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德苏战争(30)(1/2)
华盛顿。
白宫总统卧室内,突然响起的话铃声把睡梦中的威尔基总统吓了一跳。
伸手打开床头灯,看向床头柜上的闹钟,才凌晨一点。
“该死!”
他忍不住暗骂一声,这么晚打过来的电话肯定是急事,而且多半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拿起电话,打来电话的是战争部长亨利.
L.
史汀生。
“总统先生,德国人准备发动进攻了。”
威尔基总统听闻一激灵,瞬间睡意全无。
“我马上过来!”
放下电话匆匆换上衣服赶往五角大楼。
宽敞的作战会议室里已经聚集了大部分军方高层,正围在中间一张巨大的沙盘前指指点点。
威尔基总统也顾不得跟众人一一打招呼,直奔主题。
“德国人进攻了吗?!”
史汀生战争部长摇摇头。
“还没有,总统先生。
德国人正在全线炮击苏军防线。”
“德国人的炮击会持续多久?”
按照上一次大战的打法,进攻前像这样的炮击会长达一两周,每天都会连续不断的射击几个小时。
著名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军的大规模炮击持续了七天之久,向德军阵地倾斜了几百万发炮弹。
“上次进攻波兰的时候德军的炮击也就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而已,如果这次德军是动真格的话炮击应该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德军集结了多少兵力?”
“具体数字不知道,不过我们估算德国人集结超过150个师,15000架飞机,20000辆坦克,10万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当然,真实数字可能更多。”
原时空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前德军集结了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
而这一次因为没有西线的牵绊,加上德国早早进入了战时体制,雅尼克找到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资源;部署在东线的武力可谓是翻了好几番。
“上帝啊!
苏联方面做好准备了吗?”
光听这些数字威尔基总统就觉得不妙,上一次苏联西方面军的司令巴甫洛夫被枪毙,之后铁木辛哥叛逃,希望这一次不会再出什么岔子。
“西方面军的总司令是布琼尼元帅。
听说他根据之前的教训也布置了陷阱似的防线阵地。
说不定这一次也能消灭个百十来万德军。”
“……”
消灭个百十来万德军?
说的到轻松,真会这么顺利吗?
虽然心中充满疑问,不过威尔基总统也没有开口,默默地抽着烟等待新的消息。
不知道抽了多少根烟,通讯员终于报告了新的消息。
“德军的炮击停止了!”
威尔基总统下意识的看了眼墙上的钟表,德军的炮击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停止炮击意味着德军就要发动进攻了?!
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又传来新的消息。
“德军已经突破了苏军第一道防线。”
作战室里的众人面面相觑,这应该是苏军半主动的让出来的吧?!
“看来到现在为止苏联人的计划还是蛮顺利的。”
“希望如此。”
威尔基总统暗暗点头。
可接下来的短短几个小时里德军先后突破了苏军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直奔第四道防线而去。
威尔基总统忍不住开口问道。
“苏联人有几道防线?”
史汀生的脸色相当难看。
“听说一共四道,可第四道防线还未完善,如同虚设!”
按照苏联人的防御计划,应该是把德国人拦在第三道防线上的,可现在连第三道防线都被突破了,这叫什么事啊!
“上帝啊!”
威尔基总统一听就明白了。
“那就是说战局已经完全脱离了苏联人的计划,这些防线也不是苏联人主动让出的,而是被德军撕开的?!”
“现在看来是这样的,没想到德军的战斗力如此强悍。”
“该死!”
正默默抽着自己烟斗的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忽然惊叫一声。
“这不就是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作战么!”
众人听得一头雾水。
“什么图哈切夫斯基?
什么大纵深作战?”
麦克阿瑟用极快地语速解释道。
“就是几年前被斯大林枪毙的苏联元帅米哈伊尔.
尼古拉耶维奇.
图哈切夫斯基啊!
他之前写了本书叫《战争的一些新问题》,里面就有关于大纵深作战的理论。”
大纵深战役(战斗),是战役军团(兵团、部队)的作战样式。
其实质是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防御全纵深,在选定方向突破其战术地幅,尔后将发展胜利梯队(坦克、摩托化步兵、骑兵)投入交战,并为尽快达成预定目的机降空降兵,迅速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
大纵深战役(战斗)的本质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
对敌人防御配置实施全纵深突击。
其要点是摒弃传统的线式作战。
2.
在突破战术地带后立刻投入后备梯队。
3.
必须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这也就是投入后备梯队的目的,否则战术突破的一切成果都会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因为打开的缺口不久就会被再次封闭。
另外,苏联的大纵深理论是有强大的空军支持的,也就是“空地一体,迂回穿插”
,在战术空中力量的支援下,利用机械化部队,以闪电般的速度实施快速机动和进攻,强调利用火力截断,达到孤立敌军、割裂敌前后方联系的作战目的,从而为地面部队创造优势条件。
其关键是:作战部队的“主动”
、“纵深”
、“灵活”
和“协同性”
,这也是“空地一体战”
理论的四项基本作战原则。
一旦对大纵深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在突破敌人主要防御阵线后,可以在几十到几百公里的正面、几百公里的纵深上游刃有余地分割、突击、歼灭敌军。
但最关键的部分,仍然是战役开始快速突破敌军防线的战术纵深,而现在的德军已经完成了这个战术要求。
听完麦克阿瑟的解释,众人顿时恍然大悟。
“也就是说德国人正用苏联人的作战理论对付苏联人?