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海之殇-特拉法尔加(1/2)
直布罗陀海峡,特拉法尔加海角。
密密麻麻的军舰,布满了海面,密集的船帆甚至遮挡住了大部分阳光,反射的白色光芒,十分耀眼。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海战,自从拿破仑计划远征英格兰时,就开始谋划了。
不过拿破仑.
波拿巴显然对海军不是很了解,他太高估法兰西的海军力量,也太低估英格兰的海军力量了。
在拿破仑的印象中,英格兰海军确实比较强大,但没有强大到可以碾压法兰西的地步。
但其实在这个时空,此时的英格兰海军有一百七十三艘主力战列舰,总排水六十六万吨。
而法兰西仅仅只有六十五艘主力战列舰,总排水二十五万吨。
且双方的蒸汽风帆战舰都还在实验性质阶段,没有明显代差。
特别是法兰西从大虞那里得到的水平往复式蒸汽机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建造最新一代蒸汽风帆战舰,还需要至少三年才能形成战斗力。
如果拿破仑能稍微等一等,或许双方差距就没这么大了。
但拿破仑等不了,他想现在,立刻,就要拿下英格兰一统西欧,然后才有资本与大虞竞争,颇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确实时不我待了,因为此时的大虞,有主力各型号战列舰两百一十七艘,总排水接近八十万吨(大虞没有造大量的一级战列舰,平均每舰的排水吨位不高)。
而且这还是压根没有下饺子的情况下,真要开足马力,随随便便搞出一百五十万吨总排水的海军来。
这就是现实,欧洲单个国家跟大虞的差距太大了,所以为了获取跟大虞竞争的资格,成为西方霸主,甚至欧洲皇帝是唯一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制定了远征英格兰的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维尔纳夫率领的法兰西、西班牙联合舰队需要先驶离法兰西,装作去袭击英格兰海外殖民地的样子,吸引英格兰舰队主力追击。
而等到英格兰海军主力去追击之后,法西联合舰队再折返回来,掩护十几万精锐陆军登陆英伦三岛,完成对汉诺威王朝的消灭和对英格兰王国的控制。
嗯,计划很完美,但可惜法兰西海军并不具备执行这种高端操作的本事。
法兰西海军在战舰性能,军官指挥能力和士兵素质上,都被英格兰海军远远甩在后面。
法军主帅维尔纳夫更是早在法兰西远征埃及的阿布基尔湾海战中,就被英格兰人吓破了胆,打断了脊梁。
因此维尔纳夫率领的法西联合舰队刚刚离开法兰西不久,立刻就被英格兰海军给盯上了。
维尔纳夫驶向西印度群岛,却发现英格兰舰队并未放松对英吉利海峡的监控,并且纳尔逊很快找到了他的踪迹。
维尔纳夫畏惧英格兰海军的强大战力,不敢继续执行拿破仑的策略,赶紧选择返回本土,并一回来就窝在西班牙加的斯港中消极避战。
拿破仑数次催促他执行命令,维尔纳夫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愤怒的拿破仑不能容忍如此懦弱的行为,于是决定用罗西尼中将取代维尔纳夫。
可这反而深深刺激了维尔纳夫,因为维尔纳夫知道拿破仑不满意他,但只要他手里还握着舰队,拿破仑就必须倚重他。
可要是一旦被取代,一切就都完蛋了,回到法兰西本土的他很可能被丢进监狱里面。
于是维尔纳夫在得到罗西尼中将会来取代他的消息之后,便匆忙制定了作战方案,抢在罗西尼到达之前,率领几乎全部战舰从加的斯港出发。
他想前往地中海,配合安德烈.
马塞纳元帅对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王国的进攻,以获得拿破仑的重新信任,稳固自己的地位。
但维尔纳夫刚率主力出港,英格兰海军就贴了上来。
维尔纳夫这会又害怕了,他知道自己躲不过英格兰海军舰队的追捕,于是下令舰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将战场就限定在特拉法尔加海角周围。
维尔纳夫的计划是,舰队转弯之后,就可以让母港加的斯港处于下风口,也就是顺风的位置,如此一来,一旦战舰受损严重,立刻就可以顺风跑进加的斯港维修。
这样的话,即便战败,也有很多战舰能保存,保留了继续与英格兰海军周旋的能力。
但就在这个时候,英格兰海军神奇般在霍雷肖.
纳尔逊将军的率领下,突然出现。
面对正在旋转阵型的法西联合舰队,纳尔逊当即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从中间插入,把法西舰队切割成两半,用我们的侧舷对准法西舰队的舰艏!”
副官震惊的看着纳尔逊,插入法西舰队中间,固然可以极大杀伤敌方战舰,但这个插入的途中,英格兰舰队需要先用舰艏对着法西舰队的侧面。
也就是说,英格兰要先承受密集的火力,然后才能用密集火力轰击法西舰队。
“执行命令!”
纳尔逊将军坚决的下达了决定,他的旗舰胜利号发出了著名旗语,‘英格兰希望每个人都恪尽职守’并第一个冲向法西舰队。
震天的轰鸣声响彻海峡两岸,数十艘战列舰在这片小小的海面,猛烈对轰,火炮发出的橘红色火焰与在烈火中燃烧的战列舰交相辉映。
纳尔逊的英勇,激励了本来在各方面都优于法西舰队的英格兰海军。
胜利号先是追着三叉戟号这艘一级战列舰猛打,结果发现三叉戟号不是法兰西舰队的旗舰,不远处的布森陶尔号才是,胜利号于是又追了上去。
终于,胜利号所代表了英格兰舰队拿到拉拢T字位,他们用侧舷的几十门火炮对着法西舰队的舰艏猛轰,顿时将法西舰队打的死伤惨重。
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海战,法西舰队宛若一头蠢笨的老牛,被英格兰这条强大的老虎各种爆杀。
下午三点五十分,法军最后的反扑,马努迪瓦少将率领的法西联合舰队前卫被击溃,战斗正式结束。
法西舰队自指挥官维尔纳夫以下,超过八千名海军士兵向英格兰投降。
另外还有接近四千五百人战死,两千多人负伤。
三十三艘战列舰中,二十一艘战列舰严重受损后被俘,一艘被摧毁。
而英格兰这边,仅仅战死四百五十八人,负伤一千二百余人,二十七艘战列舰无一战损。
这是霍雷肖.
纳尔逊的天才胜利,是英格兰海军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纳尔逊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英格兰王国的救世主。
因为假如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格兰不是以这种一比十的战损大胜,哪怕是平局或者惨胜,拿破仑的下一步就不会是倾尽全力继续在陆地上攻击俄奥两国,而是跟两国讲和,举国跨海远征英格兰。
只要法兰西的陆军一上岸,英格兰王国就完蛋了。
但代价也是巨大的,战斗到接近尾声的时候,挂满胸章在甲板上指挥作战鼓舞士气的纳尔逊,被法舰敬畏号上帆索射击台上的狙击手近距离命中。
等到胜利号舰长哈代将军找到纳尔逊的时候,他已经时日无多,哈代赶紧向他报告了战况,法西联合舰队惨败,至少二十艘战舰被俘。
纳尔逊脸上浮现出了欢喜的神色,说出了最后一句神志清醒的话,“他们做到了,打穿了我的脊椎,但感谢上帝,我尽忠职守了!”
两个小时后,这位英格兰海军的军神,王国的拯救者,在内脏损坏带来的失血和子弹铅毒的折磨中死去,特拉法尔加海战结束,法兰西失去了踏上英格兰本地的最后机会。
。。。。
特拉法尔加海战与奥军在乌尔姆的惨败,是几乎同时发生的。
当拿破仑知道这个消息,绝望的大骂维尔纳夫无能之后,就开始封锁消息。
因为海军基本全完蛋之后,拿破仑就只剩下了一个选项,那就是击败罗斯帝国和奥地利帝国。
让他们屈服在法兰西的刺刀下,然后封锁整片大陆,让英格兰一张布,一件五金工业品都卖不出去,活活把英格兰穷死。
只要英格兰没了钱,就失去了继续进攻法兰西的能力,等到法兰西的新一代蒸汽风帆战舰完成下水和战前训练,再一次的跨海远征,就可以实行了。
11月中,拿破仑到达维也纳以北,开始亲自指挥法军。
但形势对于法兰西来说,其实不太有利。
因为奥地利帝国放弃了维也纳看似首都不保,大输特输,实际上却是扔掉了包袱,得以轻装上阵。
奥地利帝国也是一个大帝国,即便在莱茵兰损失了六万人,但依然拥有超过十万军队,同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带来了俄军主力五万多人。
此时,名义上以库图佐夫为指挥官的俄奥联军有大约十万人,在维也纳正北的奥洛穆茨周围与法兰西军队主力对峙。
维也纳西北边的波西米亚,有斐迪南.
约瑟夫大公的大约一万军队和数千波西米亚民兵。
维也纳东南边是刚刚从意大利撤回来的卡尔大公南路军,包括本来要去支援莱茵兰的那三万人,一共七万军队。
维也纳东面偏北,则是由老将瑞恩斯坦指挥的两万比利时陆军(鲁藩军)以及一万匈牙利武装骑兵。
而法兰西在维也纳周围,满打满算也就是九万人左右,而且他们还要分别占据维也纳等城市,能用来机动作战的,也就是七万出头。
也就是说,法兰西军队现在实际上是处在差不多二十一万俄奥联军的大包围中的。
同时,由于已经深入奥地利境内,拿破仑无法单纯靠从法兰西国内调集粮食,来保证一路过来的十几万大军补给,必须就地筹集军粮,这又导致了法兰西占领军与奥地利百姓的矛盾。
最后,俄皇亚历山大一世来之前,已经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
威廉三世达成了波茨坦条约。
腓特烈.
威廉三世同意,如果他不能劝阻法兰西放弃敌对罗斯帝国的态度,那么普鲁士将会征召八到十万军队,加入第三次同盟。
而拿破仑十天前就拒绝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
威廉三世的调停,按时间来算,普鲁士应该就会在这几天对法兰西宣战,最多一个月,普鲁士的军队,便可能出现在战场上。
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拿破仑却看到了一条胜利之路。
法皇对他的心腹兼挚友,帝国近卫军司令贝西埃尔元帅说道:“亚历山大与弗朗茨都是自以为是的蠢货,他们一定现在心里一定充满了怒火。
亚历山大觉得俄军没有及时赶到战场上,大大损伤了他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