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22章 老龙鸿门邀首相(1/2)

说完情况,宋溪山还转身朝着乔三拱手道:“乔将军,本官也没想到殿下病得如此严重,方才多有冒犯,还望见谅。”

乔三连忙道:“宋大人言重了,末将也是奉命行事,也请大人见谅。”

众将校瞧见这一幕,也都齐齐松了口气。

既然卫王不是被挟持软禁,没有兵变的隐患,那他们也就放心了。

许千户虽然心头仍有怀疑,但此时此刻还能再说什么,难不成又质疑宋溪山?

那谁都能看出来他有问题了!

所以,他也无奈地准备跟着众人散去。

可就在这时,宋溪山的声音却再度响起。

“许千户,请留步。”

众人一愣,诧异回头,不知道宋溪山这时候叫住许千户是什么意思。

地方主政官,按理说跟他们这些军中将校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

许千户也疑惑道:“宋大人有何指教?”

宋溪山神色平静之中带着一丝冷冽,好似还残留着昨日连夜赶来吹进眸子的寒意,“昨日太原城中,抓了几个人,他招供了一些事情,与许千户有些牵扯,希望许千户跟本官走一遭。”

众人闻言更是面面相觑,太原城抓的人,跟一直在营中的许千户有什么关系?

许千户却是面色猛变,难不成是

宋溪山接下来的话,印证了他心头最坏的猜想。

“其中的主犯姓莫,许千户可认得啊?”

许千户的心,陡然一沉。

太原城,姓莫

这人是谁还用说吗?

不对,莫先生怎么会被抓呢?

宋溪山几个胆子,敢朝莫先生出手?

但以宋溪山的身份,没有这回事的话,他敢如此言说吗?

可如果莫先生真的被抓了,他会选择供出自己吗?

楚王殿下还在呢,宋溪山有几个胆子敢对莫先生刑讯逼供?

不刑讯逼供的情况下,莫先生完全可以沉默不开口,有什么理由供述这些事情呢?

可如果没有掌握证据,他宋溪山是怎么找上自己的呢?

毕竟这营中这么多人!

一时间,他陷入了极大的纠结之中。

他却不知道,这都是齐政事先与乔三的交待。

白衣秀士去青龙寨那一回,带回来的消息,让齐政明白了有人暗通青龙寨。

但这个战略,卫王只跟营中的将校们讲过,这些禁军的高级军官们与青龙寨素无瓜葛,要说他们直接私通青龙寨并不现实,二者要想直接建立联系更不容易。

就算是暗中投靠了楚王的人,楚王也不会让他这么干,私通贼寇这罪太大了,对楚王而言完全没理由这么做。

但对那位楚王的使者而言,就不一样了。

如今卫王接连大胜,田有光、严通陆续被抓,那位能不着急吗?

一着急,不得出点昏招吗?

于是,齐政早就从中拟出了一条说得通的合理脉络,并且嘱咐乔三,届时逼卫王现身,跳得最狠那个,就很可能是暗通楚王使者的军官。

是的,齐政没有任何证据。

但并不妨碍他可以诈上一诈。

这一番说辞,便是假冒卫王的那名亲卫,转述给宋溪山,让宋溪山来演的戏。

而此刻,看着许千户那迟疑纠结的样子,阅人无数的宋溪山心头已经有了判断,更对齐政的谋算佩服至极。

短暂的沉默过后,许千户最终他选择了赌。

或者说,这是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不认输。

半生浮沉走到现在,他不甘心就此一切归零!

他抬头看着宋溪山,“宋大人,末将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太原城抓的人,和末将有什么关系?”

宋溪山的脸上露出果然不出所料的冷笑,他淡淡道:“不见棺材不掉泪,那个人叫莫有智,你真的需要本官多说吗?”

他看着许千户,声音陡然一重,近乎怒喝道:“有些事情,本官不在这儿讲,是照顾军心,是给你留情面,如果你不接着,那就休怪撕破脸皮了!你真的要本官当众把你的丑事说出来吗?”

许千户如遭雷击,当宋溪山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他不敢赌了。

宋溪山一定是掌握了他泄露军情的事情,如果当众说出来,他怕不是得被这帮同僚生撕了。

对军旅中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哪怕最后楚王赢了,也不敢重用一位有着这样前科的将领。

只要不暴露,就还有一丝翻盘的希望。

他的头颓然一低,“末将,愿听大人安排。”

宋溪山大手一挥,“带走!”

两个随从便应声上前,一左一右“搀”住了许千户。

宋溪山扭头看着乔三,“乔将军,本官先带此人回去,再派两位名医过来,你千万照顾好殿下。”

乔三抱拳,“多谢大人。”

宋溪山接着看向众将校,“诸位,殿下卧病在床,值此时刻,还望诸位不要胡思乱想,当齐心协力,按照既定之策,平灭贼寇的好啊!”

众人齐齐抱拳,“谢大人指点。”

当宋溪山离去,一帮将校也纷纷告辞,离去之前,都和乔三说了几句道歉的好话。

没办法,卫王就在帐中的事实,和宋溪山转头就拿下许千户这个今日最大刺头的事情,让他们是既服气,又畏惧。

而看着众人离开,乔三转回大帐,也是彻底地长出了一口气。

他的后背都已经被冷汗打湿,不过,好歹是熬过来了。

一切都在公子的预料之中,不仅是众将校可能的反应,还是前来当救兵的宋溪山,以及事后拿下许千户的操作,都让乔三再度震撼于公子的算无遗策。

宋溪山为什么会来,为什么这么配合,许千户的事情是怎么暴露的,后续会如何处置.

这些事情,乔三都不想操心,他只知道,替殿下瞒得越久,中京城那场王见王的较量中,殿下的胜算,就越大。

与此同时,中京城。

在百姓看来,这城池,和往日没什么两样,依旧繁华,依旧拥挤,有钱的依旧接着奏乐接着舞,没钱的依旧接着拼命接着苦。

但在中京城的官僚和权贵们眼中,这看似平静的气氛之下,却完全称得上是云诡波谲。

因为,在百官进言,陛下亲自下旨让朝中大臣推举新太子之后,奏表送入御书房,已经有足足五日,陛下却没有任何表示。

是对结果不满,还是说这举荐就是一个拖延的幌子?

可不论是哪个,都意味着一个问题,陛下对楚王继位这件事情,似乎并不满意!

但如今,朝中百官,有一大半都是支持楚王为储的,难不成陛下真的一点不在乎朝堂人心吗?

而身为当事人的楚王殿下呢,似乎真的如他一如既往所表现出的那般豁达贤明。

不仅没有向陛下施压,该干什么干什么,还打算在自己生日的前一天,张罗一场文会,一场雅集,来歌颂陛下的文治武功。

这一父一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样的疑问,蔓延在众人心头。

而紧接着的又一个消息,更让众人瞬间迷惑起来:

陛下今夜留政事堂首相杨阶一起用膳。

在当日那场“逼宫”之后,杨相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站在楚王这头的。

陛下在这个时候赐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用意呢?

能够在中京城厮混的人都不傻,陛下执掌天下二十年,虽然不是那等顶级的权术高手,但能稳坐帝位二十年,心性手段又能差到哪里去了!

很显然,这一顿饭,是饭无好饭啊!

楚王府,楚王闻讯,也面露思索。

他想不通,这个时候,父皇叫杨相一道用膳,是图什么!

他已经得知了真相,更做好了决定,这场太子推举的结果是什么他不在乎,但杨相对他很重要。

这位暗中支持自己多年,也担任首相多年的老臣,是他上位之后,稳定朝堂最重要的倚仗。

如今,万事俱备,可不能在现在出什么岔子。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