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震怒
娟儿若有所思的表情在朱祁镇开来还是为了烟水村李堂风的事情生气,便连忙宽慰说:“皇后大可不必生气,朕如今已安排好一切,你便大可宽心。”
朱祁镇温柔劝导。
“既然娟儿一定要一同前往,那便去吧,只是路上路途凶险,娟儿一定要小心行事,待事情办完就立马抓紧返回,不要再为贼人再次留下人可乘之机。”
娟儿觉得朱祁镇都答应了自己,一定要有所表示才好,毕竟是有求于他,便抬起了头,眼睛亮闪闪的,看着朱祁镇,并且高兴的朝朱祁镇的脸颊亲了一口。
旁边侍候的宫女们纷纷看到这个场景也都连忙的低下了头,不敢抬头,羞红了脸蛋。
而这招对朱祁镇来说似乎很是受用,连带着看娟儿的眼神都变得更柔软了几分,手臂更紧的将娟儿揽进自己的胸膛。
一会儿,娟儿挣扎着从朱祁镇的怀抱中站起来,紧皱的眉头,娇俏的小脸上布满了担忧。
“那……那阿月可知这件事,你可已告诉了阿月?”
娟儿焦急的问向朱祁镇。
“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她。
“朱祁镇回到。
“如若阿月知道此事。
肯定极为伤心,那皇上可想到什么好的法子去告诉阿月了吗?”
娟儿对阿月感到十分担忧。
“朕对这件事情也极为头疼,想着便是 这件事情顺其自然吧。”
朱祁镇伸手抚上自己的眉头,似乎一副极为焦虑的模样。
“唉……阿月也真是命苦,那事到如今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娟儿摇了摇头,无奈赞同道。
“这也是是无可奈何的法子。”
朱祁镇眼中浮现出无奈之色。
两人的意见达成一致,娟儿无奈妥协。
在朱祁镇和娟儿匆匆的说过几句话后,娟儿突然想起,自己要去为自己和朱祁镇准备前去行军的行囊。
上朱祁镇行行礼告退。
“皇上,娟儿告退前去准备臣妾的前去行军的行囊。”
这儿像朱祁镇行告退之礼,匆匆向殿外走去。
“好,皇后退下吧。
也莫要过度操劳才是。”
朱祁镇对娟儿满是关切之意。
娟儿匆匆向殿外走去。
朱祁镇望着娟儿匆匆退去的身影,扶额陷入沉思。
“来人。”
朱祁镇向外招呼着殿外伺候的太监。
“是,皇上。
皇上可有何吩咐?”
一个身旁体宽的太监从殿外匆匆赶来,虽步履匆匆,但仍不失端庄之礼,一看就受过极为严格的训练。
“给朕拿笔,磨磨。
朕要拟旨。”
朱祁镇脸上一片冷峻,全然没有看向娟儿时眼中的一片柔情清。
太监听到指令,连忙摆好笔墨纸砚,手脚麻利的铺平纸张。
,带朱祁镇使用。
朱祁镇一手拿笔,另一只手放在纸张之上,更显得身姿尤为挺拔,气质更是尊贵不凡。
待朱祁镇将旨意你拟好之时,朱祁镇洋洋洒洒,字迹很快便将纸张铺满。
显得内容极为多。
待太监奉朱祁镇之命,将朱祁镇所里的旨意卷起来,不经意间看到其中的内容,脸色大惊,可很快便平复下来,显得和往常一样,但心中却是因窥探了圣意而感到胆战心惊。
太监双手发抖的将圣旨密封起来,放在朱祁镇的书案之上,颤颤巍巍的向外匆匆退去。
这一夜似乎很漫长。
在萧瑟的皇宫之中,深红色的宫墙一排排整齐的伫立在这土地之上,月亮还是那么明亮,散发着萧瑟的冷意。
天很快的朦朦胧胧的便亮了,宫中的侍女和太监早早的起了床,在宫中的各个角落而奔波忙碌。
朱祁镇也很早的,便起了床,脑子一片混沌。
在身边太监的伺候下进行洗漱,穿衣等一系列的事情后,便穿着朝服,头顶束冠,也早早的便上了朝。
可谁知朝堂之上,朝中的各个大臣,早已聚集在朝廷之上,人头密密麻麻的移动着,殿内的声音非常的嘈杂,每个人不同的声音混杂在一起,便十分让人头疼。
但当朱祁镇踏入朝堂的那一刻,众大臣都不约而同的安静了下来,并向朱祁镇行跪拜之礼。
“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位大臣颤颤巍巍的向朱祁镇跪了下来。
“众为爱卿快快请起。”
朱祁镇朝底下说说道,在殿中回荡。
在朝堂之上,负责各个事务的大臣,接上朱祁镇报告了职务的具体内容,各个税务的税收情况,或是各个地方的是否有在灾涝的发生。
朱祁镇全都认真的听着,并不时的点点头,以示赞同。
但快要下朝之时,朱祁镇叫来身边伺候的太监,向朝廷之下说道,要宣读一项圣旨。
“众位爱卿留步,朕有一事向各位爱卿需向各位爱卿宣读圣旨……”
朝中大臣,听到朱祁镇的声音,纷纷停步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宣读的会是何内容?
“奉天泓谕,皇帝诏曰,在捉拿李堂风一事,特封皇后,为护国军师,随军队一同出战。
钦此!”
太监尖细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大臣们若有所思。
众位大臣纷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几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朝中哗然一片。
“皇上,这事可万万不可,你乃一国之君,皇后娘娘则为一国之母。
此事非同小可,更是危险重重,可万万不可将性命压在此阿。”
一大臣满脸惊恐说道。
国家不可这样一日无主,皇上做的决定他们不可妄自菲薄,可女子上战场,前所未闻,若是传出去他国会怎么想。
此时又一大臣向前说道:“我大明乃武将之朝,何时要女子冲锋上阵,别国会怎样想我们大明,皇上万不可戏言阿!”
而朱祁镇听到竟有人敢当着他的面说这些闲话,不由得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出来。
狠狠斥责道:“我大明早已是男女不分上下,人人平等,何时又来了如此大的歧义,没想到我朝现在仍是如此的封建……真是让朕痛心疾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