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315章 东线大捷,无头的法国国王(1/4)

当初成吉思汗分封诸子的时候,总共才给察合台分了八个世袭千户。

这次察合台率领六万大军参加这次西征,总共带了五个蒙古千户,其他兵马则是察合台汗国本地征召的兵马。

察合台汗国的地域范围,是原花剌子模北部地区,包括撒马尔罕和玉龙杰赤这两座世界名城。

这地区最好的兵源,当然是康里人和乌古斯人、钦察人等游牧民族。

事实上,当初的花剌子模国,也主要是由康里人和乌古斯人、钦察人为基本盘,从这些游牧民族中抽兵,镇压波斯人。

所以,察合台汗国本身,就是以游牧骑兵为主力的国家。

这五万大军,也尽皆是游牧骑兵。

他们的列阵方式,也采取了蒙古骑兵最传统的方式:进如山桃皮丛,摆如海子样阵,攻如凿穿而战。

在辽阔的多瑙河平原上,他们或者十几人,或者几十人,最多不过数百人聚集在一起。

整个察合台汗国军阵虽然只有五万人,但犹如辽阔的大海一般,一眼望不到尽头。

对面的欧罗巴大军,就军阵整齐,也“瘦小”

多了、 欧罗巴的大军,有四万人是教廷常备的十字军。

其中重骑兵四千人,轻骑兵八千人,精锐步卒两万八千人。

圣殿骑士团三千人,其中“圣殿骑士”

一千人,骑士扈从(轻骑兵)两千人。

医院骑士团两千四百人,其中“医院骑士”

八百人,骑士扈从(轻骑兵)一千六百人。

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麾下大军四万人。

其中,重骑兵三千人,轻骑兵六千人,精锐步卒两万四千人,还有七千名热那亚弩手的雇佣军。

匈牙利王国的大军一万二千人,其中重骑兵一千五百人,轻骑兵三千人,精锐步卒七千五百人。

如今,为了取得这场关键决战的胜利,他们不是按照国家排列,而是按照兵种排列。

最前面,是精锐步卒的厚重队列,中间是教皇的指挥中枢和重骑兵部队,两翼和后方则用轻骑兵和精锐步卒护卫。

巨大的木盾直插在地上,盾牌空隙中露出的十字弩箭,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刺目的光芒。

盔明甲亮,骑士跃跃欲试,战马都间或发出声声兴奋的嘶鸣。

整个军阵长短结合,队列整齐,士气高昂。

在欧罗巴人看来,简直无懈可击。

但察合台并不这么看。

在已经和欧罗巴人作战了两年的察合台看来,凭他如今手中的实力,在野战中硬碰硬战胜欧罗巴精锐的十万大军是不可能的。

但是,凭他的智慧,和一生的厮杀经验,足以将二者之间的战力差距抹平。

“拜答尔!”

察合台没有骑马,而是站在一具由四匹白马拉着的高大华丽的战车上。

北风吹动着察合台的花白的头发,察合台威严的声音在旷野上响起,道:“你指挥你手下的万人队,给我试试欧罗巴联军的斤两。”

“是!”

战车下,一个身材矮小的蒙古人高声答应。

他就是察合台的第六子拜答尔了。

此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还有个怕老婆的毛病,并不为察合台所看重,从没将他纳入继承人的考虑之列。

就是其他黄金家族成员,也经常戏谑地对其以“矮子”

称之。

不过,有一说一,此人的军事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历史记载中,拜答尔参加蒙古军第二次西征,与拔都合攻基辅,又北进波兰,攻掠桑多梅日、克拉科夫等地,并于里格尼茨之战歼灭波兰德意志联军,击杀西里西亚公爵亨利二世,后南下与拔都主力会师匈牙利。

不得不说,拜答尔算是蒙古第三代中数得着的能征惯战的宗王了。

随着拜答尔一声令下,一支察合台汗国的万人队动了。

他们以大约十人为队,分成一千队。

又三队为一组,分为三百三十组。

轰隆隆 烟尘滚滚,马蹄声如雷,功夫不大,三百三十组察合台汗国战士,已经将十万欧罗巴联军四面包围。

“杀!”

每组首先首先派出一队,向着欧罗巴军阵奔驰而来。

到了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上,又陡然转弯,贴着欧罗巴联军的军阵奔驰。

不用瞄准,直接仰射,每人连放五箭后,才回转之前的出发地。

第一队刚刚回转,第二队的攻击又到。

第二队之后就是第三队,第三队之后又是第一队…如此循环往复,连绵不绝!

漫天箭雨如飞蝗一般,向着欧罗巴军的军阵倾泻而来。

这些弓箭的打击当然不是重点,即便是抛射,到了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上,威力也弱的可怜。

再加上对面的欧罗巴精锐步卒也尽皆披甲,那威力就更可怜了。

重点在于袭扰和试探。

他们要让欧罗巴联军心烦意乱,以便试探出欧罗巴联军的薄弱之处。

嗖嗖嗖!

欧罗巴联军的十字弩手们不断进行着反击、 一百年前,教皇英诺森二世,的确下达了十字弩的禁令,但那只是禁于在罗马教内部的战争中使用,并没有禁止对异教徒使用。

事实上,这条禁令自从发布之日,就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名存实亡了。

比如四十五年前,英格兰的狮心王理查一世,就是在和法兰西的战争中,被一支十字弩箭射中了肩胛。

在拔除弩箭时,箭头断入体内,伤口变成坏疽,这在当时不可治疗,病重而亡了。

如今,十字弩已经成为欧罗巴精锐部队的最常用的弓弩装备。

训练有素的弩手们奋力装填着弩箭,向着察合台汗国的袭扰部队进行反击。

然而,欧罗巴人军中的十字弩为了取得良好的破甲效果,弩箭本身以沉重、短、头大为主要特点,同样的射程所需的拉力是弓的两倍以上,射速则只有同等威力的弓的三到五分之一。

察合台汗国的士兵们距离掐的极准,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上,这些十字弩已经对他们构不成多大的威胁。

那些弩手的射速还不到他们的三分之一,让这种威胁进一步降低。

所以,察合台如果想用麾下骑兵强破欧罗巴人大量装备十字弩的军阵的话,简直就是找死。

但是,如果用轻骑兵袭扰,这些十字弩手能起到的反制作用就弱得可怜了。

随着那些十字弩手体力的消耗,他们的射速越来越慢,反制的力度也越来越低。

察合台汗国骑兵在一百二十步上距离的抛射,虽然给欧罗巴联军的披甲士兵造不成太大的伤亡。

但是,那些马没披甲啊!

战马对痛苦的忍耐程度,也远不如人类。

从天空而落的箭雨,有些刺入了战马的皮肉,让这些战马分外难挨。

它们不断躁动着,试图摆脱骑手的控制,逃离这恐怖的战场。

有些欧罗巴军士的倒霉蛋,被抛射的箭雨射中了面颊、手、脚,在战阵中发出了痛苦的哀嚎。

欧罗巴人终于忍不住了,三千轻骑兵从左翼冲出,向着袭扰的察合台汗国轻骑兵直杀而来。

察合台汗国的袭扰的轻骑兵果断后退,与此同时,察合台战车上的大纛摆动,五支千人队直迎而来。

必须说明的是,欧罗巴人的骑兵,是严格分着三六九等的。

战力最强的属于重骑兵部队,由那些封爵的子侄,甚至是那些封爵本人组成。

他们既有着充足的营养,又有足够的空闲时间进行训练,更有足够的财富置办得起战马和昂贵的盔甲。

那些轻骑兵比起他们就差远了,这些人出身平民或者属于小贵族的子侄,无论营养、训练时间,乃至于战马的质量、武器的质量,都要逊色了不仅一筹。

而察合台汗国的重骑兵,虽然平均素质也在轻骑兵之上,但二者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

另外,察合台麾下全是骑兵,比欧罗巴联军的骑兵人数要多,能调动的轻骑兵自然也要更多。

功夫不大,那支轻骑兵就败退回了本阵。

不过,作为欧罗巴联军主帅的英诺森四世,却是不惊反喜。

因为经过近两年的征战,他已经明白,察合台汗国的大军是蒙古军中最弱的一部分。

如今,察合台的大纛就在那里,刚才那五千轻骑的表现也比较一般,都证明了这确实是察合台汗国的主力。

对面仅仅五万大军,还是蒙古军中最弱的队伍,那还等什么?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