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抽象的郑森(1/2)
虽然已经得到了黄五福的通知,郑主郑森也知道了全盘的作战计划,但郑军的行动速度,仍然非常缓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郑森并没有带大军出击的经验。
而他受到的帝王学教育,又使郑森相信,统带这样的灭国精兵时,权柄不能操持在他人手里。
是以,郑森在无法完成指挥大军的情况下,又没有指定一个合格的指挥官,而是要求各军督领、统领都直接听命于他。
这使得整个郑军完全失去了统合,前中后三军完全各行其是,表明上都在听从郑森的指挥,但实际中却是各玩各的。
其中作为先锋的前军黄廷体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怎么做,四处抢劫,祸害躲藏起来的广南百姓却是一把好手。
郑森严令黄廷体每日行动不得少于四十里,但实际上每日只走了二十多里,至于大军主力就更慢了。
而中军清化阮潘和山西段阮俶部互相不合,一路上吵吵嚷嚷甚至互相敌视。
而他们作为外镇镇兵统领,又同时对护卫郑森的三府军不满。
因为一路而来,由于缺少成熟的供应体系,大军的给养一直是紧巴巴的。
但护卫郑森的三府军却有极大的特权,粮草一直是优先供给他们,这自然让清化和山西的镇兵们大为不满。
他们看不上这些自诩帝王羽林的三府军,而三府军,也看不上这些外镇的穷棒子兵,互相之间甚至闹出了小规模的火并。
之后清化兵和山西兵抢不过三府军,就干脆把要送到前军给养给截留了。
这边黄廷体还在快乐的带着手下士兵‘打野’呢,烧着杀着,抢着掠着,突然粮草没送上来。
这还能忍?
作为黄五福的养次子,黄廷体自小除了他兄长黄廷宝和养父黄五福那是谁也不服,这亏他自然不肯吃。
于是这位先锋将军根本不管前锋重任,竟然丢下八千大军,带着二三百心腹精锐跑到郑森面前大吵大闹。
而郑森这个糊涂蛋现在才知道下面已经闹的不可开交了,不过呢,郑森作为国主还是有一定威信的。
于是在他的调停下,各军督领、统领都找出了‘坏事’的捣乱分子加以严惩,然后大家一起‘和和气气’的吃了一顿酒宴,算是勉强把事情给摆平,把规矩也定了下来。
好家伙,国家大军出征,搞得像是黑社会堂口开大会请阿公阿叔主持公道一样,连背锅的小弟都准备好了。
而且黄廷体擅自离开大军回来形同逼宫,郑森没有追究,其他人也没有提,好像黄廷体根本没犯军律一般。
腊月二十,莫子布在香茶县城伸长脖子等了足足四天了,还是没见郑军的动静,就连郑军的探马也没看见。
搞得莫子布还以为预判失误,或者他的意图已经泄露,郑军不走香茶县南下了。
裴得宣吓得额头全是冷汗,他摇了摇头,肯定的对莫子布说道: “大将军,海阳裴氏全族都住在海边,也涉足海贸,若是不同意则罢,一旦同意,绝不敢阳奉阴违。
且我叔父裴世达没有必要耍手段,就以大将军给出的条件,成则裴氏为北河豪贵,败也无所损失,何必多此一举?”
莫子布思考了一会,确实如此,裴世达确实没必要摆他一道。
且郑军的进军路线迟早莫子布会知晓,有足够的时间从容退走,摆一道也害不了他。
武世秀和陈联也露出了赞同的神色,武世秀甚至脑洞大开的预测道: “会否郑军路上遇到了瘟疫,或者北河出现了其他变动,导致大军南下迟缓乃至返回。”
这边众人还在猜测,心急火燎的等了半日以后,消息终于传来,然后,就把兴唐军上下军官,给雷了个外焦里嫩。
虽然是后面才追随莫子布,但已经习惯了兴唐军高效的陈联大为吃惊。
“郑军离香茶县不过四百里路程,就算不急行军,十日也该赶到了,结果现在十日才走不到一半,所谓北河精兵,就是如此,这会不会有诈?”
陈光耀也觉得不可思议,“要是消息为真,那郑森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国主,因为他根本控制不了下面的兵将。
但是,他都这样了,是怎么敢把举国之兵带在身边的?”
在此时兴唐军众将心中,慑于北郑昔日南洋第一强国的风头,基本是把北郑当做鼎盛时期缅军一个档次的。
所以对北郑大军在郑主郑森的指挥下还这么抽象,都觉得难以理解。
其实这是他们不知道,历史上郑森比这抽象多了。
当时黄五福驻兵顺化,郑森驻兵清化外镇。
北郑封阮文岳为前锋将军,西山校长,把阮文岳顶在最前面南下去打阮褔映。
结果阮文岳一帆风顺,把广南阮氏杀的就剩阮褔映一根独苗外带旁系小猫三两只。
可是北郑在未出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郑森先在清化外镇搞得郑军自己鼓噪火并,不得已只能把三府军带回东京,以平息三府军(优兵)与地方镇军(一兵)的矛盾。
然后黄五福呆在顺化城,在这种开发几百年的熟地,也没有打仗,竟然搞出了瘟疫,三万郑军病死过半,连黄五福自己在撤离顺化的时候都病死了。
抽象吧,比起历史上的骚操作,现在才哪到哪。
阮文惠也是因此看到了北郑的拉胯,才敢带大军北上进攻。
一时间,众人都觉得很难消化这个爆炸性的消息,想当初黄五福直下顺化,操作多么顺滑。
简直就是戏曲里唱的那种千里奔袭擒王灭国之壮举,与现在比起来,差距实在太诡异了。
不过大部分人还沉浸在郑军所表现出来拉胯超过想象时,瑞恩斯坦却有不同的意见,他把额前的金发捋顺,然后站起来对莫子布说道: “大将军,从分析来看,北河国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强,如果我们继续在这里等下去的话,恐怕顺化城的城墙都被轰塌了,郑军还不会赶到香茶县。”
“更危险的是,我们占领香茶县后,自然就会隔绝援军与顺滑郑军的通信,那位太监将军迟早会发现问题。
而我们在城外的军队,实际上只有武定与第二客家两个团,精兵不过两千,战兵也只有五千。
而城内有一万五千北郑军队,一旦让他们从出城偷袭,就算我们能抵挡的住,但伤亡也会很大。”
“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大军在香茶县的秘密最多还能保住五天,五天以后,就算不暴露,敌人也会猜到。”
边和团副官,普鲁士人弗德里克中校也站起来说道。
莫子布知道这些人想干什么了,他笑着对瑞恩斯坦一挥手,“准将,说出你的建议吧。”
瑞恩斯坦把地图铺开,指着地图上的顺州(今越南东河市社)说道:“顺州据此一百三十里,现在也还在北河的控制中,我猜郑军一定会在这里落脚。
我建议大将军抽调各团精锐,只需要六千人,火药、铅弹备齐,直接突袭击溃他们。”
莫子布听罢,来回踱步思考了半分钟,随后把右拳往左手中一砸。
“有搞头,这仗就该这么打,老瑞,你想担任这次进攻的主将吗?”
瑞恩斯坦摇了摇头,“这支军队中,能让六千被选中的精兵完全听从命令,就像是儿子面对父亲那样听从命令的只有大将军了。
而我,则希望大将军把所有的骠骑兵交给我,我听说北河有一支精锐骑兵,如果能俘虏他们,那么咱们的骑兵团,就有指望了。”
“哈哈哈哈!”
莫子布大笑了起来,不管是拍马屁还是真心话,这听起来总是让人舒服的。
“那咱们就定下标准来,此次出击,首要任务是击溃郑军,其次要尽量多杀伤,再次要俘虏郑军的精锐骑兵。”
说着,莫子布轻蔑的一笑,“至于郑森等北河高官,不必要刻意逮拿,免得杀了庸才使英雄出头。”
诸将一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而莫子布此刻统带的大军中,除去各地驻防的,只有近卫军的元从、羽林两团。
嘉定镇的龙门、龙旗、白马三团。
唐山镇的中南、泰西两义从和共和第一团。
其余都是按回良人组织的华人志愿兵与顺化京汉高门扈从兵。
命令下达后,莫子布很快从正规军八个团中挑选了四千人,回良人中挑选一千人,又从海军舰队中挑选一千陆战兵。
一共六千人组成精兵,由莫子布亲自统帅,星夜北上,夜袭郑军。
而剩余的部队,除了在香茶县留下一千人保障后路以外,则由泰西义从团千总路易.
库伦率领秘密南返,加强围困顺化的军事力量。
。。。。
雷阿虎将自己的抹额展开,拿起毛笔,在明黄色的抹额正中,写上了龙门二字。
自从入伍以来,这个乡间的恶霸少年,小时候连他们团长莫公都曾被他打的哇哇大哭的‘能人’,终于开始脱胎换骨了。
虽然他军衔依旧只是上士,但作战勇敢,枪法精准已经是全军闻名的了,而且他还识字,这就更不容易了。
看着他字写的非常工整,附近的战友也不断围了,要求雷阿虎把自己抹额也写上番号。
由于这次是夜袭,所以为了区分敌我,行军司准备火红与明黄两色抹额,朱漆勇字盔缠明黄色,普通军帽缠深红色。
目前在兴唐军中,除了两个近卫团以外,其他团只有中士以上的官兵佩戴朱漆勇字盔。
其余士兵则是顶着一种跟范阳帽差不多布质软帽,有点余钱的士兵则会自己购买一个铁壳内衬将之缝好,勉强增加一点对冷兵器的防御力。
就连欧籍士兵也不例外,他们的高帽不适合夜间作战,也下发了这种软帽,以至于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的。
“虎头,今夜的补给下来了,看看,好东西不少呢。”
黄四郎笑嘻嘻的把一个写着雷阿虎的布袋子交给他。
这是为了今夜突袭准备的临时用品,他们现在距离顺州还有三十里上下,根据探马密报,郑军两个时辰前到达了顺州,并且扎营住下,正是突袭他们的最好时机。
雷阿虎翻开布袋子一看,拿出一块用油纸包好的东西闻了闻,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上好糯米浇满了糖浆,开战前吃上一大块,一天都有劲。”
接着他晃了晃一个小酒壶。
“就是酒没装满,有些人杀贼不手软,偏偏喝不了酒,嘿嘿!”
几个客家士兵看了雷阿虎一眼,很有些不服气的样子,若不是军法压着,估计就要上来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