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退入陵阳城(2/3)

“将士们!

跟随本将踏破东吴军的大营!”

夏侯渊高举大刀,口中大呼。

“杀!”

刘军骑兵高举兵器,杀气腾腾。

绕了很远道路的刘军骑兵来了!

东吴军的士气急速降低。

周瑜知道大事不好了!

被刘军的骑兵赶到,那么都是步兵的东吴军有很大的可能被冲散。

“给本都督挡住刘军的骑兵!”

周瑜当下安排一部兵马前去阻挡。

东吴军上下明白不能够被刘军骑兵冲杀进来,被周瑜点到的部队,奋勇地冲了过去。

然而他们的勇武,只能说是白白的牺牲。

骑兵本来对步兵有着天然的优势,东吴步兵没有克制骑兵的办法,夏侯渊当然对冲上来的东吴步兵不屑一顾。

“螳臂当车!”

夏侯渊冷笑一声,大刀向东吴兵的头上砍去。

可能是知道无法奈何刘军骑兵,面对刘军骑兵的屠刀,冲上来的东吴兵不去进攻刘军士兵,而是专门进攻刘军的战马。

这恰恰打到了刘军骑兵的软肋上了。

虽然夏侯渊为首的刘军骑兵杀死了很多东吴士兵,可不少刘军骑兵的战马被伤到,有的更是被打死倒地。

战马倒地,使得刘军骑兵的冲击被搅乱,无法形成有效的持续冲击。

夏侯渊的战马都被伤到了,吃痛之下,战马疯狂挣扎,如果不是夏侯渊骑术精湛,早就摔下马了。

“狗日的!”

夏侯渊一阵大骂。

然则,再怎么大骂,也改变不了事实。

想夏侯渊带着骑兵气势汹汹地杀来,本想着要带领大汉的铁骑踏破孙策的大营,最后砍下周瑜和孙策的人头,成就不朽的功业。

希望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阴沟里翻船,夏侯渊自己差点都被弄下马。

东吴军士兵看到这边的进攻对刘军骑兵有效,一个个都振奋起来。

他们不再害怕去和刘军骑兵拼命了。

以前拼命,那是有去无回,对方一点损失都没有。

现在只要对付刘军的战马,刘军的骑兵就发挥不了作用!

“杀!”

东吴军士兵居然主动对刘军骑兵进行了进攻。

夏侯渊是凌乱了一下,也仅仅是一下下而已。

作为刘军大将,他什么场面没有见过。

东吴军想要就此破解刘军骑兵,想法还是嫩了点。

夏侯渊随即带领骑兵绕了一圈,命令骑兵拿出弓箭,开始了骑射。

骑射就是刘军骑兵强大的原因所在。

东吴军士兵在机动性强的刘军骑兵骑射攻击之下,别说是进攻了,连防线都有点奔溃了。

此时,周瑜飞快地来到了孙策的身边,对于孙策劝谏道:“伯符!

我军防线岌岌可危,速速退入陵阳城!”

孙策阴沉着脸,他刚才不停地指挥调度,试图将刘军给打回去。

典韦、张郃、曹昂三人所部兵马都已经登岸,他们的进攻是被孙策给阻止了,但刘军后续的兵马正在不断地涌过来。

以东吴现有的防线,估计挡不住多久。

“撤!”

孙策没有多少犹豫。

周瑜松了一口气。

现在的情况,也只有退入陵阳城还有一点点的希望。

其实周瑜和孙策还有其他的选择,那就是趁着刘军还没有对东吴军形成全面包围之前,带领兵马逃离。

哪怕是孙策和周瑜先撤也行。

只是孙策已经让鲁肃带领兵马前来支援。

如果鲁肃赶到了,那么孙策还有扭转局面的机会。

所以周瑜和孙策才会选择了退入陵阳城。

陵阳城的南门已经打开了,在孙策的命令下,东吴军陆陆续续进入了陵阳城中,准备负隅顽抗。

周瑜先进城中,孙策还在城外吸引注意力,并且安排兵马进入城中。

东吴军的异动,让负责进攻的刘军武将们心中大急。

特别是典韦,他刚才被孙策欺负得要死,现在见孙策要退入城中,哪里肯从,率先追上去,试图拖住孙策。

可是孙策早就注意到他了,周瑜也在城墙上用强弩特别关照典韦。

在密集的羽箭干扰下,典韦只能再次躲避。

“娘的!

俺要杀了你们!”

典韦愤怒不已。

曹操和刘玉等人看到了孙策大军进入城中,他们心中都开始了盘算。

“孙策退入城中?

这根本就没有道理啊?

难道他还有后手?”

荀彧嘟囔道。

刘玉心中也是这么想的。

他在之前就计算过孙策和周瑜会趁着刘军还没有对其全面包围之前,带着主力兵马撤退。

而刘玉断定周瑜和孙策如果撤退的话,只能往东面突围。

这就是刘玉让夏侯惇带着一支兵马北上的原因。

夏侯惇现在就在孙策可能撤退的方向埋伏着呢。

现在孙策选择了撤入城中,大大出乎了刘玉的计算。

曹操盯着还在城外指挥的孙策身影,恍然大悟道:“孙策这厮是在等鲁肃的兵马赶到啊!”

“嗯?”

刘玉和荀彧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曹操。

随后,刘玉和荀彧都是醒悟了。

“是了!

孙策还有一支兵马没有调动,就是鲁肃!”

刘玉严肃地说道:“鲁肃那边可是有数万兵马,若是杀来,那对我军十分不利!”

荀彧急忙建议道:“陛下,我军可否分出一部,前去阻拦鲁肃?”

曹操在这个时候却说道:“以吾之见,或许不用!”

“为何?”

刘玉有点好奇。

曹操轻轻地挑了一下眉毛,说道:“陛下难道忘记了,鲁肃在哪里?

他去制衡的可是奉孝和文远啊!”

刘玉终于想了起来,他还有郭嘉和张辽这两个猛人在牵制着东吴的兵力啊。

荀彧一听心中就安稳了不少。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