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最是人间留不住(2/2)
。。。。
两日后,乾隆再次召集最亲近的文士品鉴了一下这两句,然后在旁人提醒下,乾隆也终于领悟到这两句诗是在写什么了。
当即,十全老儿极为感慨,在他想来,这就是文人风骨吧。
一时间什么箕子、田横、苏武的形象都扑面而来。
一百多年了,这些明香人还在不忘故国,还以诗明志,更敢拿到自己面前。
真是 真是勇气可嘉。
所谓越缺什么,就越想要什么,有清一代就不要谈文人风骨了。
但偏偏乾隆的教育又是汉文明式的,他对于文人风骨,忠臣义士天然就有向往,有这个精神需求。
但满清朝中,呃..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丐版还是有那么点的,但完全不能满足乾隆的精神世界需要。
海东的朝鲜也有几个,但乾隆对此的反应是勃然大怒。
你们这些朝鲜棒子,祖先跟老子祖先出身仿佛,读了几本书就敢来谈风骨?
乾隆对于那些朝鲜臣子,大多嗤之以鼻,惹恼了还要狠狠惩戒,颇有种‘你他妈也配姓赵’的意味。
但林通以及背后的河仙不一样,他们是汉人,还是明之遗民,有这个资格。
所以,对于林通以及林通背后的人,抛开政治背景,乾隆还是有点好感的。
翌日,乾隆秘密下令两广总督李侍尧,让他彻查河仙背景,日后要做到严密监控,辨其忠奸。
若是确实只想做个西辽,那么经济上的要求,或可酌情满足,但不得让河仙之人长居大陆,乃至散播‘妖言’等。
枪炮、精铁、战船等军事战略物资,也不得输出半分。
五日后,随着乾隆对待河仙来人颇为和善的态度,以六阿哥永瑢为首的满清贵族,开始频繁邀请林通出席各种酒会,并允许林通在京城内自由活动。
又过了几日,乾隆下令,赐给河仙之主鄚天赐玉如意一柄,沉香拐杖一根,金丝菩提子佛珠三串,瓷器、茶叶、宫缎无算。
赐林通锦袍一套,玉带一根,并允许河仙来船返回之时,于苏杭采购瓷器、茶叶、大黄、绸缎等畅销品两船。
第二日,又再次追加赏赐铁锅三百口。
林通亲自到东安门叩谢,并立刻命人到广州通知武世营。
最上面的路终于打通,武世营可以开始贿赂惠州、嘉应州的大小官员,准备拉人下南洋了。
我好想请假啊,感觉脑子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