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益州情况 刘军出动(1/2)

刘玉已经到达了汉中城,那益州的刘备又有什么应对呢?

之前刘备和徐庶商量了一晚上,召集了成都城的文武开大会,用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把益州大部分的势力都拉到刘备这艘船上。

为了避免益州的百姓产生恐慌,刘备勒令益州所有知情的官员不准把刘玉大军的任何消息流传出去,同时严禁益州境内出现任何关于刘玉的谣言。

若是有懈怠者,刘备会直接让当地的官员负责,那自己的人头来负责。

关系到自己的小命,所有知情的益州官员一个个都对自己的属下下达了严苛的命令,完全按照刘备的命令来办事。

没办法,刘备已经用兵马将所有知情官员的家属全部都给控制了起来,一个不好就是满门被诛杀的下场。

这已经不是自己小命的问题,而是全家一起玩完的干活。

如今益州百姓还对即将到来的大帐是一无所知。

百姓们还是按照每天的流程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按照刘备的命令,魏延动身前往巴西郡,以巴西郡为核心,总管巴西、巴东、巴郡三郡军务大事。

得到了巨大权力的魏延在“三巴”

之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调兵和修筑工事。

兵马调动到和汉中交界的各种关卡上。

兵马调动会让百姓们怀疑的,魏延把自己的兵马调动说成了出兵加强治安,剿灭当地的土匪、山贼、草寇。

这个理由绝对是冠冕堂皇。

百姓们倒是行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百姓们大部分不识字,对这句话不认识,可他们也知道一动兵就是花钱,除非万不得已,官府是不会乱动兵马的。

修筑工事的事情,魏延直接征召了大量的徭役。

为了能够收买人心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魏延打开府库,拿出粮食,对于前来做徭役的百姓管了一顿饱饭。

益州的百姓做徭役都是要自带口粮的,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官府还管饭。

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魏延善待百姓,百姓们自然是加大力气干了。

无形中,修筑工事的速度变快了很多。

连作为监视的孙乾都不得不承认,魏延看起来鲁莽,有时候脑子转的真快。

魏延不得不着急,刘玉大军在汉中集结,高顺为首的荆州刘军差不多占据了整个涪陵郡,魏延需要防御三个郡,偏偏却是夹在神武朝廷两大主力的中间。

现在不把各种防御工事都给加强了,还等着刘军过来打的时候才搞么。

到时候局势一旦糜烂起来,魏延想哭都来不及。

区区一顿饭,魏延觉得是值得的。

益州天府之国,粮食产量高,府库中的粮食多得是。

魏延就是这么认为的,反正粮食吃不完,拿出来一些都是可以的。

有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除去刘备和徐庶有关心粮草问题之外,刘备势力的很多文武都不关心粮草的问题。

他们之前都穷惯了,有了益州这个大宝藏,就有了暴发户的那种心理。

这种心理正是被法正给利用了,等他们发现法正的阴谋之后,就会后悔自己现在浪费的每一颗粮食。

单单是防御工事和调兵遣将是不够的,魏延更是自作主张地在“三巴”

之地征募新兵。

“将军,如今三巴之地兵力充足,不用征募新兵吧?”

作为参谋的孙乾直接劝谏了。

魏延当然有他的道理了,说道:“公佑可知未雨绸缪?

大哥这次抗击刘玉,若是大胜,顺手就可以挥军北上,进军关中,成就王霸之业。

吾现在招募新兵,乃是为大哥日后而着想。

免得大哥因为兵力问题,错失了大量的机遇。”

魏延说的话让孙乾感觉有道理,但在来之前,徐庶和刘备就叮嘱孙乾,一定要多注意魏延,不能让魏延的实力扩张到刘备无法掌控的地步。

魏延一到巴西郡就要开始征募新兵,这让孙乾很紧张。

魏延可不管孙乾怎么想,他受了刘备的军令而来,总管“三巴”

之地军务,征募新兵也是军务之一,孙乾没有任何的权力阻止自己。

无奈之下,孙乾就将魏延的情况上报给了刘备。

这个时候已经率领大军进入了梓潼郡,驻扎在了益州最险要的天险关卡,剑阁!

收到孙乾的汇报,刘备心中警惕不已。

自从关羽和张飞叛变之后,刘备对什么结义兄弟之间的信任是很少的。

魏延的武力和军略都不错,是刘备必须要拉拢的人才。

可人才是好,拉拢也有必要,但魏延的实力超过了刘备的控制就不好了。

哪怕魏延的实力不说超过刘备,只需在兵力上和刘备统领的部队数量相差无几,刘备相信魏延多少都会生出一点野心的。

对于人心,刘备实在是太清楚了。

如果魏延对刘备忠心耿耿,也发生一些刘备不想看到的事情。

益州这边不安分的人太多了,一些龌龊小人总是找机会往上爬,魏延不就是他们眼中最好的大树么。

一旦魏延的实力大增,其野心增加,手底下的人想要更多的权力和地位,那么就会怂恿魏延了。

所以现在刘备就必须要制止这样的情况发生。

而徐庶已经给刘备想好了相关的对策,绝对可以保证刘备在益州中一家独大。

现在魏延想要征募新兵扩大实力,在击退刘玉之前,刘备都只能默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从大城市成都城来到偏远之地剑阁之后,刘备感觉自己浑身都不舒服了。

在成都那里,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

穿的是绫罗绸缎,用的都是顶级之物,每天晚上还有温玉暖怀,那才是刘备最想要的生活。

到了剑阁这个地方,每天都要盯着防御工事的修筑,观察着士兵士气等等情况。

这是刘备应该做的,他也没有太过在意。

但这日常生活的巨大落差就让刘备有点难受了。

吃惯了山珍海味,突然间回到以前的军旅粗糙食物,刘备表面上看不出不满意,实际上内心是抗拒的。

刘备最喜欢的就是锦衣玉食,但他现在不得不放下身段和普通士兵一起受苦,也够难为他了。

最终刘备按照徐庶给的计策,写了一份信,悄悄地送到了孙乾那里,让孙乾照办。

孙乾得到了刘备的书信,心中大安,马上就去寻找魏延,大包大揽地将征募新兵的任务给承包了。

魏延哪里知道这是刘备和徐庶防范他的计策,有人能够分担责任,他高兴都来不及啊。

孙乾就顺利地接过了“三巴”

之地的招募新兵大任。

益州富庶,但是招兵还是有点顺利的。

益州世家众多,他们的一切享受都是建立在贫苦的百姓身上。

活不下去的百姓有很多,壮丁更是不少。

孙乾对于招兵一块,还是有很强的能力,故而新兵的工作进行得十分的顺利。

孙乾按照刘备的吩咐,向魏延委婉地表示了自己愿意将新兵的训练都给包了。

魏延现在大部分的心思都在防御上,想要当甩手掌柜都来不及了,直接委任孙乾为新兵招募和训练的官员。

孙乾乐了,他一开始可不敢把训练的事情给说出来,避免魏延生出疑心。

而看到魏延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的时候,孙乾才装模作样地出来表示自己要为魏延分忧,魏延果不其然就中计了。

在训练新兵的时候,孙乾每天命令直接训练新兵的什长以上的将士,不断地给这些新兵洗脑,让他们全部效忠刘备,而不是属于其他人的部队,他们全部都是益州牧刘玄德的兵马。

洗脑的工作很有必要,假设魏延来训练,那么他就会在新兵之中建立自己的威信,让所有的新兵最后变成他魏延的私人部队。

那么这些新兵就和刘备没有多大的关系,顶多就是名义上是刘备的人,还花着刘备的钱粮,而关键时刻还是要听魏延的命令。

这就是徐庶和刘备之间商议好的对策,直接断了魏延扩大实力的根。

没有兵,魏延在“三巴”

之地做再久的将军,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同时,孙乾的这些动作,也仅仅是开始,还有更多的布置在等着魏延。

魏延就这么傻乎乎地被算计着,到现在还没有发现自己已经中计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