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13章 资本的战争、春节(2/3)

“没什么意思,就是搞你,好好的卖你石油,炒什么股票。”

次日,大年初二。

利斯镇核电厂遭受海盗袭击,并引发2号井泄漏的新闻,终于登上世界各国的电视台。

直到这一刻,人们方才知晓除夕夜发生了多么恐怖的事儿。

“据本台驻麦加记者提供的消息,2号井中心的辐射量,已经达到切尔诺贝利事件的二分之一,约一千伦琴,方圆5公里内的辐射值,是正常值的50万倍···”

“目前,利斯镇方圆200公里被划为禁区,麦加城也进行了紧急疏散···”

“东方时间凌晨4点,石油囯农垦军团派出3000人组成的敢死队,从海盗手中夺回核电厂控制权,并对核电厂避难所的技术人员展开营救。”

“接下来请看现场报道。”

画面中,数以百计的大功率抽水泵,整齐划一的排列在红海岸边。

远处,密密麻麻的高压水枪向天空,令现场下起‘磅礴大雨’。

身穿白色防护服,佩戴白色呼吸装置的东方总台记者,借助内置麦克风,向观众介绍抢救过程。

“避难所的大门,采用特种钢混材料制作,厚约5米,可防御1000颗小男孩,但由于辐射干扰了启动系统,再加上强行开门,会导致辐射渗入避难所,因此专家们连夜制定了十数种抢救方案···”

“万幸避难所的防护非常先进,目前内部1200余名技术人员,无一伤亡,且身体精神状态良好。”

“据悉,三元农业在避难所准备了可供万人使用10年的应急物资,目前避难所内也没有太多对外需求。”

“并且技术人员已经通过三元通信网络,先后与家人进行了通话。”

“至于现场为什么喷洒海水···”

“据专家解释,当前区域辐射量严重超标,犹如置身启动后的微波炉内,已经完全不适合无防护人类生存。”

“虽然我们穿上了防护服,但防护服表面在辐射的作用下,会快速升温,而喷洒海水,就成了降温途径之一。”

“当然,我们的防护服,还涂抹了三元建材研发的隔热保温涂料等等,希望大家不要模仿。”

随后。

现场记者又冒死来到海边。

“再就是,海盗遭受辐射,死伤惨重,但他们在登陆的时候,为了避免核电厂反攻,埋设了大量地雷。”

“目前三元农业的安保人员,正在使用三元建材研发的‘排雷胶水’,进行快速清理雷区。”

“该胶水犹如502,但绝不是502。”

“当扫雷设备发现地雷后,在这片区域注入一定容量的‘排雷胶水’,可临时避免工作人员触发机关。”

“当排雷人员找到地雷的时候,向地雷内部注入一定容量的‘排雷胶水’,可永久避免凝固该地雷的触发装置。”

“目前‘排雷胶水’在欧洲售价约每500ml/1欧元。”

总台新闻主动掐断了连线。

“观众朋友们,以上是利斯镇核电厂受袭事件的现场报道。”

“该事件发生后,红海航运暂停,苏伊士运河损失惨重,全球原油价格上涨,北美石油股暴涨45,欧洲石油股暴涨67···”

“不过,该事件对我方影响轻微···”

南河,开封。

一栋还算阔气的小洋楼内。

从事碳素生意的朱振宇,看完早间新闻,关闭电视,招呼在欧洲留学请假回来过年的儿子。

“今天我们早点去你姥姥家,要给你二姥爷拜年。”

刚满25岁的朱华,好奇道:“我姥爷不是独生子吗?”

“他还有个堂兄,家住佛陀庙。”

朱妈插话道。

朱华微微一呆,“爸妈,咱就别跑那么远显摆我出国留学的事儿了。”

“显摆个屁,咱这是求人办事。”

“一直没跟你说过,你爹的碳素生意,之所以做这么大,全托你二姥爷的福,是他老人家帮你爸从三元化工买下了一条二手的自动化生产线。”

“三元化工?

哪的官企?”

“不是官企,是一家乡镇企业。”

“走那少说话,多敬酒,知道吗?”

片刻后。

“爸,到平东县至少500里,咱开车去?”

“开车一小时,到了菏市就快了。”

一小时后。

朱华透过车窗,看着远方铺天盖地的养殖大棚,还有坐在车内都能闻得到的鸡粪味,“这是菏市?

我记得以前来,不是这样。”

“全推平了。”

“人呢?”

“分散到各区,有的养鸡,有的种香料,有的养鸵鸟,有的加工鸡肉,有的处理鸡毛,也有的生产鸵鸟绒羽绒服···都比咱家有钱。”

“都比咱家有钱?”

朱华很是难以置信,“咱家怎么也有百十万吧?”

“你不懂。”

朱振宇来到菏市厂内高铁站,停在收费处,肉痛的缴纳300元停车管理费。

“爸,这是黒停车场吗?”

“不是,是集体的,咱们属于外来户,占用人家集体资源,所以要多缴费,一天300块,当然,如果是集体的私家车,你停进去,不仅不要钱,车场管理人员还会帮你加满油,洗洗车,养护养护。”

爸你在说什么?

朱华确实不懂了。

片刻后。

朱振宇带着妻儿,花1200红钞购买了3张厂内高铁通票。

“爸,这车票也太贵了吧?”

“跟停车一个道理。”

终于,一辆厂内第三代电动机车先锋号,静音且平稳的停靠在菏市中心站。

朱华看着科幻元素十足的列车,忍不住揉揉眼,“爸,这是?”

“厂内高铁,欧洲有吗?”

“还真没有。”

“那就对了。”

一家三口上车后。

车厢内的吊顶电视,正在插播泰莱工业片区招商引资的。

朱妈开口道:“老朱,机会啊。”

朱振宇摇摇头,“我问过你二叔,那是外贸专区,咱家只做国内生意。”

“外贸多赚钱?”

“你不懂。”

“你懂?”

“你二叔是集体的一份子,在岗期间不能经商,也不能给予外界资源,否则叫侵害集体利益,但咱家是你二叔捧起来的,并且生意挂靠在贸易大厅,三元农业稽查大队必然知道咱家,所以咱家是三元农业扶植的。”

“人家让咱做国内生意,咱就做国内,如果人家给咱国外订单,咱再做国外生意,否则人家让咱起来,也会让咱趴下···况且,咱家以前只是有点钱,现在呢?

钱多的花不完,已经很好了,否则再多,咱家把握不住的。”

朱振宇看着愣神的老婆,微微后仰,“还是要多读书。”

其儿子朱华,似乎懂了,又似乎没懂,“爸,你读的什么书?”

“小余董闲暇之余,瞎写的‘资本的战争’。”

“那我也买一本瞧瞧。”

又是一小时后。

先锋号抵达韩垓西交通枢纽。

朱华站在车站的落地窗前,遥望远方的一切,“爸,这是咱国内?”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