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科举进行时(1/2)

孙策进军倭国之际,在大汉的国都洛阳城,此时正是整个天下,甚至在后世被誉为是整个世界的焦点。

大汉朝,也是华夏历史上的巨大变革,面对天下人的科举终于在洛阳举行了。

朝廷宣布实行科举制度的时候, 天下文人武者弹冠相庆!

大汉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和征辟两种人才录取制度。

在乱世的时候,出色的人才可以获得重用。

可太平之后,就立马出现问题。

人都会有私心的,作为人上人的大人们,举贤不避亲,而大世家大士族就是这么发展来的。

如今有了科举,无论读书和练武, 都有了正规的晋升渠道。

多少寒门子弟喜极而泣啊!

此次科举, 分为文举和武举,同时举行,此次乃是中央省试,若是通过,将进入最后的殿试。

文举所在考场在洛阳东城,武举在洛阳西城。

两者并无高低之分,朝廷一视同仁,只是考场不同,所考核的内容不同。

由于天下士子武者云集,使得洛阳城在短时间内人口达到了一个巅峰值。

为了保证前来参加科举的文人武者有足够的保障,朝廷方面特别动用了一部分资金,专门用来保证其吃住。

这让不少寒门子弟感激涕零。

当然了,本身就是住在洛阳的,就不用去占这个便宜了。

刘玉参照了记忆中科举的制度,加上结合所处时代的情况,科举早就下达下去。

大汉从上到下,全力落实。

因为是第一次执行,朝廷方面十分严谨。

从最基础的乡试开始, 每个州都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通过一番的考核, 文举乡试得到了巨大的成功。

全国上下通过乡试,可以进入省试的文举学子达到了六百人。

本来刘玉是给了五百个名额,但最后经过商议和考试结果的对比,决定将入围人数加多一百名。

乡试作为最基础的考试,刘玉很是重视。

历朝历代科举舞弊可是层出不穷,刘玉不希望自己的科举出现这样的情况。

于是乎,刘玉命令锦衣卫和暗部两个部门,一明一暗,深入全国进行监督和调查,一旦发现有徇私舞弊的地方官员,可以先斩后奏。

每个州刺史都清楚当今陛下的铁血手段,在这样的大事上不敢掉以轻心,害怕自己的脑袋被朝廷给砍了。

阎王好过,小鬼难缠!

州刺史们清楚自己是清白的,但下面的人就难说了。

几乎每个州刺史都对下面的官吏下达了死命令,谁要是在科举上面有歪心思的,不用等朝廷出手,他们先把这些溷账东西给弄死。

林子大了, 什么鸟都有。

还真的有胆大包天的人想要在科举上面浑水摸鱼。

比方说豫州乡试当中就率先发现了作弊之人。

兼任豫州刺史的张任无比愤怒, 直接将作弊之人斩杀, 人头挂在了城门口示众,自己上书请罪。

朝廷方面也迅速做出了应对,将作弊之人一家子全部登记在桉,世代不可参加科举,不可为官,显示出了强硬的一面。

同时对于豫州刺史张任的无能,朝廷做出了惩罚,直接降爵一级。

可怜的张任一辈子的奋斗才有今天的爵位,现在却被降级,真的找不到地方哭了。

杀鸡儆猴!

作用非凡啊。

不过在这次科举之中,让刘玉侧目的就是益州这边的情况。

为何是侧目呢?

因为益州进入省试的十几个学子之中,一个世家子弟都没有,全部都是寒门子弟。

这个情况并不是说益州的寒门子弟发展了起来,而是法正对益州世家的针对。

这些年来,得罪法正的益州世家大族很是凄凉,都被打压到抬不起头了。

这次科举,法正也是做的更绝,他完全把益州世家大族出身的士子给排除了。

典型的徇私报复!

益州世家大族是敢怒而不敢言。

法正作为刺史,他有最后的确定权,他说世家子弟的文采不行,哪怕你世家子弟文采再好也不行。

然因为这次科举主要是给寒门子弟出路,哪怕是得知情况的刘玉也装作不知道。

这世上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

嗨,益州世家大族现在都把肠子给悔青了,当年不该得罪法正。

每一个步骤都是紧凑和严谨的。

甚至为了赶时间,有些偏远地方的官府甚至用公费将人才送到了洛阳。

例如益州刺史法正,财大气粗的他直接将士子和武者送往洛阳,并且将来回的吃喝花费都给包了,只希望他们能够给益州争气。

各州刺史暗地里都在较劲。

若是他们管辖范围的士子和武者获得了好成绩,绝对算是他们的政绩来的。

为了自己的前途,谁还不重视这些呢。

武举考核场,四百名练武之人站成一个方阵,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独有的编号。

这四百人绝对是大汉年轻一代练武之人的精华人物。

个人武力、策略、天文地理、兵器等科目,一下子就把大部分的练武之人给刷了一遍。

很多练武之人这才发现有着武艺还不行,还要有这么多的学问在啊。

也就是考虑到练武之人很多都是目不识丁,武举方面的考核相对轻松,只需有两个或以上两个科目通过就可以通过乡试。

要想达到省试,就必须要通过叁个科目的考核。

到达洛阳能够有四百人,已经非常难得。

这也是由于乱世刚刚结束,很多人练武强身保卫家园,才会有这么多。

若是太平盛世,以武举这样的标准,全国能够有两百人就不错了。

武举考核除个人武力、策略、天文地理、兵器等科目,最为激动人心的就是单挑斗将!

每个武者可以使用自己熟练的兵器,可骑战或步战,自我选择。

由于大汉的目前情况,所有的武者都选择了骑战。

点到为止,不可造成伤亡,否则取消资格。

今天是武举考试的第一天,考试主要是策略、天文地理等考核。

武举的考核是综合的,并不是某个方面利害就可以是状元。

当然了,要是所有考核都力压群雄,当然是妥妥的状元。

军中武将的子弟几乎都参加了武举。

但四百人当中,武将子弟的数量不多,能够入围在洛阳的考核,仅仅只有二十人。

有这么多个大将在,没有一个武者敢作弊。

因为随便一个大将就可以将他们给轻松弄死。

不少当朝大将都集中考场外围,纷纷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张飞、关羽、张辽等大将在考场外的一个茶摊等候着。

那么多大人物在此,等待的时间那么长,有人就想到了商机,在考场外围开了茶摊、小吃摊等吃食档口。

“嗨,也不知道那个兔崽子能不能表现好。”

张飞喝了一口茶,叹了一口气。

张飞的次子张绍也参加了武举。

张飞很是担忧啊。

张飞的长子张苞是深得张飞的真传,早早就加入了军中,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如今又被派去参加征讨倭国的序列之中,回来又是加官进爵。

张苞勇武,张绍却是一个极端。

张绍长得五大叁粗,可偏偏性格柔弱,不喜争斗。

张飞本来想着让张绍读书,走文官路子。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