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刘备必须死(2/3)

再说了,益州都拿下了,除了江东之外,还有什么需要刘玉御驾亲征的?

刘玉可能是知道这一点,他接下来的人生,或许就是要好好地在皇宫当皇帝这个十分有前途的职业了。

诸葛亮、吕布等文臣武将勋贵带着所有的军队、百姓,出城十里地迎接刘玉。

另外说一句,吕布带着大军猛冲猛打,没有费了多大的功夫就把梓潼郡给镇压了。

其实应该说梓潼郡敢对吕布反抗的实力几乎是没有,各城池的守将远远见到吕布的旗帜,都很聪明的选择了归顺。

在这个时候不向朝廷投降,难道还等着被朝廷当做乱臣贼子一般满门抄斩么?

有句话说得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一些对刘备很是忠心的守将就不给吕布面子,紧闭城门,严防死守,誓死不加入神武朝廷的怀抱之中。

好吧,吕布巴不得有这样的人出现,哪怕对方是螳臂当车,吕布也会成全他的忠义之心。

仅仅就是一波流,敢阻拦吕布大军的都会踏平了。

在吕布的军中,每一个武将都得到了发挥。

但要说表现最好的,或者说最为积极的,当属赵王刘华。

这小子比起吕布还要好战,在攻击的时候,吕布没有叫刘华,刘华都会主动请命,态度积极得让人佩服。

作为王爷,当今天子的血脉,能够如此勇武,让全军上下都备受鼓舞。

刘华是真的憋坏了,好不容易可以出战,他当然是要好好地表现一番。

刘华这样的作为,倒是使得军心和士气直线上升,也给他未来在军中的威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吕布本来是不想让刘华冒险的,可刘华每次都要请战,要是吕布一直都不让刘华出战,就会让人以为吕布是偏心了。

作为军中大将和首脑,吕布要做的就是一碗水端平,否则就是让很多士兵和将领们不服。

吕布最终还是答应刘华参战,不过另外会派出武将跟随在一旁,避免出现什么万一。

刘华可是王爷啊,吕布胆子再大,也不敢拿刘华的小命开玩笑。

让吕布和全军上下惊奇的是,刘华展现出了不一般的勇武和个人武艺,非常出色的打了一个漂亮的攻城战,拿下了一座城池。

不肯投入神武朝廷光辉怀抱的叛逆守将,人头也被刘华给拿下了。

此战过后,刘华就真正的证明了自己,得到了将士们的认同。

吕布难得一见的对刘华进行了表扬,可把刘华给乐坏了,准备好好地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有上佳的表现。

天不随人愿,吕布大军在踏平了几个不愿意臣服的城池之后,接下来就没有遇到任何的阻拦和顽抗。

各城池守将连一点反抗的欲望都没有,直接打开城门投降,有些守将和官员更是在吕布还没有到他们那里的时候就派人过去投降了。

吕布当然乐见其成,高高兴兴的接受了投降。

唯有刘华在一边难受想哭了。

太顺利了!

不好啊!

老天爷就是看刘华不顺眼,就是不想让他心愿达成。

吕布大军最后顺风顺水地来到了成都城,更是直接驻扎在了成都城外。

刘华多次请战,想要带兵南下。

吕布拒绝了。

司马懿、赵云、李贵、马超、关羽、张飞等等,那么多的大军和文臣武将去追杀刘备了,他吕布还去干嘛?

还不如在这里等候刘玉的到来,岂不是更香?

刘华苦着脸,就差一个人蹲在墙角边上画圈圈了。

镜头回到了成都城十里之外,刘玉的御驾姗姗来迟,终于出现在了诸葛亮等人的眼帘。

“臣等拜见吾皇,吾皇万福金安!”

以诸葛亮、吕布为首的文武、军民百姓以最热烈的声音向刘玉请安。

刘玉在几个御前侍卫的服侍下,走出了御驾,对着所有人说道:“朕躬安!

诸卿平身!”

“谢陛下!”

所有人都感恩戴德地起来了。

在露了一下脸之后,刘玉就直接走进了御驾之中,反正接下来也没有他什么事情了。

刘玉把诸葛亮、法正、沮授还有陈宫、贾诩都叫进了自己的御驾之中。

刘玉的御驾很大,就算是哪怕进来多一倍的人,还是搓搓有余的。

“朕已经收到你们的奏报。

这一次能够那么顺利拿下成都城,平定梓潼郡,尔等功劳甚高!”

刘玉先是做了一个开头。

“臣等不敢居功,都是陛下洪福。”

诸葛亮等人哪里敢应下刘玉的话,美滋滋地放在心中就好了。

刘玉微笑地说道:“朕向来有功必赏!

尔等不用谦虚。

若非尔等之努力,拿下成都,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牺牲。

对了,成都一切可好?”

此问一出,诸葛亮就知道是自己要回答了,马上拱手回答道:“回禀陛下。

成都城在将士们和诸位同僚的努力下,并无多大的损失。

孝直之前和子乔藏起来的粮草,足够使用。

我军粮草不成问题。

奉先将军的大军驻扎在成都城外,宵小之辈绝迹,成都稳如泰山。”

诸葛亮把法正和吕布都表扬了一番。

法正是美滋滋的。

“好!

很好!

如此一来,安定民心,恢复民生就是重中之重了。”

刘玉对诸葛亮的回答很满意。

“陛下圣明!”

沮授和陈宫两个老家伙快速拍刘玉的马屁。

“孔明,朕向来知你。

你手中应该早有治理益州的大略吧?”

刘玉笑呵呵地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心中一暖,刘玉这是对自己很是信任啊。

法正叹息了一下,自己在内政上面是比不过诸葛亮的,但刘玉居然那么相信诸葛亮,这点实在让人嫉妒。

而诸葛亮之前就做好了这些,主臣二人怎么就那么默契啊。

沮授和陈宫都看着诸葛亮,心想这小子真的做好了准备么?

果不其然,诸葛亮从袖口中拿出一份卷轴,拱手说道:“陛下英明,臣已经拟好了相关的政令,此乃大纲,详细之策,臣要与陈大人和沮大人、贾大人等人汇报。”

刘玉将诸葛亮手中的卷轴拿了过来,细细看了起来,对其里面的大概内容很是满意。

“其中条框深得朕心。

既然你有此打算,等到了成都之后,尔等几人就开始详细谋划。

朕的要求不高,希望你们尽快恢复民生。”

刘玉间接的意思就是同意了诸葛亮提出的大纲了。

诸葛亮很是恭敬地领命。

连带这陈宫和沮授都看诸葛亮顺眼了,这小子有功劳都会想着别人,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刘玉在御驾中和诸葛亮等人谈笑风生,在御驾之外,吕布前来求见。

“嗯?

奉先?

让他进来吧。”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