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柴桑民心不归孙(1/2)

孙策作为一方诸侯,靠着自己的魅力和强大的实力,聚集一大帮文臣武将。

在透视人心方面,没人敢断定孙策是一点能力都没有。

孙策很高明,他只是不愿意去花心思在这方面。

他已经察觉到孙权的异常,任其发展会影响到他孙策在江东的统治地位。

作为一个兄长,孙策没有去阻止孙权,相反的却是给足了孙权发展的空间和时机。

若是孙权能够成长为替代孙策的人物,孙策会很高兴。

在孙策的眼中,孙家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他孙策也好,孙权也罢,都是为了孙家的发展,是谁掌握权力都不是什么问题。

与神武朝廷大战,孙策都不知道今天活着,明天还能不能见到太阳。

如今的孙家子弟当中,也只有孙权能够独当一面,孙策自然是愿意成全孙权的野心。

闲话少提。

孙策集结江东三万兵马,周瑜作为军师,江东多位大将随军,气势汹汹,从潘阳郡杀出,直接奔向早已被神武朝廷统治的柴桑郡。

以孙策的思维,他在柴桑郡的统治多年,那里的百姓应该都是向着自己的。

如今孙策亲自带领大军杀出,柴桑郡不用多少功夫就可以拿下的。

想象很美好,事实很残酷。

柴桑郡的军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好好给孙策打了一巴掌。

柴桑郡的军民百姓在发现孙策的大部队出现,第一时间就率先通知了距离自己最近的官府衙门。

官府点燃了狼烟,马上将信息送往了守备将领。

每一座城池,每一座关卡都开动起来,预防孙策的攻击。

各城镇、村庄的壮丁都被召集了起来,全部在城池、关卡作为协助。

一些跑不动的老弱病残就留下来给刘军当做眼线,专门监视着孙策。

孙策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柴桑刘军的监视下。

一开始,孙策浑然不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他意气风发地攻打了遇到的每一座关卡。

当打下一个关卡之后,孙策发现自己的损失很大。

拿下一个关卡,孙策居然损失了将近两百的士兵。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或许是内心充满了自信,孙策没有太多的怀疑就继续进军。

在行军的过程中,孙策不断地遭遇各种各样的埋伏和阻击。

每次的埋伏和阻击,规模都不是很大,给孙策造成的损失也不大,可却阻止了孙策的前进,搞得他心烦意乱。

再怎么笨的人都意识到不对劲了。

“伯符,情况不对!

我军周边肯定有什么人监视这。”

周瑜立刻给孙策提醒。

孙策一拍大腿,他现在才醒悟过来,大军行踪暴露,被人给监视住了。

可是实际情况就是江东军的斥候并没有发现有刘军斥候的踪迹啊。

为了预防万一,孙策命令所有的斥候分散出去,遇到任何可疑分子都要击杀或者擒拿。

最后的确给孙策的斥候给抓到一些可疑分子,但江东军的斥候却是发现,这些都是平头百姓啊。

消息送到孙策这里,孙策是一脸的懵逼。

“难道就是这些百姓给刘军通风报信?

他们哪里来的胆子和这份能力啊?”

孙策是百思不得其解。

周瑜就知道一些东西。

神武朝廷攻占了柴桑郡之后,柴桑郡的世家有些留了下来,有着跟着孙策到了江东。

这些留下的世家满心期待自己的归顺可以得到朝廷的认可,顺便把其他世家遗留下来的田地和佃户给赏赐给他们。

可是神武朝廷压根就没有这么做。

刘玉下发了一道圣旨,那些背叛朝廷的大族家里的土地全部收归朝廷所有。

朝廷将这些土地分给了那些没有土地的佃户和贫农、流浪汉、乞丐等无产之人。

同时发放种子、农具、粮食,让他们好好地耕种。

这个旨意一下来,留下来的世家大族傻眼了,他们之前还眼巴巴地等着平分这些土地呢,现在倒好了,便宜了那些泥腿子了。

分到田地的百姓自然是对朝廷歌功颂德,一个个感激涕零到五体投地。

这样的好事,只有传说中的圣贤天子才做到的。

而刘玉对于这些留下来的世家也有经过调查的。

如果是那些平时作恶多端的,刘玉就吩咐了地方官员,日后找了一个由头,将他们给灭了。

柴桑毕竟和孙策交界,刘玉也不想搞得那么严重,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平时在百姓中间名声不错,又没有作恶多端,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刘玉就没有去找麻烦,好好地为地方、朝廷做贡献就是了。

不过刘玉算是仁德之君,假若这些作恶多端的世家能够知错能改,变得开明,完全按照朝廷的政令办事,那么刘玉也不会赶尽杀绝的,顶多就是将其家产充公一半就是了。

能够做到这样,刘玉觉得自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有些世家大族感觉到不妙了,一个个都胆战心惊起来。

有些人悄悄地收拾细软,带着家人连夜投奔江东去了。

对着这样的人,地方上的官员一旦发现就以奸细的名义将其处死。

有些人就是立马顿悟,好好地当神武朝廷的顺民,朝廷的什么赋税啊、徭役啊,该交的都交。

他们可不想被朝廷找借口给干掉了。

一些世家就是我行我素,认为天高皇帝远,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

如果连这点头脑都没有的世家,呵呵,家破人亡就是他们的下场了。

神武朝廷的赋税相对于江东来说是很低的。

无论是神武朝廷的官府还是江东的官府,田税都是三成。

唯一的区别就是神武朝廷统治下的赋税很简单,除了朝廷规定的之外,就没有了。

而江东不同啊。

除了官府的,还有世家大族的,还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

百姓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实际的利益面前,他们知道怎么选择。

江东大军杀出江东,直指柴桑。

若是被孙策夺了回去,柴桑郡就又要变回去以前的样子了。

过上了好日子,柴桑的百姓才不会愿意回到以往被压榨的生活,一个个都开始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与江东军对着干。

这些百姓就是发自内心地拥护神武朝廷,自发地给刘军提供服务,当起了临时的斥候。

周瑜想明白这样的事情后,脸色不是很好看。

柴桑以前是孙家的大本营,现在却变成了和孙策对抗的先头地带。

周瑜都不知道该怎么样和孙策说明这样的情况了。

然而要是不和孙策说清楚来龙去脉,以孙策的火爆脾气,可能将这些抓起来的百姓都给宰了。

一旦下了死手,柴桑的百姓就再也无法回到以前对孙策恭顺的样子了。

“伯符,吾有些话想和你说。”

周瑜立刻对孙策建言了。

孙策很疑惑周瑜究竟要和自己说些什么呢?

周瑜把孙策拉到了一边,悄悄地把自己知道的东西给说了出来。

“什么?

还有这事?

公瑾啊,你为何不早说啊!”

孙策的情绪立马就被触动了。

周瑜有点无奈,前段时间都忙于如何防御,如何南下扩大实力,对于柴桑这边的情况是有所了解,但却放在了一边。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