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9章:朝堂激辩,真相渐浮出(1/2)

第79章:朝堂激辩,真相渐浮出 萧景珩站在金銮殿外的石阶上,晨风把他的衣摆吹得猎猎作响。

他刚收到暗卫递来的消息——兵部那份军粮账册,昨夜已正式移交刑部密档房。

这玩意儿就像一颗埋好的雷,只差一根引线。

他知道,今天朝堂不会太平。

鼓声一响,百官入殿。

萧景珩慢悠悠地跟在队尾,手里还捏着把折扇,一边走一边嗑瓜子,壳儿随手往地上一吐,活脱一个不务正业的纨绔世子。

可没人注意到,他袖口露出一角纸条,上面写着三个字:“开火。”

朝会刚开始,户部一位御史就猛地出列,声音洪亮:“臣弹劾燕王私调甲字营军粮,致边关三州断供两月,百姓饿殍遍野!”

这话一出,满殿哗然。

燕王脸色当场就变了,但很快镇定下来,冷笑一声:“荒唐!

本王乃宗室亲王,岂会干此等丧心病狂之事?

不过是民间流言,竟被你拿来当奏章,成何体统!”

他话音未落,兵科给事中也站了出来,手里捧着一叠文书:“流言不足信,可证据呢?

刑部昨夜调出边关密信抄本,内有燕王亲笔签押的调度令,时间、地点、数量俱全,白纸黑字,铁证如山!”

说着,他将一份抄本高高举起,由太监转呈御前。

皇帝接过一看,眉头微皱,没说话。

燕王那边立马炸了锅。

一名心腹大臣跳出来怒斥:“此等伪造文书,安知不是有人栽赃陷害?

污蔑亲王,罪同谋逆!

请陛下严惩造谣者,以儆效尤!”

“对!

查他个底朝天!”

另一人附和,“否则今日能诬陷燕王,明日就能指着太子说他篡位!

动摇国本,其心可诛!”

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实则是在打悲情牌,想把水搅浑。

果然,几位原本摇摆的大臣开始低头交头接耳,有的甚至微微点头,仿佛真觉得这是场政治迫害。

萧景珩一直坐在后排,嗑完了最后一颗瓜子,把壳儿吐在地上,慢吞吞站起来,拱手道:“陛下,臣有一问,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抬眼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讲。”

萧景珩清了清嗓子,语气平和得像在聊天气:“北境三州去年大旱,朝廷连发七道赈令,可户部账上,去年全年无一笔军粮南运记录;兵部档案里,也没见过转运批文。

那这批粮……它是飞过去的?

还是从地底下长出来的?”

他顿了顿,环视一圈,继续道:“更巧的是,刑部偏偏就有这份底档。

你说邪不邪门?

要说是巧合吧,怎么偏偏每一步都踩在刀刃上?

要说是造假吧,谁敢拿自己脑袋开玩笑,在刑部档案里塞假东西?”

这话一出,不少人眼神都变了。

尤其是几位老臣,互相交换了个眼神——这小子说得对啊。

要是真有调粮,为啥别的部门都没记录?

偏偏刑部有?

要么是系统性瞒报,要么就是……真的。

燕王额头青筋跳了跳,强辩道:“许是地方自行调度,未及时上报,有何稀奇?

边关吃紧,临时周转也是常事!”

“哦?”

萧景珩嘴角一勾,“那您倒是说说,这‘临时周转’的粮,去哪儿了?

按账面算,够十万大军吃半年。

结果呢?

边军饿得啃皮甲,灾民易子而食。

您这周转,转到老百姓肚子里去了?”

一句话怼得燕王哑火。

他想发作,又不敢在朝堂上失态,只能咬牙切齿:“萧景珩!

你少在这装清高!

你南陵世子府豢养死士、私藏兵器的事,本王也不是不知道!”

“哎哟。”

萧景珩夸张地捂住胸口,“王爷这一顶帽子扣得,比我娘给我缝的冬帽还厚。

要不这样,您现在就让禁军去搜我府上?

要是真搜出点啥,我立马自请下狱,绝不啰嗦。”

他说完,还真从袖子里掏出一把钥匙,递给殿前侍卫:“喏,这是我库房的钥匙,您拿去验货,顺便看看有没有藏军火。”

全场愣住。

谁也没想到这纨绔世子居然这么刚。

皇帝盯着那把钥匙看了几秒,轻轻放下,没接话。

但气氛,已经变了。

刚才还帮腔的几个大臣,现在一个个低着头,生怕被点名。

萧景珩却不打算收手。

他往前一步,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陛下,臣不敢妄议宗亲,唯愿以事论事。

今有密信、有账册、有灾情实录,三者交汇,指向同一人。

若不查,则百姓谓朝廷包庇;若查,则真相自现。

何须惧一查?”

这话简直是一记重锤,砸在所有人心里。

几位沉默已久的老臣终于坐不住了。

礼部尚书颤巍巍起身:“老臣附议,请彻查此案,以正视听!”

接着,都察院左都御史也站了出来:“事关军政命脉,不可轻忽,请成立钦案组,由都察院牵头,三日内提交查核报告!”

一人带头,三人跟进,转眼间七八位大臣齐刷刷出列,请求彻查。

皇帝看着眼前这一幕,脸色阴晴不定。

他知道,再压下去,怕是要激起更大风波。

终于,他缓缓开口:“准奏。

着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司联审,限三日之内,查明甲字营军粮一事,不得徇私。”

圣旨一下,殿内瞬间安静。

燕王站在原地,脸色灰败,嘴唇微微发抖。

他想说什么,张了张嘴,终究没发出声。

随从赶紧上前扶住他胳膊,生怕他当场倒下。

退朝钟响,百官鱼贯而出。

萧景珩没动,依旧站在原地,看着燕王踉跄离去的背影。

那人走路都不稳了,像是突然老了十岁。

风从殿外吹进来,卷起他袖角的一角纸条。

纸上四个字:众叛离亲。

他没拿出来看,只是轻轻捏了捏,然后转身,跟着人流走向殿外。

石阶上,阳光正好。

一名小太监匆匆跑来,手里捧着个黄绸包裹的卷轴,说是陛下口谕,要他稍留片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