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41章 仁德大王除三害(1/2)

王宫万寿殿中,莫子布带着从顺化赶来的首辅裴建南,以及北河的邓陈常,裴世达等人,正在紧张的进行改制。

这红河平原,如果不算高平、谅山和靠近云南的那些高山密林,实际上只有三万平方公里大小。

这地方有多大呢,比海南岛还小六千平方公里,只有广东省的百分之十七左右。

而在这么个小地方,竟然挤了山西、太原、京北、海阳、安广、清化外镇、山南上下等八个镇,下面的府县社等多如牛毛。

之所以会变成这样,一来是统治需要,把行政单位设的多一点,就不方便高门跨州连郡了,一旦有这种高门出现,朝廷就直接打击。

二来是多设一点行政单位,就能多出一堆官帽子,这样可以多安置一些官员。

要知道,哪怕就是高门学子,他们勤学苦读十数年,也是需要地方‘发挥才干’的。

但莫子布不需要这样,他需要一套便捷不臃肿的行政单位来为他编户齐民。

于是经过十几天的讨论后,莫子布直接将整个北河改为了安南道,下面就是府县乡三级。

其中京北、山西、海阳、山南上镇、清化外镇,这五个镇全部被取消。

京北、山西、海阳直接归东京管辖。

山南上镇撤销,改山南下镇为山南镇。

清化外镇取消,改清化内镇为清化镇。

其余保留的镇都改为府,现在存在的府改为州,只是品级高一点,职权与县相同,县以下的各种社、村,全部合并统统改为乡。

搞完了这个,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郑锦水适时的进来提醒。

“大王,今科琼林宴准备好了,请起驾准备赴宴吧。”

。。。。

琼林宴中,这次中试的八十人中,一半以上会直接获得知县的资格,其余也会安排到朝廷基层,莫子布可不想再过顺化那样基层官吏都被高门掌握的苦了。

一一接见之后,终于轮到了一甲进士出身的阮庄等人了,莫子布一眼就看到了这个家伙。

说实话,他们能中一甲,不是因为他们的文采有多好,而是思想跟着莫大王走了。

阮庄望着座位上的莫大王,只觉得眼眶中突然出现了一阵水雾,他甚至连莫子布的相貌都有些看不清楚了。

其他人也好不了多少,众人拜倒在地,感激涕零,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就要当一县的知县了。

阮庄最是激动,他说起来还有个寒门,但家道早已衰败,为了供他读书,家中几乎是倾家荡产。

可是他考了三次,都没能中试,如今快三十岁了,种地种地不会,想去乡里的私塾教书也不行,因为早就有先生了。

所以他这次才会饿着肚子来参考,因为家中实在没钱了,他是抱着此科不中,就直接跳进富良江的心思来的。

结果没想到直接就中了,还是一甲进士,很快就要一步登天成为知县老爷了,怎能让他不激动。

“你就是山西阮庄?”

听到莫大王的问话,阮庄赶紧站起身来,弯腰低头,语带颤抖回答道:“回大王,学生就是阮庄。”

“很好,你很有见识,孤王问你,这北河如此富庶却民不聊生,是因为什么?”

阮庄连想都不想,直接就答了出来,因为这个问题,他思考过起码几十遍了。

“郑氏僭主以霸府统治北河,名不正言不顺,是以不能使人心服膺,遂与高门勾结,一起鱼肉百姓,使百姓如在水火之中。

又放纵三府军为非作歹而不能制止,是以朝堂上下,乌烟瘴气,贪腐成风,民不聊生就成了必然。”

“说得好!”

莫子布大赞,看着在座的寒门士人说道:“众卿都是北河的大才,正因为郑主的黑暗统治,才不能出头。

这北河有三害,一害在三府军,我已击灭之。

二害则是尸位素餐,鱼肉乡里的高门。

三害乃是那些甘愿做芒奴而不愿做汉人的害群之马。”

“谁愿意为孤王,继续灭此二害?”

听到莫大王的玉音放送,阮庄又是第一个跪下了。

什么同宗高门,什么乡党之情,这些能给老子一个知县的官位吗,能让自己衣食无忧吗?

只有真真刻苦铭心的穷过,才知道可以成为人上人机会的可贵。

“学生阮庄,愿为大王除此二害!”

“学生陈辉林,也愿为大王除此二害。”

莫子布大喜,这次寒门科举,唯一让他觉得有培养兴趣的,就是这两人了。

嗯,莫子布自然不会知道,历史上十年后,阮庄科举不成,回到乡里成了当地有名望的乡老。

阮文惠进北河后,末代郑主,也就是郑森之子郑楷逃到下雷乡,结果被他擒拿,送给了西山军。

陈辉林则跟随后黎王朝末代主昭统帝黎维祁前往中国,黎维祁在满清郁郁而终后,被勒令回到桂林的陈辉林冒死前往北京,协助阮朝将其遗体送回河内,此后就在桂林定居,再也没回过安南。

“既愿除害,当有宝剑赐下,孤王已经在文德殿中为你们准备好房间,自明日起,你们都跟着我,学习如何除害。”

嗯,哪怕就是这种丐版打土豪分田地,那也是要学的,要是现在这样放他们下去,大部分人一定会把事情办砸。

所以必须要搞一个学习班,让他们知道下去了要如何办事,才不会使这些人走错路。

等到学习完毕,就让这些寒门士子在安全处和近卫军的配合下前去任职,方能事半功倍。

四十五天后,学习班学习完毕,莫子布终于可以动手了。

因为等到他们下去之后,北河的东京承天府,太原府、山南府、安广府这个四个府的知府,都换成了投靠莫子布的高门。

府之下三十八个知州、知县,甚至最小面几百个乡老,都换成了寒门士子。

而莫子布又为每个寒门的知州、知县配备一个殿前安全处的队长做县丞,一个中卫以上的军官做县尉,以及一百人的军队做衙役,这些人就是武的一手,协助他们镇压地方用的。

一切准备就绪,莫子布突然对外放出风去,说黎贵惇不肯把孙女嫁给他,还多有中伤之语,有藐视君王之罪,立刻下狱查办。

紧接着,就在莫子布正式下令拘捕黎贵惇之后,吴时仕出来状告黎贵惇,举报他的大越通史把莫大王的伯祖莫登庸写为逆臣。

莫子布大怒,下令立刻缉拿参与协助黎贵惇编纂大越通史的所有人员,又在王宫外设立铜匦,效仿武则天匦检制度,鼓励检举。

一夜之间,莫子布就收到了检举信数百封,全是被莫子布授予了官职的寒门士子指使至亲作为检举人,来检举其他高门的。

莫子布拿着检举信,又翻出昔日北河高门交给郑森,批驳莫子布檄文的‘效忠书’,在大朝会上大发雷霆。

当时是,门外就站着安全处的红巾力士,一种额头缠着红色抹额,专门负责审讯与诏狱的专业人士。

我莫大王每念一个名字,红巾力士就进殿来拿下一人,气氛异常紧张。

郑森的前女婿,山南大户,前恭武侯,山南上镇镇守阮廷恭扛不住了,在莫子布念到他名字的时候,对着莫子布破口大骂: “南贼,早知你没安好心,我看你一人能敌北河全体乎,日后必将不得好死!”

“去你妈的!”

我莫大王大骂一声,飞起一脚将阮廷恭踹翻在地上。

阮廷恭兀自还要大骂,一旁的陈光祖上前,拎起阮廷恭,手起刀落,一刀就把他的脖颈大动脉割开了,鲜血喷洒的满万寿殿都是,连莫子布身上都溅了不少。

终于有个不知死活的了,莫子布退回王座,借机进一步升级动作,“陈光祖,你亲自带队,抄了谅江阮氏,一个都不许走脱!”

随后莫子布继续拿着检举书,一个一个的下达命令,同时,阮廷恭的鲜血,还在这万寿殿中蜿蜒流淌。

所有人都吓得魂不附体,至此才知道莫子布的手有多狠,他竟然想把整个北河的高门都连根拔起。

裴世达等人更是满头大汗,如获新生,好像那交出去的十几万亩土地,也不是那么心疼了。

。。。。

诏狱中,黎贵惇终于感觉有些不对劲了,因为原本哪怕在狱中,他也是众星捧月。

但到了现在,虽然他还是住着单间,却已经没人敢亲近他了,不但不亲近,饭食也开始变差了,跟其他犯人一个样子。

而就在黎贵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郑锦水再次出现了,他也不废话,直接在纸上,一条条写满了莫子布这些天的操作。

黎贵惇看完,只觉得胸口闷热难当,未几,噗的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这位北河大儒惨哼一声。

郑锦水淡淡一笑,“桂堂先生,其实上次在下来,就是大王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只可惜你没有珍惜。”

“小贼,是你在从中使坏,哪有第一次谈就是最后通牒的。”

黎贵惇恶狠狠的看着郑锦水,再也无法保持一个大儒的修养了。

郑锦水哈哈大笑,“桂堂先生,都这个时候了,还不能坦诚一点吗?

你敢说你不知道我家王上要干什么,也不知道你自己心里想的是什么?

你还以为我王会向你妥协,因为治理北河还得靠你们。

哼哼,桂堂先生你想的太多了,也太小看一位天纵英主了。

你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却数典忘祖,竟然还有脸说什么没给机会,桂堂先生不觉得可笑吗?”

黎贵惇刚想辩驳,突然又收住了嘴,他惨笑三声,浑身一阵抖动,一盏茶后才恢复平静。

“我明白了,莫王一开始就没想给我活路,他要把我这完善南国山河南帝居理论的人,当成杀鸡儆猴的那只鸡,我确实低估了他。”

“能给延河黎氏留一点血脉吗?”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