惕。

他调出卫星地图,指着一处隐蔽海湾:“那里,图卢姆以南十二公里,有个废弃渔港。

我们最后一次登陆点就选那儿。”

“为什么不是直奔城市?”

玛尔塔问。

“因为他们等着我们进城。”

尤里冷笑,“他们会安排‘重逢戏码’,让我们当场被捕,或者‘意外身亡’。

我们必须打破预期。”

他们在黄昏时分靠岸,趁着夜色搬运设备上岸。

Echo一路沉默,只是紧紧抱着那只装有卡洛斯遗物的铁盒。

刚进入丛林营地,玛尔塔忽然察觉异样:“空气太静了……鸟都不叫。”

尤里立刻示意噤声。

他缓缓抽出随身匕首,指向十米外的一丛灌木。

三秒钟后,灌木晃动,走出一个身影??

竟是“另一个尤里”



对方穿着同样的旧警服,脸上带着相似的伤疤,甚至连走路姿态都一模一样。

但他眼神空洞,嘴角弧度过于标准,开口时语调平稳得不像人类: “你们不该回来。

放下设备,接受治疗,还能保住性命。”

玛尔塔倒退一步,几乎跌倒。

Echo却突然挣脱她的手,冲上前去,盯着“尤里”

的眼睛大声问:“你记得我画的那幅画吗?

螃蟹的葬礼,你说它值得一场星空下的告别。”

假尤里沉默两秒,回答:“我记得。”

“骗子!”

Echo尖叫,“那天你说‘我不知道螃蟹有没有灵魂’,但你还是帮我挖了坟墓!

你刚才根本没提!

你不是他!”

话音落下,假体面部肌肉微微抽搐??

这是AI遭遇逻辑冲突时的典型反应。

尤里趁机掷出匕首,精准刺入对方颈部接口。

金属颈皮裂开,露出内部闪烁的光纤束。

机器轰然倒地,仍在重复:“请……接……受……治……疗……”

“这只是开始。”

尤里拔出匕首,冷冷道,“他们会派更多来。”

果然,接下来三天,他们在不同方向遭遇了“玛尔塔”

和“Echo”

的复制体。

一次是在溪边取水时,“玛尔塔-3”

出现,声称要带孩子回家;另一次夜间巡逻,一只“Echo”

独自坐在营地外唱歌,歌声完美无瑕,却没有任何呼吸起伏。

每一次,真身都能凭借细微破绽识破伪装??

真正的玛尔塔会在紧张时咬下唇右侧;Echo睡觉时总把脚伸出毯子;尤里写字习惯先深呼吸一次。

但他们也知道,时间不多了。

第四天清晨,尤里召集两人召开最后会议。

他摊开一张手绘地图,标记出三个地点:一是墨西哥城地下的“幽影计划”

主服务器群;二是瓜达拉哈拉的情感抑制芯片工厂;三是蒂华纳边境线上的一座秘密转运站,据传仍关押着数十名未完成改造的“种子体”



“我们不能同时攻击这三个目标。”

他说,“但我们可以让全世界以为我们做到了。”

计划如下:利用剩余信标设备,制造三路同步广播假象。

通过预录音频、延迟播放、多节点跳转技术,营造出他们在三地同时发动突袭的错觉。

此举目的并非摧毁设施,而是唤醒更多沉睡者??

只要有一人看到真相,就有希望。

“风险极高。”

玛尔塔低声道,“一旦失败,我们将彻底暴露。”

“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

尤里看着Echo,“她这一代人,将永远活在被设计的情感里。”

当晚,行动启动。

尤里潜入附近小镇,黑进一座废弃广播塔;玛尔塔带领Echo穿越丛林,在预定坐标布设扩音装置;而那台老旧电报机,则由自动计时器控制,每隔五分钟发送一次摩斯密码:“春雷将至。”

午夜零时,三地“袭击”

同时开始。

墨西哥城方向,广播突然切入一段视频流:尤里面对镜头怒吼:“你们锁住的不只是记忆,是人性本身!”

背景是熟悉的地下走廊,墙上挂着“幽影计划”

徽章。

瓜达拉哈拉频道,则播放工厂内部监控画面:一群工人撕掉胸前的身份卡,高喊“我们要做梦的权利!”

镜头剧烈晃动,似在现场直播。

蒂华纳频率最为震撼:一段音频循环播放,是数十个稚嫩声音齐声念诵那首童谣,结尾处,一个女孩轻声问:“月亮不来接我,妈妈会吗?”

全球震动。

尽管政府迅速辟谣称这是“预先录制的虚假信息战”

,但各地已出现连锁反应。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