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人市宰场(1/2)

徐恪将那圆仁法师扶上马,自己则牵马而行,两人一边走,一边说着话…… 这时,一轮旭日已自东边的山头上冉冉升起,这一轮大如圆盘的晓日,喷薄而出,向周围不断发散出耀眼的光芒。

这耀眼的光芒,穿越无穷天宇,映照在苍茫的大地上,也为这逶迤起伏的山野,披上了一道五彩 金光。

远处的山丘与庄院,在这金光的笼罩下,竟显得这般静谧与安详…… 若非亲身经历,有谁能够想象,这一处安详与静谧的庄院,之前还是一座“吃人都不吐骨头”

的“屠人庄”

…… 有多少无辜灾民,在这里枉送性命?

有多少美好生灵,在这里惨遭荼毒?

与其说这是一处人间的庄园,倒不如说那是一座惨虐的地狱?

若不是徐恪错过了钦差仪仗,偶然至此地停留,这一个如地狱般的“屠人庄”

里,今后还不知会有多少人命葬送其中!

…… 那圆仁和尚于这大乾官话似甚为生疏,徐恪耐着性子,听他讲了半天,终于知道了圆仁为何也身陷这“屠人庄”

的经过…… 原来,这圆仁法师并不是乾国人,而是东边的桑国人士。

圆仁自小便已出家,在桑国的比叡山修习大乘佛法。

在他二十八岁那一年,有一晚,圆仁梦到一位老和尚走到他的床头,脸露微笑,一边伸手抚摸着圆仁的头,一边慈蔼地说道:“我是你的师父,我有几卷密教佛法要传授于你,来日,你可到青龙寺来寻我……”

圆仁醒来之后,便四处打听青龙寺的所在,后来,终于有一位出使过乾国的纳言告知圆仁,那青龙寺位于乾国的都城长安,乃是闻名于乾国的一座古刹。

圆仁知道此事之后,便茶饭不思深夜不眠,一心要到乾国来向梦中的高僧修习密教佛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筹备了两年之后,圆仁终于找到机会,跟随着一队桑国的跨海商船,远涉重洋,渡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来到了乾国之南。

圆仁随商队于巴闽道泉州府上岸后便行分手,自己孤身一人北上。

他一路化缘,风餐露宿,吃尽了各种苦头,直至逡巡了大半年之久,方才赶到这淮扬道许昌府。

不想却于昨晚错过了宿头,本欲与徐恪一样,想进庄中借宿一宿,奈何刚刚吃过饭汤之后,便即昏睡过去,醒来时,便已被人挂在房梁上,脚尖割开,放血不停…… 徐恪闻听之后,不由得笑道:“圆仁师傅,你这运气可真是不好啊!

你与我一前一后进的庄子,我只是闹了场昏睡梦魇,你却是被人刺了刀子放血……”

圆仁在马上合掌向空中礼拜,悠悠叹道:“阿弥陀佛,贫僧挂在房梁之时,口中不住地祷告,祈求我佛大发慈悲,保佑我能从庄中逃出,回转故乡……施主恰于此时惊现于房中,救我等脱离苦海,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这都是大慈大悲药师菩萨保佑啊!”

徐恪又笑道:“照大师所言,一切事由皆有因果,感情我昨夜误打误撞,进了这‘屠人庄’里,却是你们佛祖特意派来的……”

圆仁却正色道:“宿因有构、一切皆缘,施主深夜疾行,有店不住,偏要来这庄中投宿,冥冥中,皆是上天指引……贫僧观施主宝相庄严、云眉水目、仪态冲和,正是一位在世的活菩萨呀……”

有道是“千穿万穿、好话不穿!”

这位有道高僧的一番恭维之语,直听得徐恪心中,飘飘然喜不自胜。

徐恪一边连连摇头,一边忍不住哈哈大笑道: “大师说笑了,在下不过是一个山野俗人,机缘凑巧之下才得以身入朝堂,如今也不过是忝居一个末等的小吏,日日受人驱驰,时时疲于奔命,能在公门里勉强混一口安稳的饭吃,便已然足矣,如何敢当大师的谬赞呢……”

不料那圆仁法师却坚称徐恪便是那“活菩萨转世”

,还说了许多“灵台已具”

“圣妙皆根”

“佛性潜蕴”

之类令徐恪似懂非懂的话。

徐恪也无心与他争辩,便岔开了话题,问他今后有何打算。

圆仁却道:“贫僧既已发下宏愿,此生不到长安,决不回头!”

徐恪道:“此去长安,路途甚远,一路上多有强人,大师孤身一人,双脚又已受创,如何还能犯险北上?”

圆仁坦然说道:“无妨,贫僧有佛祖庇佑,心诚所致,定能得偿所愿!”

…… 两人缓缓走了有两个时辰,便到了许昌城下。

徐恪随身带有黑铁狮牌,加之一身青衣打扮,自可畅行无阻。

他只将那狮牌一晃,便已唬得那守城的几个兵卒和什长连连拱手作揖…… 徐恪大摇大摆地领着圆仁进了许昌城。

只见街市上空空荡荡,家家户户门牖紧闭,行人本已不多,商贩更是稀少,与那京城长安的繁华景象可谓是相去千里…… 徐恪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医铺,请郎中为圆仁的双脚略施包扎,配了些治伤止血之药。

二人在一家面馆中吃了两碗素面之后,徐恪便要南下去寻魏王的钦差行辕,这时便只得与圆仁分手。

临别前,徐恪将囊中的二十余两碎银尽皆掏出,要交给圆仁。

孰料圆仁却坚辞不受,他道: “人世本是一场苦海,出家人在外修行,便是要历经苦难,于诸般苦行中,咀嚼出甘甜的意境。

这‘吃苦’二字于出家人而言,却是再平常不过!

若能悟得苦中之乐,方可出尘正果……施主这些银两,于贫僧而言,非但毫无所用,且无异于是戕害心性之毒药……”

徐恪无奈之下,只得给圆仁找了一家客栈,让他先休息两日,待脚伤尽愈之后再行北上。

他将店掌柜叫来,又学那书仙昔日的敲诈法门,暗地取出那块黑铁狮牌,着实恫吓了一番,只是说圆仁乃当世的高僧,令掌柜好生照管云云。

不过,徐恪已然是今非昔比,如今的徐百户可是“如假包换”

的一位朝廷命官。

他吩咐完毕,便从背囊中取出了五两的碎银交给掌柜,但那店掌柜听闻徐恪乃是青衣卫的上官,如何还敢要他的银两。

徐恪见对方始终是“坚辞不受”

,便也乐得“成人之美”

…… 徐恪心中念着钦差的行辕,便也不愿耽搁,与圆仁叮嘱了几声之后,便离了客栈,骑上马,出了许昌城往南奔行…… 那圆仁法师,却只是在客栈中休息了一日,次日天明之后,他见自己双脚已无大碍,便即启程北上。

这之后,他又历经千辛万苦,用双脚蹒跚而行,直走了一月有余,方才到了长安。

待圆仁寻到青龙寺中,那寺里的长老义真大师却早已是等候多时了。

圆仁上前参拜,见那义真大师一派慈眉善目,正是三年前在梦中与自己相见的那位老和尚。

之后,圆仁便寓居青龙寺中,拜义真为师,向他修习显密二教之法。

直至十二年后,义真大师圆寂,圆仁方才携卷东渡,回到桑国,将显密教法广传桑国全境。

圆仁也因之成为一代宗师、得道高僧…… 这圆仁的经历暂且不表,再说这徐恪,自打马出了许昌南城门之后,蓦地想起那祝管家所说的“人市”

之事。

他便一路打听,一路寻找,只骑行了半刻,那传言中的“人市”

便已在自己的眼前…… 徐恪牵着马走进这“人市”

之中,人还没进便已远远地闻到一股腥骚霉烂的味道。

徐恪不由紧紧地蹙了眉,只见里面污七八糟,堆满了一些破席子、破木板、破棉毡之类,上面横七竖八躺着的,尽是些面黄肌瘦、骨瘦如柴之人,大多均是从周围这十里八乡逃难而来的灾民。

所谓的“人市”

不过就是四面用矮土墙、碎石块围砌而成的一个空场,依着矮墙边用木杆子和破布搭建着一些窝棚,里面也躺满了灾民,这些难民衣不蔽体,僵直地躺在那里,浑身散发着臭味,也不知是死是活…… 许昌府的这一处方圆几百丈宽的“人市”

中,如今黑压压地躺满了几百个逃难而来的灾民,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死亡与腐臭的气息。

有些个尚能走动的灾民,用几块碎石架起了一口破锅在那里烧煮,也不知锅子里煮的是什么“食物”

,只过了一会儿,有人便急不可耐地从锅子里拿出了一团黑乎乎的物事在那里狂啃。

来来往往的行人,也都是捂着鼻子,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徐恪走至这“人市”

的中间,只见拢共搭着四排长长的案板,每一排案板的后面,都站着一个一脸横肉的彪形大汉。

徐恪再看这案板之上,却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长短尖刀,有大的锯骨砍刀,短的牛耳尖刀,小的剔骨细刀……各种尖刀一应俱全。

在最中央的一排案板上,尖刀之旁还摆着一堆红肉…… 这时,早有一个尖嘴秃顶的人牙子赶到了徐恪的身前,堆着笑脸问道:“这位公子爷,是头一遭来人市吧?”

所谓“人牙子”

便如那些“房牙子”

“船牙子”

一般,干的都是中间人的买卖。

这些人牙子日日都在“人市”

里转悠,遇到“好货”

,便低价买入,高价沽给城里的那些个富户。

如今这个秃顶的人牙子见徐恪牵着一匹高头大马而来,以为这一个年轻的公子哥必是想来买一个丫鬟妾侍,便急忙过来招呼。

“这案板上堆放的,都是些什么肉?”

徐恪皱眉问道。

“都是些‘鸡肉’啊!”

那人牙子回道。

“鸡肉?

……哪有这般猩红似血的‘鸡肉’?!”

徐恪又问道。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