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商为主导 全面推广(1/2)

这样的情况,在洛阳城当中不断地上演。

读书人之间争相奔走,向自己的好友、亲人告知此事。

激动之情,在洛阳城的各个角落上演。

不仅仅的是洛阳,在司隶之内,几乎所有的城池都会出现这样的店铺。

这些店铺几乎都是挂着少府的名头。

刘玉让李贵和黄崇两人负责,但是最终的净盈利收入都是归于少府。

可能有人有觉得刘玉这样做对李贵和黄崇是很不公平的。

但要知道的一点就是,李贵和黄崇都是拿着朝廷的俸禄,有着朝廷来养。

要是再给他们一些利润,那就会引起整个朝廷的不满了。

加上大部分的支出都是刘玉支出的,也有一部分支出是国库拿出来。

盈利的一部分,自然是弥补国库拿出来的那一部分钱。

刘玉的确是死要钱,因为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皇帝,每次用钱都要从国库中拿,还要受到朝廷大臣的监督,实在是有点难受。

少府就不一样了,这里的钱粮都是皇家和刘玉私有的,他要怎么用就怎么用。

朝野上下对此都没有什么意见。

他们都知道当今陛下每年从少府拿出来的钱,比国库给予少府用于皇室开销的还要多。

读书人就不知道这里面的东西了,目不识丁的百姓们就更加不知道了。

反正司隶范围的读书人算是有福气了,他们可以用很低的价格买到自己以前想要都得不到的书籍。

以前求爷爷告娘娘的,放下身段和别人哀求一卷书籍观看。

如果别人愿意就罢了,但要是不愿意,少不得一番羞辱。

有了这样的书店,以前的生活一去不复返,读书人可以买到适合自己的书籍。

书店中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读书人都眼馋不已。

无奈这些读书人囊中羞涩,无法将所有的书籍都给买个遍。

好在当今陛下仁德,在开店当日,还有买一送一的优惠。

刘玉想着这些读书人都是比较穷苦的,买完一本书之后,恐怕也没有多少钱再买另外的一本。

所以刘玉想着既然是造福百姓,还不如一次性给足了优惠,也好让读书人有更好的读书机会。

一人买两本不同的是很难,但是两人买两本不同的,就轻松得多,又可以各取所需。

一时间,当今陛下的声望再次被拔高。

同时司隶当地的世家们都也出动了,他们家中也有很多的藏书,但是根本就无法和书店中的林罗满目相提并论。

加上价格是很便宜的,世家们都想要把他们给全部购买了。

这样的人不是没有。

但是书店掌柜就对他们说一句,你们要卖得加倍价格。

世家们就懵了,为何那么的不公平,别人都是普通的价格购买,偏偏他们这些世家之人就要加倍呢?

所有的掌柜表示你要是纠结的话,可以不买。

世家们都知道这些书店都是挂着少府的名头,妥妥的皇家产业,他们是不敢乱来的。

无奈之下,世家们就只有乖乖地掏腰包买了。

世家们的脑子很灵活,他们觉得自己用一倍的价格购买也行,到时候转手到其他地方过去,不就行了么?

然而他们的想法,早就被刘玉、李贵、黄崇给看透了。

放着那么好的赚钱机会不去赚,别说是世家了,一些商贾都不安分了起来。

在司隶这边是十分便宜的价格,可是到了大汉其他地方就可以卖出大价钱了。

商人们本来就是有这样的天赋,他们如同闻到荤腥的鲨鱼,向着所有的书店云集而去。

为了扩大范围,减少李贵和黄崇的压力,刘玉给他们二人下了一个命令,让他们二人在神武朝廷治下所有的州,选择一名商人,专门负责售卖书籍和纸张的事宜。

对于做这样的事情,黄崇最是在行了。

黄崇立刻就物色了好几位商人,将名单送到了李贵的手中。

为何是先送到李贵的手中呢?

无非就是让李贵通过“暗部”

调查一下这些商人是不是干净的,有没有做了一些天理不容的事情,免得影响了朝廷的形象。

经过李贵这么一查,还真查出来好几个商人身上都不干净,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做的实在是太过分了。

对于这些人,李贵是一点都不客气,直接将资料送到了洛阳令的手中,让洛阳令祢衡去办理了。

毕竟这些犯了大罪的商人,他们在住在洛阳,给祢衡去办是太适合不过了。

李贵好歹是司隶校尉,要是连商人这边都需要他去抓,那他岂不是忙死了。

而且也会开了一个不好的头,日后其他官员有样学样,横加干涉地方政务就不好了。

同时,李贵也不希望刘玉误会了他胡乱为之,失去了宠幸。

祢衡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主,一收到李贵拿来的资料,当下就暴怒不已,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些商人给抓了起来。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违法乱纪的商人都收到了大汉律法的制裁。

黄崇暗自庆幸自己这么干了,否则日后就背黑锅了。

重新整理了一下名单之后,经过李贵的调查没有太大的问题,黄崇就和李贵一起来到了刘玉的面前,将名单递给了刘玉,让其御批。

刘玉看了一下名单,感觉没有任何的问题,于是乎就直接批示了。

而黄崇就把自己名单的商人们都给找了过来。

其中冀州的代表乃是刘玉的亲戚,甄家的甄适。

青州的商人代表是陶商。

这个陶商,却是以前把徐州让给刘备的陶谦之子。

刘备得到了徐州之后就把他找个由头给驱逐了。

陶商逃离了徐州,隐姓埋名到了青州,当起了商人。

一个堂堂州牧之子,变成了低贱的商人,可见陶商为了保命是出于无奈。

可能是上天注定,陶商失去了继承徐州州牧的位置,却得到了巨大的财富,成为一方富豪。

等刘玉一统北地之后,陶商才敢恢复自己原来的姓氏。

其余的州,各自有着商人代表。

这些商人在洛阳都是住所。

没有人会愿意放弃在洛阳扎下根基的机会,特别是这种做大生意的商人。

黄崇要集合他们实在是太容易了。

他们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但也愿意结交一下天下第一富商。

众多商人巨头齐聚一堂,黄崇二话不说就把刘玉的旨意给说了出来,希望他们利用自己的网络,负责一州售卖朝廷提供的书籍、纸张。

这种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谁会拒绝啊。

黄崇是怎么起家的?

不就是跟着陛下干,打着朝廷的名头和别人做买卖的么?

像他们这样的商人,地位最为低贱,若是有了朝廷做靠山,那做生意就轻松多了。

现场是群情汹涌,个个都担心自己表示的忠心不够。

黄崇对此很是满意,大家都是做生意的,有钱可以赚,谁会嫌弃多了。

接下来,黄崇就把售卖书籍等物的规矩给说了出来。

朝廷提供书籍等物,而商人们负责售卖,售卖的价格不得高于一百钱,朝廷以最低的价格将书籍等物卖于商人,至于如何售卖,那是商人们的事情。

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的。

一是不能弄虚作假。

二是不能抬高价格。

三是不能私自贩卖给江东、益州及塞外之地。

四就是不能恶劣竞争。

五是不能仗着自己是替朝廷做生意,就违法乱纪。

六是承接了朝廷的生意,那么该商人所有的生意都需要缴税,不得违抗,一旦发现有不实之处,必将严惩不贷。

众多商人算了一下,他们发现自己的赚头是很大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