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孙权坐镇江东(1/2)
我信你个鬼,反正孙策就是看于吉不爽,道:“我看你就是黄巾张角之流,今若不诛,必为后患!”
张昭谏道:“于道人在江东数十年,并无过犯,不可杀害。”
换句话说,你还没来的时候,这个于吉就已经在江东行善了呢。
若是一般人,也就算了,可是渣策这阵子心情不太好了,而且不知道为啥,就是对于吉这个名字特别不爽,当下道:“此等妖人,我等杀之,何异屠猪杀狗!”
众人纷纷劝谏,最终孙策稍稍忍了下来,算了,暂时不杀于吉了,先关起来再说。
于吉在江东的声望还是很高的,孙策这事情也太偏激了点,同时不太地道。
而这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孙策老妈吴国太那里。
吴国太知道后,急忙让孙策来见自己,自己的儿子,也没啥客气的,道:“吾闻汝将于神仙下于缧绁。
此人多曾医人疾病,军民敬仰,不可加害。”
对于自己老妈嘛,渣策的想法也不隐瞒:“这个于吉孩儿看来就是个咬人,且能以妖术惑众,不可不除!”
吴国太再三劝解,孙策道:“母亲勿听外人妄言,孩儿自有计较。”
吴国太听孙策这么说了,想了想,还是渣策和自己比较亲近点。
只提醒渣策注意注意,也不管其他了。
…… 于是孙策去打探于吉的情况,还有于吉的处境。
然后发现…… TMD的,于吉在狱中,狱卒都很拜服他,连枷锁都没戴。
也就是自己要见于吉的时候才戴着出来。
这也太不把我孙伯符当一回事了吧?
于是孙策狠狠的惩戒了狱卒,让于吉正正经经的下狱。
张昭等重臣联合去保于吉,孙策就更火了:“公等皆读书人,何不明白事理?
昔日交州刺史张津,听信邪.
教,鼓瑟焚香,常以红帕裹头,自称可助出军之威,后竟为敌军所杀。
此等事甚无益,诸君为何都想不到一点呢。
如今我要杀了这个于吉,让你们好好的正思禁邪觉迷也。”
不得不说,渣策这话都有道理的。
可以说是反邪.
教小能手。
不过嘛…… 问题也是有的…… 开始的时候也没说在东吴不能搞这些宗教活动啊,而且于吉来的时候孙策也没来呢,孙策来了后也没有法令下来。
这是其一,其二嘛,就是于吉在东吴,只不过是治病救人罢了,也没有害人,不管心思怎么样吧,也没有造成恶劣的影响,也没听说导致百姓受害。
其三,孙策太狠了,也没告诉于吉你不能这么做,也没什么监管条例,就直接要砍了对方。
虽然有张角的前车之鉴,但是于吉就自己一个人啊,也没啥太平道,也没啥大贤良师,最多也就个琅琊宫收收供奉。
…… 孙策的属下有些无奈啊。
吕范道:“某素知于道人能祈风祷雨。
方今吴郡天旱,为何不让其祈雨用来赎罪?”
他现在也不好逆着孙策,你说有罪就有罪吧。
咱现在还是想办法救救这个于吉。
孙策道:“行,我就看看这个妖人怎么做!”
于是让人将事情给于吉说了,让其登坛求雨,于吉点点头,答应了。
…… 孙策也没给于吉多少时间,让他沐浴更衣后直接就让他去烈日下祈雨了。
百姓纷纷观看,人山人海的,看于吉那么大的影响力,孙策内心更不爽了。
孙策当然不亲自和于吉打交道,和于吉打交道的都是孙策的手下,这群人对于吉还是很尊重的,于吉看看他们,叹口气道:“吾求三尺甘霖,以救万民,然我终不免一死。”
众人道:“若有灵验,主公知道于神仙的厉害后,必然敬服。”
于吉道:“气数至此,恐不能逃。
除非天降…”
说着摇摇头:“不可能的!”
众人纷纷安慰,同时说自己会劝主公的。
…… 少顷,孙策亲至坛中下令:“若午时无雨,即焚死于吉。”
先令人堆积干柴伺候。
这就非常有中世纪的某些人,烧死异端的样子。
这个时代若是去欧洲,渣策没准能混个教皇当当呢!
于吉在作法了,直到午时,狂风骤起。
风过处,四下阴云渐合。
孙策道:“时已近午,空有阴云,而无甘雨,正是妖人!”
然后叫人点火,烧死异端。
此时焰随风起。
忽见黑烟一道,冲上空中,一声响喨,雷电齐发,大雨如注。
顷刻之间,街市成河,溪涧皆满,足有三尺甘雨。
于吉仰卧于柴堆之上,大喝一声,云收雨住,复见太阳。
于是众官及百姓,共将于吉扶下柴堆,解去绳索,再拜称谢。
这虔诚的程度,那是更上一层楼。
而于吉摸摸汗,看样子做这些,他也很辛苦。
孙策见手下和百姓都拜在水中,也不管自己的衣服湿不湿,自家的老妈老婆老姐老妹会不会难洗,当下就勃然大怒,斥责道:“晴雨乃天地之定数,妖人偶乘其便,你等何得如此惑乱!”
说着就拿着宝剑要杀了于吉,众人苦苦相劝,可是渣策不听啊。
不爽就是这样的,而且还给了帽子:“你们想跟着于吉造我的反吗?
那么来,现在就来?”
这帽子太大了,众人HOLD不住啊,这时候也没话说了。
于是孙策拿着宝剑,就要斩了于吉!
这时候,忽然一股青气席卷而来,瞬间烟尘滚滚,整个场地马上就大乱了。
而后只听到一声有些莫名熟悉的“靠”
的声音,继而这边变成了一个漩涡。
说时迟那时快,等众人反应过来的时候,祭坛上已经恢复了平静。
于吉、孙策都消失了。
这,是怎么回事?
…… 后续几天东吴众人苦苦寻找,没有孙策的踪迹,华佗的徒弟估计了估计,按照孙策的伤势,如今是凶多吉少。
而百姓那里则有流言,孙策杀于吉于神仙,受了天谴。
江东这群人一看,这样不行啊,势力不稳定啊。
得找个人镇场子,找来吴国太商议后,众人有了办法,让孙权上。
吴国太找来孙权,道:“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仲谋不如伯符;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伯符不如仲谋。
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
孙权哭着接受了印绶那些物品,张昭曰:“此非将军哭时也。
宜一面派人寻伯符将军,一面理军国大事。”
当然众人都知道,孙策看样子是凉了,也许死无全尸都说不定呢。
这话只不过是给个念想罢了。
张昭这么说了,孙权想想也是,于是找文武一起好好熟悉熟悉。
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昔日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人,做过评价:“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
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亨高寿,众皆不及也。”
这说的到时有道理,反正三国君主中,渣权是活最久的。
…… 孙权在江东后,江东士族好过多了,毕竟和他哥不通,孙权精通制衡之道,制衡的意思就是制造平衡,让孙家和江东士族达到了一个平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