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06章 北固山下水波兴(1/2)

不得不说,卷虽然可能不是一个好词,但从万万人中卷出来的人,那是真的好用。

状元出身的梁国治,很快就帮莫子布理清了后勤系统。

特别是这十几万民夫的安排、使用,以及对尚在南京城中三十几万居民的安抚和控制。

梁国治几乎是完全从头开始整理,就依靠随军来的一些士绅和城内残余官员,不到七天,立刻就井井有条了。

这给了莫子布极大的帮助,我们的光中皇帝终于能把自己从繁琐的后勤工作中解放出来了。

除此之外,梁国治对于乾隆的病情推断,也非常准确。

就在梁国治走后的第二天,乾隆就已经完全清醒,可是这位满清皇帝很快发现,他脑袋里一片混沌,好像有什么特别紧急的事情要安排,可仔细一想,脑袋就会一阵阵抽搐般的疼。

同时,乾隆看着和珅那张俊秀的脸虽然觉得亲近,但也想不起来这是谁了。

张嘴想问,话还没出声,淅沥沥的口涎却先从嘴角流了下来,面部肌肉被一牵扯,不但嘴歪了,眼睛也斜了。

这一下,屋内的满汉大臣们如丧考妣,被这巨大的打击,完全给干沉默了。

只不过满人是真的感觉天塌了,汉臣则是伪装的。

又挨了两天,乾隆情况好转,能在人搀扶下起来缓缓移动了,不说话的时候,也没有眼歪嘴斜了。

但是一说话,完全就原形毕露,而且话说不清楚,几乎没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屋内,传来了茶碗掉落到地上摔碎的声音,几个小太监依旧跪在地上,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但你要是仔细观察的话,很容易看出来,他们早就没了原先那种大气也不敢出,发自内心的恐惧了。

和珅更是轻松,就像是没听见一样,与以往乾隆咳嗽一声他都要赶紧过去说吉祥话哄开心,完全判若两人。

这人呐,不管是你有多高的地位,一旦你连自己身体都不能掌握的时候,就不要再想掌握其他的了。

特别对于乾隆这种以自身能力驾驭万万人的主,清晰的头脑,强健的身体,就是最重要的权力承载体。

可一旦失去,就是他权力甚至肉体的末日。

历史上乾隆晚期甚至被和珅牢牢控制,使得和珅成了名副其实的站皇帝。

此时也一样,随着乾隆的卒中,和珅的权力猛然间就飞速扩大了。

他看着面前矮胖矮胖的六阿哥永瑢,永瑢则略显有些讨好的看着和珅。

因为这几天来,唯有和珅在的时候,乾隆才会稍微安静一点,比如这会,和珅不在乾隆身边,乾隆就开始发脾气乱喊乱叫。

更重要的是,在所有人中,和珅是唯一能基本搞清楚乾隆在说什么的人,每当乾隆开始嘶吼的时候,只有和珅转译的,他才不会愤怒的摇头表示不对。

这非常重要,代表着和珅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乾隆的代言人。

“和大人,值此我大清危急存亡之秋,小王本来心急如焚,可一见到有和大人这样的忠臣良将掌控局面,心里就觉得安心的不少。”

作为乾隆皇帝的第六子,永瑢这话,实在是够肉麻,态度放的够低的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他虽然是目前最年长的阿哥,足足三十四岁了,可是偏偏在他十七岁那年,就被乾隆过继给了康熙第二十一子胤禧。

嗯,把自己儿子,过继给自己叔叔当孙子,非常典型的通古斯人伦理观。

所以六阿哥永瑢严格来说,并不能算乾隆的儿子了,当然也就没有了一丝一毫的继承权。

但他不甘心,因为那次过继,就是乾隆玩的小花招。

当年乾隆看永瑢逐渐年长,为避免开始有人站队投资,于是干脆把还算有点贤名的永瑢,给过继出去,断绝了下面人的念想。

和珅看了看永瑢,又听到屋内乾隆更嘶声的咆哮,知道自己必须要马上进去了。

于是他非常直接了当的问道:“六阿哥真觉得和某是在掌控朝政,或者说六阿哥觉得我可以?”

永瑢脸色更加恭敬,“只要和大人在皇阿玛身边一天,自然就能掌控一切,至于外面些许小事,我永瑢,愿意为大人分担。”

和珅懂了,永瑢还是知道分寸的,没想着一步到位什么的,他只想与和珅联合起来,一个控制住乾隆,一个控制住外朝。

可不要以为满清好像马上要倒了,这些没有意义。

哼,有意义的很,再怎么说满清还有大半壁江山,就算很快会掌握不住,但河北、山西、甘肃、关外、漠南漠北和青塘还是稳稳在手里的。

这些年,和珅帮助乾隆到处搜刮的,强迫官员上缴的养廉银,加起来还有两千多万两呢。

就算什么权力都不要,光是这些银子,就足够人冒任何风险了。

和珅点了点头,正要先回去安抚乾隆,突然又想起了袁守侗对他说过的话。

和珅此时还没有进化成以后那个老奸巨猾,因此没太想到袁守侗这人精老卷王的背后含义,他反而觉得很有道理的对永瑢说道: “陛下如今不能理事,江宁看来是守不住了。

六阿哥如果想要有人支持的话,不如力主督促穆克登阿把江宁城中的几万旗人营救出来。

如此回到京城,这些人承六阿哥的活命大恩,自然就会拥护六阿哥。”

永瑢一听,顿时觉得很有道理,他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压抑不住的笑意,“多谢和大人提醒,小王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俩二傻子。

历史上就不通兵事的和珅,他以为穆克登阿一出,不说击败兴唐军,至少能让双方势均力敌,既然可以这样,那接一点人出来,问题应该不大。

永瑢也差不多,虽然他素有贤名,但也就是不傻而已。

他不像永瑆是个书呆子,不像永炎也就是后来的嘉庆毫无应对事务能力,遇事只会说‘这可如何是好。

’ 这就是个普通人的水平,绝对称不上有多聪明更遑论人杰,离他老爹乾隆差了十万八千里。

是以永瑢比和珅多了解前线一点,但他也以为,击退兴唐军难,但掩护满城里面的旗人撤退是问题不大的。

当然,永瑢觉得,妇孺扯不出来也无所谓,蒿椿和成德这样悍将以及万余丁壮能出来就行。

。。。。

此时的内河舰队作战,作战的主力,其实是一些非常小的哨船。

主要作战目标也不是敌军水师,而是长江及其支流,还有各大小湖泊中的水贼。

因此这就要求满清的水师不必造大船,而要多造小船,一种几十吨的小船,小的装两三门,大的装五门几十斤左右的小炮,然后配几个鸟枪手和弓箭手。

特点是快,因为有足够的桨手,可以在江上来去如飞,什么样的小河道都能挤的进去。

而且并不是没有伤害力,在面对那些水贼小船的时候,哪怕几十斤的小炮轰一发,只要打中也是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

农历七月二十二,莫子布在镇江北固山上,看着远处江面从扬州大运河中冲出来的三百多艘这种小船,口水都流下来了。

这是多好的南洋殖民者啊!

二三十人驾小船一艘,有炮有铳,行动飞快,水性高超,在长江这种大河里航行起来,都跟白鳍豚一样快。

这只要拉到多河流的南洋,有足够的后勤支撑给他们的话,一定能把那些土著全部干翻的。

要是能有一千条这样的小船,再配合兴唐海军的大战舰,这南洋谁来了也不好使。

“多好的儿郎啊!”

莫子布非常眼馋,他看着周围的江南士绅,“谁能为朕招揽他们,用之南洋。”

梁国治经过半个月的相处,已经摸清了莫子布的脾气,于是直言不讳的说道: “陛下要招揽他们,现在恐怕不行,因为这些人大部分是大运河上的漕工,现在他们正以为陛下出身海上,会切断内河漕运,而颇为敌视我大虞呢。”

莫子布早就知道这点,于是带着笑意回头看着梁国治,“总理以为,朕该不该取消漕运呢?”

梁国治也带着笑意看向莫子布,“臣以为漕运是否取消,不应该由三五人就来决定,而要看漕运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以及海运因其季节性的弊端,是否能承担运粮于北的重任。”

莫子布明白了,梁国治其实更想说的是,莫子布到底该如何安置北方,甚至要不要像大明那样定都北京顺天府,而把南京应天府当成陪都。

如果要这么来,那么大运河就必须保留。

因为在没有蒸汽机的时代,海运会受到季节的限制,危险性也不小,专门用来运粮食,是肯定不值得承担这么大风险的,太不划算了。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兴唐水师已经被打的大败了。

呃,确切的说,是莫子布收揽的绿营长江水师正在溃败。

他们被穆克登阿的漕标和河标三个水师营一顿暴打,那些作为主力的漕帮子弟更是英勇无比。

江面上欢声大作,鼓声阵阵,满清水师在后面士气如虹的追,莫子布的绿营水师则丢盔卸甲,他们为了跑的快一点,甚至连船上的小炮都丢进了水里。

只不过,满清水师完全没注意,这些投靠莫子布的绿营水师不是往更好逃的下游跑去,而是费劲巴力的往上游逃窜。

穆克登阿完全没觉得危险,他甚至兴奋的亲自在江对面的瓜州亲自擂鼓助威,清军一听更加兴奋的追击。

继续追了二十多里,清军斩获不少,但也因为疯狂划船而有些筋疲力尽,此时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江中沙洲,世业洲。

长江到了世业洲这,立刻被分为两道,清军指挥官只稍微考虑了一下,就下令继续追击。

因为就算追不上了,还可以在世业洲登陆休息的嘛。

只可惜,他们的胜利到此为止了,莫子布看到清军水师追击到世业洲分兵之后,立刻命人在北固山上点燃狼烟。

隆隆的战鼓声敲响,刚刚分兵的清军惊恐的发现,远处出现了巨大的战舰,他们顺水而下,如同陆地一般,看起来不得有上万料?

“铁索连环船,他们有铁索连环船!”

一个清军水师把总惊恐的尖利大叫了起来。

没错,就是让曹操吃过大亏的铁索连环船。

这其实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水战战术,使用得当可是大杀器。

就比如此时,兴唐水师把他们的大船用铁索锁在一起,然后顺着水流而下。

这些大船极高,从清军的小船往上看去,别说炮击大船甲板,他们连甲板都看不见。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