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21 七号地铁17(3/6)

却从苏摇铃口中听到了一个让它不理解且大为震撼的理由:“只要他们相信我,我就不会杀他们。”

“你是班长他是班长?

就算你是班长,你也没有必要管他们的死活吧?

他和你什么关系,是你弟弟?!

你们两这颜值差别也完全看不出血缘关系好吗?”

“孟音”

可不相信苏摇铃是一个圣母大好人,背后肯定有它不知道的原因。

“孟音”

决定再把事情的危险和苏摇铃说清楚一些:“无论你给了他们什么承诺,你都要明白一点,你能活着离开七号地铁已经很难了,更不用说还要管其他人死活,”

它说:“看的出来,你们都是新手,这应该是你们的新手副本,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以七号地铁的危险程度,这根本就不是新手该来的地方,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导致你们来这里……”

“但如果你真的把这里看的那么简单,你只会死的更惨,你的这三个朋友,除了江陵或许还好一些,其他两个人已经被同化到了最后的阶段,不然你以为,张鹏飞为什么会把江陵当成食物?。”

苏摇铃说:“我已经知道为什么了,他们的认知出了问题。”

“孟音”

后面准备好的话被她这么一堵,又咽了回去,它仔细观察着苏摇铃的表情,试图看出眼前的女生是不是在撒谎,或者在套话。

苏摇铃的记忆很好,乘客守则或许大部分人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车票不能丢失,车上不能进食,车上不允许携带动物等等。

但是苏摇铃清楚的记得,后面是还有几条细则的。

那些出了问题的乘客,不是看不到车票,也不是看不到自己的同伴,更没有产生幻觉或者幻听。

他们看到了,车票就在那里,江陵就在那里,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并没有隐形。

他们看到了,但是他们不知道。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奇怪,如果看到了车票,怎么会不知道车票就在那里?

—— 地铁一开始的同化的,污染的,其实是他们的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因为太理所当然,所以经常被人忽略。

当你询问一个非色盲的正常人,红色是什么颜色时,相信所有人都会给你正确的回答,并且他们有能力找出红色的东西,所有人找出的东西也都是一致的,这就是认知一致,且主客观一致。

一条红色的领带,放在这几个正常人面前,询问他们这是什么颜色,他们会告诉你这是红色。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当中,红色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现在有一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他能接收到的信息来源有限,而他从小就被告知,窗台上那盆常青的植物的叶子的颜色就是红色。

那么在他的认知当中,绿色才是红色。

把他和其他几个非色盲正常人放在一起,询问他们,是否知道什么是红色,因为他们都不是色盲,他们可以确定地告诉你,他们知道什么是红色。

就像乘客的认知当中,他们确定地知道什么是车票一样。

但是当你把一个红色的领带放在他们面前的桌上,让他们看看现在桌上是否有红色的领带时,正常成长的人,就会告诉你,这里有红色领带。

但那个从小被灌输错误颜色认知的人,却会告诉你,这里没有红色的领带。

这就是“出了问题的乘客”

,发现这里“没有车票”

的原因。

他们的认知已经被污染,被扭曲了。

在他们的认知中,车票和其他人认知中的车票完全不同。

【一张浅红色的地铁票,类似百年前的一些旧车票的设计,上面没有名字,什么人都可以使用。】

——这是苏摇铃在地铁站入站的时候拿到的车票。

在她的认知当中,浅红色,长方形的纸,印着地铁的站次信息——有这些东西的,就是地铁车票。

但是在被污染了认知的,出了问题的乘客眼中,车票不是这个样子的。

当他们看到浅红色,长方形且印着地铁的站次信息的纸时,他们并不会认为这就是车票,而他们在身上又找不到符合他们认知当中车票特征的东西—— 乘客因此而得出一个结论:车票不见了。

苏摇铃说:“认知污染的第一个阶段,被污染者会认为车票不是车票。”

所以那张浅红色的纸就算被路寥寥从始至终都攥在手里,她也不知道那就是车票,所以她去偷宋桂的口袋里,才会以为自己没有找到车票。

车票就在她的面前,她却视而不见。

【乘客守则第六条,如果发现自己的车票丢失,一定要告知乘务员。】

这一条守则,可以检测出最先被认知污染的乘客,乘务员发现这些乘客出问题之后,就会缝上他们的嘴巴。

“认知污染的第二个阶段,他们会认为,被污染的人不是人,是动物。”

在他们看来,瘸子的尸体不是人的尸体,而是羊的尸体。

所以宋桂和路寥寥看到尸块里出现羊角这种属于羊的尸体部分,也是如此。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那不是“人”

,而是“羊”



羊角,是尖锐的,弯曲的硬物,这是正常的认知。

但是在被污染的乘客眼中,羊角,是软软的,带血的腿,也就是人类的腿。

而江陵的认知是正确的,他看到的就是人的尸体,他看不到羊角。

宋桂和路寥寥看到的东西和江陵看到的完全一模一样,但是在她们的认知里,这种东西是羊的尸体。

瘸子当时一个人和鬼婴在车厢里呆着的时候,也说过他看到过几只羊,指的就是当时的宋桂和路寥寥。

但那个时候,并不是所有人的人在他们看来都是动物,苏摇铃的判断就是基于从当时张鹏飞所说的话而做出的。

当时,张鹏飞说车厢里少了一个人。

他不敢说出自己看到了羊,怕被乘务员发现,实际上,如果乘务员不是莫名其妙跑路的话,张鹏飞或许活不到现在。

车厢里多了一个羊,少了一个人—— 基于认知污染的理论来推理,显然,除去孟音的存在,其他人一直每多也没少,只是张鹏飞把某个人当成了羊。

而车厢里,被污染的很严重的就是刘小沙,其他人都是刚上车的。

所以,张鹏飞是将刘小沙当成了羊,在张鹏飞的眼中,被污染的乘客就是羊。

这一点,和瘸子的反应是一致的。

张鹏飞只看到了羊,却没看到“刘小沙”

,所以,他觉得少了一个人。

许梓落那个小孩说车厢里多了一个人,是因为多了孟音这个不该存在的人,而张鹏飞说少了一个人,是因为他把某个人当成了羊。

所以,他才会在车门关上的最后一瞬间,告诉苏摇铃,她的身边有羊。

那个时候,孟音刚被从后面的车厢推进来,三号车厢就只有苏摇铃,孟音和刘小沙。

【乘客守则第七条,地铁上不允许携带动物,一旦发现有动物存在,立刻告知乘务员。】

这一条就是为了检测认知污染到了第二个阶段的乘客而设定的。

包括后面市公安局那一站,那一站是没有怪物出现的一站,但没有怪物存在,不代表就安全,或许从那一站开始,地铁对他们的污染能力变得更强了。

从那一站开始,有人对于人和动物之间的认知开始扭曲,但依然保留了对正常人的认知,只会把出了问题,同样被污染的人,包括这种人的尸体当成动物和动物尸体。

那一站的特殊规则要求乘客不要和动物在同一个车厢内,却并没有和鬼婴那一站的特殊条款一样规定时间。

显然,鬼婴只需要一分钟的相处时间,就可以对乘客造成严重的精神影响,而之所以市公安局站不需要规定时间,是因为地铁对他们的认知污染早就开始了,到这里只是会更容易被加深污染。

和认知中的“动物”

呆的时间越久,越能认识到自己与正常乘客之间的区别,并且陷入恐惧和自我怀疑的情绪当中,不同的人,还会引发不同的其他负面情绪。

比如愤怒,生气,嫉妒,猜忌,攻击等等。

因为正常乘客是看不到动物的,越是意识到这一点,越会恐惧和疯狂。

“孟音”

听到这里,明白苏摇铃是真的在这几个危机四伏的站台里,用极短的时间就摸清了七号地铁的大部分规则,而不是在迷惑它。

怪不得苏摇铃对它的投诚不屑一顾。

反正这部分规则苏摇铃都看出来了,它再隐藏也没有必要,还不如主动说出来博取一点好感,于是它接着苏摇铃的话往下说。

“你猜的没错,而认知污染的最终阶段,也就是第三个阶段,在他们的认知中——人不是人,而是食物。”

“孟音”

说,“现在你的两个朋友,张鹏飞和车厢里的这个,就已经到了这个阶段。”

乘车规则强调,地铁上不允许携带食物和进食,如果看到了食物,是污染加重的体现。

它顿了顿,似乎有些疑惑:“只是我不明白,你既然知道认知污染和他们的状况,为什么还不肯杀掉他们,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